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青林鄉(xiāng) | 隸屬:大通縣 |
區(qū)劃代碼:630121200 | 代碼前6位:630121 |
行政區(qū)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qū)號:0971 | 郵政編碼:810000 |
轄區(qū)面積:約295.6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1萬人 |
人口密度:3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2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上陽山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此村很早以前是少數(shù)民族游牧區(qū),明朝中葉有甘肅等地回族遷來居住,清朝光緒二十一年回族遷往塔爾、良教一帶。后又有劉氏、唐氏等姓從寶庫鄉(xiāng)祁漢溝遷來居住,因村…[詳細] |
下陽山村 | ~201 | 村莊 | 此地很早以前為少數(shù)民族游牧區(qū),明朝中葉,有甘肅等地回族遷居于此,清朝光緒二十一年,回族遷往塔爾、良教一帶居住,賀氏從青山賀家莊遷此居住,因村居上陽山之…[詳細] |
生地村 | ~202 | 村莊 | 明朝中葉,此地有回、蒙、藏族居住,清朝光緒年間(1875至1908)回族遷往塔爾、良教等地,又從青山遷來劉、權二姓在此居住,因耕種剛開辟的生荒地故名。…[詳細] |
毛合灣村 | ~203 | 村莊 | “毛合”系蒙古語,短山溝之意。本村因有個短溝而得名![詳細] |
臥馬村 | ~204 | 村莊 | “臥馬”系藏語,叫俄瑪格勒,指牛奶多之意,臥馬是藏語諧音變渡而來,故名![詳細] |
雪里河村 | ~205 | 村莊 | 雪里河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中莊溝村 | ~206 | 村莊 | 此村很早以前是少數(shù)民居游牧區(qū),明朝中葉,有回族、蒙族等居住,清光緒年間,回族遷走,又有漢族李氏從城關遷來居住。由于居住在寬多洛溝和毛合灣溝的中間,故取…[詳細] |
麻哈村 | ~207 | 村莊 |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此地很早以前遍地是黑刺林,是少數(shù)民族游牧區(qū)。據(jù)《劉氏家譜》記載,清朝乾隆年間,劉民從會寧路爾原迂此地居住,故名![詳細] |
棉格勒村 | ~208 | 村莊 | 清朝順治年間,是蒙古族、藏族牧民的游牧區(qū),民國二十一年李氏從城關遷此,開荒耕種,逐步發(fā)展成村莊!懊薷窭铡毕得晒耪Z,意為野蔥。此地多生長野蔥而得名![詳細] |
白土埡豁村 | ~209 | 村莊 | 此地原是少數(shù)民族游牧區(qū),民國13年(1924)從青山賀家莊遷來李姓、劉姓居住,因居住在全家灣與雪里合中間的埡豁分界處,故名白土埡豁,簡稱白土![詳細] |
泉家灣村 | ~210 | 村莊 | 泉家灣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柳林灘村 | ~211 | 村莊 | 劉氏在清朝乾隆年間從會寧潞爾原遷至多林劉家山,公元1925年又遷住于此。因村建在多河柳的灘地,而得名柳林灘![詳細] |
地名由來:
1949年建政時以山青林多之意得名青林鄉(xiāng)。
基本介紹:
青林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33千米。人口1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土、藏、蒙古族,其中土族占總人口的43.3%。面積295.6平方千米。轄中莊、生地、毛合灣、柳林灘、棉格勒、下陽山、上陽山、麻哈、泉家灣、白土埡豁、雪里合、臥馬12個村委會。民國廿六年(1937年)設多洛上、下鄉(xiāng),1951年改第二區(qū)第一、二鄉(xiāng),1952年復設多洛上、下鄉(xiāng),1953年分設青林鄉(xiāng),1956年并入多林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紅旗公社,次年改為多林公社,1978年改為青林公社,1984年設青林土族鄉(xiāng),1985年改為青林鄉(xiāng)。
歷史沿革:
1949年,為青林鄉(xiāng)、多洛上鄉(xiāng),屬二區(qū)。
1956年,青林鄉(xiāng)與多洛上鄉(xiāng)的一部分(除石頭灘)合并成立多林鄉(xiāng)。
1958年,與多洛鄉(xiāng)、遜讓鄉(xiāng)合并成立紅旗公社,后改為多林公社。
1961年,為青林公社。
1965年,與多林公社合并,為多林公社。
1980年與多林公社分設,成立青林公社。
1984年,為青林土族鄉(xiāng)。
1985年11月6日改為青林鄉(xiāng)。
區(qū)劃: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青林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