地名:禹王鎮(zhèn) | 隸屬:夏縣 |
區(qū)劃代碼:140828106 | 代碼前6位:140828 |
行政區(qū)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qū):華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qū)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轄區(qū)面積:約53.8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2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禹王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禹王村,位于縣城以西的嗚條崗丘陵地帶,青龍河畔,距縣城7.5公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建都的地方,是禹王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境內(nèi)太三路穿村而過,縣…[詳細] |
廟后辛莊村 | ~201 | 村莊 | 廟后辛莊村位于夏縣東北方向約7公里,東臨郭里,西臨禹王,南臨西董,北臨史莊。全村有9個居民組,1844 人,440 戶。全村土地面積 3.33 平方公…[詳細] |
郭里村 | ~202 | 村莊 | 禹王鄉(xiāng)郭里村地處鳴條崗峰,現(xiàn)有12個村民小組,790余戶3300余人,耕地面積8100余畝,深井50余眼,糧棉及葡萄是我村的主導產(chǎn)業(yè)。在上級黨委幫助安…[詳細] |
中其里村 | ~204 | 村莊 | 禹王鄉(xiāng)中其里村地處鳴條崗以北,共11個居民小組。耕地面積6300余畝,2740余人口,黨員56名。在上級黨委幫助安排下,黨支部村委一班人按照“生產(chǎn)發(fā)展…[詳細] |
西其里村 | ~205 | 村莊 | 西其里村位于位于鳴條崗腳下,夏水路以東兩公里處。全村有9個居民組,2080 人,450 戶。全村土地面積 4.50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 3809畝…[詳細] |
史莊村 | ~206 | 村莊 | 史莊村位于峨眉嶺鳴條崗旱堰地帶,總?cè)丝?100人,黨員67人,500余戶,11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6040畝,以糧、棉、桃果為主的主體產(chǎn)業(yè)。2010年…[詳細] |
司馬村 | ~207 | 村莊 | 禹王鄉(xiāng)司馬村地處鳴條崗峰,共10 個居民小組,兩個自然村(司馬堡分1、8兩個小組)。耕地面積4700余畝,2430余人口。1938年就建立了黨支部,現(xiàn)…[詳細] |
中秦村 | ~208 | 村莊 | 中秦村地處鳴條崗腹地,土質(zhì)肥沃,水資源充沛,全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1296口人,其中0黨員29名,居住面積255畝,耕地面積1536畝,有深井15眼![詳細] |
西秦村 | ~210 | 村莊 | 禹王鄉(xiāng)西秦村位于峨眉嶺下,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環(huán)境優(yōu)美。全村共有九個村民小組,330余戶,1580人,其中黨員50人,耕地面積3360多畝,交通便利。…[詳細] |
師馮村 | ~211 | 村莊 | 禹王鄉(xiāng)師馮村地處峨嵋?guī)X,南與鹽湖區(qū)陶村鎮(zhèn)相鄰,東與裴介鎮(zhèn)接壤,是夏縣通往運城市出境的“南大門”之一。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798戶,3200人。耕地…[詳細] |
東滸村 | ~212 | 村莊 | 東滸村位于夏縣縣城以西的鳴條崗丘陵地帶,青龍河畔,交通方便。全村共有2892口人,耕地面積2900畝,村民小組16個。2010年人均純收入3300元![詳細] |
秦家埝村 | ~214 | 村莊 | 秦家埝地處峨眉嶺下,青龍河畔,全村共有553 戶,2280口人,耕地面積2000畝,村民小組13個,黨員48名,2010年人均純收入3229元。目前,…[詳細] |
地名由來:
據(jù)傳,大禹曾在禹王鎮(zhèn)境內(nèi)治水,因而得名。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lǐng)、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 (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于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 大禹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禹王鎮(zhèn)位于山西省夏縣縣城以西的嗚條崗丘陵地帶,青龍河畔,距縣城7.5公里,禹王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的禹王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建都的地方,治水英雄大禹的故里。
禹王鄉(xiāng)轄:禹王村、辛莊村、郭里村、西趙村、中其里村、西其里村、史莊村、司馬村、中秦村、秦寺村、西秦村、師馮村、東滸村、東滸莊村、秦家埝村、李莊村等。
境內(nèi)太三路(太原一三門峽)穿鄉(xiāng)而過,縣鄉(xiāng)路縱橫交錯,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即為商賈貿(mào)易重地,每年舊歷3月22日和9月22日有兩次為期1 0天左右的古廟會仍沿襲至今,趕會商賈達七省之多。國土面積5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2萬畝。全鄉(xiāng)16個行政村,3.2萬人。地形特征為西高
文化旅游:
禹王城遺址(第三批國保)時代:東周至漢地址:夏縣西北7.5公里中條山麓古城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垣。大城平面近似梯形,周長約15.5公里,總面積為13平方公里。北墻、西墻和南墻的西段保存較好,
歷史沿革:
1953年3月實行區(qū)分制,禹王鄉(xiāng)、其里鄉(xiāng)屬夏縣一區(qū),區(qū)公所在南關(guān),1956年6月廢區(qū)并鄉(xiāng),60個鄉(xiāng)合并為21個鄉(xiāng),為禹王鄉(xiāng),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合并于夏鎮(zhèn)公社,1961年聞(喜)、夏分縣,從夏鎮(zhèn)公社分出,為禹王公社,1984年改人民公社為鄉(xiāng),為禹王鄉(xiāng),下轄16個村民委員會。
2021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將禹王鄉(xiāng)改為禹王鎮(zhèn)。
區(qū)劃:山西省·運城市·夏縣·禹王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