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涔山鄉(xiāng) | 隸屬:寧武縣 |
區(qū)劃代碼:140925202 | 代碼前6位:140925 |
行政區(qū)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qū):華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晉H |
長途區(qū)號:0350 | 郵政編碼:034000 |
轄區(qū)面積:約3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3000人 |
人口密度:10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9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麻地溝村 | ~202 | 村莊 | 本村位于一條溝里,此地長的好麻,故名麻地溝![詳細] |
春景洼村 | ~204 | 村莊 | 本村在山洼里,村周圍有森林,林中有河流,每逢春夏兩季,青山綠水,風景優(yōu)美,故取名為春景洼。…[詳細] |
岔上村 | ~212 | 村莊 | 本村住在宋家崖與石片溝的岔上,故名岔上![詳細] |
王化溝村 | ~213 | 村莊 | 寧武縣涔山鄉(xiāng)王化溝村是一個令人驚奇而獨特的村莊,它隱在管涔山的崇山峻嶺和茫茫林海中。它的出名既不是有深宅大院,也不是有望族名人,而是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詳細] |
小石洞村 | ~214 | 村莊 | 本村的旁邊有許多石洞,故名小石洞。1958年為岔上公社小石洞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小石洞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小石門村 | ~216 | 村莊 | 本村建在溝中,對面有石門,故名小石門。1958年為岔上公社小石門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小石門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秋杄溝村 | ~219 | 村莊 | 該村扎居在兩山溝中間,兩山好像兩根秋杄立柱,由此得名秋杄溝![詳細] |
張家崖村 | ~220 | 村莊 | 本村由張家建村,又居于崖下,故名張家崖![詳細] |
大石洞村 | ~224 | 村莊 | 在山下,有個石洞,故名大石洞。1958年為涔山公社大石洞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大石洞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原名岔上鄉(xiāng)。1985年,由岔上鄉(xiāng)更名為涔山鄉(xiāng)。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涔山鄉(xiāng)被納入2023年山西省鄉(xiāng)村振興示范鄉(xiāng)鎮(zhèn)創(chuàng)建名單。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命名涔山鄉(xiāng)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
基本介紹:
寧武縣轄鄉(xiāng)。1958年設涔山公社,1984年建鄉(xiāng)。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35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0.3萬。通公路。轄漚泥灣、壩兒溝、王化溝、張家溝、暖水溝、石片溝、謝家溝、東樓溝、紫峰崖、豹子溝、程家圪洞、秋天溝、宋家溝、大石洞、小石門、五花山、小石洞、岔上18個村委會。農業(yè)以種植莜麥、土豆、大豆、胡麻為主。
文化旅游:
懸空村民居,位于寧武縣涔山鄉(xiāng)懸空村中。村落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村莊背依懸崖,面臨深淵,建于海拔2000米的絕壁上。房屋依山就勢,多樹房屋前部以木樁支撐于伸出懸崖
長城機械廠辦公區(qū)舊址,位于寧武縣涔山鄉(xiāng)漚泥灣村西北處。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于1969年。在毛主席“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思想指導下,為反修、防蘇大搞三線建設工程。工廠設在戰(zhàn)備的山洞
雪仰頭陀塔,又名曉祖寶塔,位于寧武縣涔山鄉(xiāng)小石洞村的懸崖棧道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12平方米。創(chuàng)建于清代,現存為清代建筑。六邊形磚塔,通高8.5米。共四層,每層檐下有疊澀檐。塔座高1.1米
泥灣村石刻,位于寧武縣涔山鄉(xiāng)漚泥灣村南約1000米處。坐北朝南。面積約5平方米。明代石刻。現存一塊通高3.4米,寬1.45米,長方形巖石上,豎刻“紫塞長城”四個隱形楷體大字,每字徑約0.6米
長城機械廠組裝車間舊址,位于寧武縣涔山鄉(xiāng)程家圪洞村中。占地面積約2400平方米,建于1969年。組裝車間現存4個山洞,路東有2個山洞,路西有2個山洞,洞內保留當時安裝機器的痕跡,還有“文革”
長城機械廠家屬區(qū)舊址,位于寧武縣涔山鄉(xiāng)小石洞村。占地面積約4.3萬平方米,建于1969年。工廠設在戰(zhàn)備的山洞內。長城機械廠家屬區(qū)又稱九區(qū),現存三層宿舍樓16棟,學校與糧站共有10排平房,郵局
歷史沿革:
原名岔上鄉(xiāng),鄉(xiāng)政府駐地為岔上村;1985年,鄉(xiāng)政府搬遷至漚泥灣村,岔上鄉(xiāng)更名為涔山鄉(xiāng);2001年,春景洼鄉(xiāng)并入涔山鄉(xiāng),名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