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魏了翁墓及魏公祠
位于蒲江縣城東北4公里處的高橋鄉(xiāng)潘溝村潘家山山坡上。墓前有一條山溪蜿蜒流過,兩岸山坡,均為茂密的松林。墓為土冢,長11米、寬3米、高2.5米。墓前原有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秋重豎的墓碑,現已毀,僅存殘破片段。
附近公路旁原有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蒲江知縣王有仙(宣城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蒲江知縣何咸亭(松江人)所立的“宋魏文靖公先塋神道碑”兩通(清碑今運蒲江縣文管所保存)。
墓前40米處,有石人2尊,兩石人相距8米,頭已毀,宋代袍服裝束,殘高1.7米、肩寬0.6米、胸厚0.4米。石獸3尊,頭亦毀,殘長1.2米、高0.5米、厚0.45米。
墓前原為清代光緒年間興建的魏公祠。墓南50米處過山溪小橋,即為魏公祠龍門,過小橋,進龍門,上11.3米為18級的石梯,即有房屋5前,長30米、寬10.5米,正中一間為樓閣。再上石級,為東、西耳房,各3間,長5米、寬2.5米。耳房再登石級為大殿,面闊17米、進深7米,左右為廂房。正中懸“魏公祠”匾額,內供宋魏文靖公牌位。四周筑有土墻圍護。
魏公祠內有光緒年間蒲江知縣鳳全書的“理學名臣”匾,還有光緒十八年(1892年)六月蒲江婦女鄭李氏等人送的“學冠全川”匾,二匾今存蒲江縣文管所。另還有光緒丙子科(1876年)翰林、四川提學使高賡恩(北平人)書“倡道四南”匾及楹聯,其楹聯為“三千年經義重明,湖湘江浙丕振儒風,即此邦才重馬、揚,誰復詞華艷西漢;四百里大賢踵起,濂洛關閩力肩道統(tǒng),雖當時謗興朱、李,何夢俎豆續(xù)南軒!贝寺撋下撘沿,下聯已送存蒲江縣文管所。還有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蒲江縣秀才彭鐘麟撰書楹聯1幅:“道學偽乎?問當日眾口蛾眉,誰享孔庭俎豆;精靈歸否?料故山一聲鵑血,未忘宋室江淮。”該聯上聯仍存,下聯已佚。
魏公祠于民國14年(1925年)曾培修;現僅存第一臺平房5間,已成為民居;幸存的匾額、楹聯收存于蒲江縣文管所。
1982年10月9日,蒲江縣人民政府公布魏了翁墓及魏公祠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7月2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范圍:現有保護房和墓冢圍墻以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墓為中心,以東20米內,以南50米內,以西26.5米內,以北20米內。
魏了翁(1178~1237),字華父,號鶴山。四川邛州(今邛崍)蒲江人。南宋寧宗慶元五年(1199)己未科曾從龍榜進士第三人。 魏了翁少時,就與兄長們入學,其神情舉止,宛如成人。幾年后,出落得英俊瀟灑,聰明非凡。他每天讀書千余言,過目即不再看,被鄉(xiāng)里人視為神童。15歲時,已寫出《韓愈論》一文,行文抑揚頓挫,很有學者風范。 步入仕途后,魏了翁恪盡職…… 魏了翁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