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行宮景區(qū)坐落于避暑山莊正北獅子嶺南麓,占地25.79萬平方米。景區(qū)由皇家寺廟群中的普陀宗乘之廟和須彌福壽之廟組成,兩座寺廟先后修建于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因仿拉薩布達拉宮和日喀則扎什倫布寺而建,俗稱小布達拉宮和班禪行宮。布達拉·行宮景區(qū)為兩座漢藏結合式寺廟,建筑規(guī)模宏大,雄偉莊嚴,形成了一幅雪域高原的風情畫卷。游覽布達拉·行宮景區(qū),沐浴在賜壽祈福的宏偉神光之中,是對藏文化的一次全面解讀。
體驗吉祥無須遠行高原,就能望見西藏的布達拉。無須跋涉雪域,就能聽到藏民的達瑪鼓。
走進布達拉·行宮景區(qū),在御座樓欣賞“普陀之光”原生態(tài)藏族歌舞;在金賀堂親見手繪唐卡,回味藏民俗特色,感受藏民族智慧;在千佛閣體驗皇家福壽文化,于一千零一十九尊無量壽佛前求福祈壽……
感悟心靈
布達拉·行宮景區(qū)澆灌對知識渴求的心靈。
在東罡殿聽《盛世佛光——觀音文化展》講述觀音教化、傳說故事、民間信仰、祝圣儀軌。
在萬法宗源聽《天國使者——班禪文化展》講述-轉世、金瓶掣簽、歷代班禪額爾德尼。
拜無量壽佛 祈福壽綿長
公元1771年是乾隆的母親崇慶皇太后80歲的壽辰,乾隆是位非常孝順的皇帝,為了母親的壽辰,1767乾隆皇帝下旨在承德修建普陀宗乘之廟,并且要求廟內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殿作為給母親舉辦生日慶典的場所,1771年寺廟建成并且成為了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中規(guī)模最龐大的一座寺廟。
拾級而上,會發(fā)現(xiàn)廟內的大紅臺壯麗無比,紅臺的女兒墻以及南面正中都嵌飾有琉璃佛龕,龕內供無量壽佛,黃綠相間,色彩極為絢麗。進入紅臺,在南群樓“秘密勝境”的東西次間內各有一座八方紫檀木塔,兩座九級木塔坐落在須彌座上,通過二、三層空井直達群樓平臺之上,每座木塔內供奉有鎏金銅無量壽佛1080尊,堪稱世間難得一見的奇觀。這些無量壽佛都寄予著乾隆皇帝希望母親福壽綿長的美好心愿,如果想為自己和家人祈求一份與崇慶皇太后一樣的福氣,就一定要前往無量壽佛前拜一拜啦!
萬法歸一殿——世界為之著迷的輝煌金廟
萬法歸一殿是宗教建筑中的瑰寶,它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殿,隱于大紅臺群樓之中,樓臺下部被三層群樓合圍,耀眼的金頂高出群樓之上,遠遠望去金光閃爍,猶如一座金山。殿頂全部覆以魚鱗銅瓦,每塊瓦鎏金所用的黃金有50克,相當于每塊瓦都含有重約1兩的黃金,當年建整個大殿共用黃金15000多兩。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瑞典著名探險家、地理學家斯文·赫定計劃在中國尋找一座第一流的喇嘛廟,并搬到芝加哥參加于1932-1934年在美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斯文·赫定四處尋找合適的目標,但都不盡人意。直至來到承德避暑山莊看到了萬法歸一殿,為它金光四射的金頂,色彩斑斕的彩繪,精湛獨特的建筑風格所深深吸引。于是斯文·赫定一行人開始了與當局的談判,如何才能在不損毀原建筑的前提下,將萬法歸一殿搬到芝加哥?最后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的一句話使得問題迎刃而解——“我們可以提供建筑的模型”。由梁思成先生主持,200多名能工巧匠日夜兼趕,歷時一年按照原建筑物十比一的比例,將萬法歸一殿兩萬八千多個主要部件復制完成。斯文·赫定將復制品帶回美國后,再次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將萬法歸一殿復制出來。在芝加哥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的這件來自中國的建筑藝術杰作,引起了當時世界的轟動,由于其金光燦爛的金頂,萬法歸一殿的復制品被西方人親切地稱為輝煌金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