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嵩所城墻,位于瞻歧鎮(zhèn)東城村、西城村。建于明洪武十六年,系防御倭寇侵擾而筑的軍事設施,它以不規(guī)則的粗石壘造,中間用夯土,環(huán)筑于大嵩所周圍。設有東、西、北三處城門。城門拱券形。有內(nèi)門外門二道,由正規(guī)石板砌造。城墻四周筑有護城河,全城周圍約五華里。
建國前后,城墻屢遭自然和人為的破壞,至1956年大部被拆毀。至今東城門尚留遺跡可辨。在村北鳳凰山上,殘留一段700余米的城墻,高7米,厚5米。依山起伏,高低不平。頂部多處坍塌,并有缺口,但蜿蜒不斷,依然壯觀。這對研究明代軍事設施,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方橋城門清代建筑。在瞻歧鎮(zhèn)方橋村,城門連邊墻長11.81米,高3.87米,門寬1.89米,墻厚2.36米。整個建筑由亂石壘成。門由長條石砌成,頂部呈拱券形,上有青石門額,橫刻“并立為三”四個行體大字。書法縱橫自由,筆畫俊逸,右邊上款“道光廿二年重建”等字樣,左下款為“汝初題”。城門內(nèi)東壁上嵌有一方小碑,上刻:立三祀事由:茲因道光廿二年被英夷作亂,設建城門,廿三年建成小屋守管鎖簽議引房公,倚義公兩祀捐田列后,以垂久遠,永世不朽云爾!,下款“道光丙午年(1847)正祀重記”。
據(jù)此,推知當時正處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末英帝騷擾,盜賊四起,故筑城門以保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