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在今陜西省岐山縣城南20公里處,高約150米,寬約1公里,長約5公里,三面凌空,兩邊環(huán)水,南有秦嶺屏障,北有渭水自成溝塹,是一處攻退自如的兵家必爭之地。當年諸葛亮六出祁山,取路褒斜道,奪取五丈原,屢次向魏軍挑戰(zhàn),司馬懿抓住蜀車勞師遠襲的弱點,斂兵不出,以逸待勞。諸葛亮明白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便分兵屯田,供給軍糧,為久駐之計。兩軍對峙一百天后,諸葛亮不幸因積勞成疾,在秋風瑟瑟的八月,病逝于五原丈原軍中。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死后,“黎庶追思”,人民群眾十分懷念他。凡是他足跡所到之處,都修起祠廟進行祭祀。這塊高100多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的黃土原,形似圓不溜溜的牙牙葫蘆,北端小,南頭大,最為狹窄的腰部,東西只有五丈寬,故名五丈原。
五丈原是諸葛亮幾十年南征北戰(zhàn)中最后一個戰(zhàn)場,諸葛亮死后,唐初便有人在此立廟,元代已具規(guī)模,明、清兩代至民國初進行了九次大的重修復修,并立會春秋致祭,后來由于風蝕雨貧農主人為的破壞,廟宇殘破不堪,瀕于倒塌。1980年,政府又撥款修復,并成為寶雞的一處旅游勝地。
景區(qū)內有魏延城、拜將臺、落星石、壑落城、諸葛亮衣冠冢等歷史人文遺跡,橫盤山、九龍山、斜谷關、葫蘆谷、斜谷水庫、麥石河、諸葛泉、諸葛田等自然景觀。景區(qū)內山巒奇石、河谷溪流、森林古木、秋風雨雪等自然景觀與許多三國遺跡人文景觀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