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甫晚年窮困潦倒,大歷五年(770年)為避兵亂投郴州舅父崔瑋,來到耒陽。《舊唐書杜甫傳》和《新唐書杜甫傳》均載:甫客耒陽,游岳廟,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h令具舟迎歸,令嘗饋牛肉白酒。甫飲過多,一夕卒。葬耒陽。37年后韓愈遷謫過耒,吊杜甫,留下了“今春偶客耒陽路,凄慘去尋江上墓”的詩句。
杜甫墓在省重點(diǎn)中學(xué)耒陽市一中校內(nèi)。墓封土為圓形,徑5米。基砌麻石,高50厘米,上堆封土,通高1.5米,正面麻石鐫刻有:“唐工部杜公之墓”。上款署“景定癸亥夏孟”(南宋理宗景定四年四月,1263年4月),下署“縣令王禾立石”。墓前立有1940年薛岳撰《重修杜公墓》碑。墓后有古石碑座,惜碑已失其所在。墓周砌有石欄,占地約100平方米。據(jù)郭沫若考證為杜甫真墓。
信息來源:耒陽黨建網(wǎng)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別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自號少陵野老,有“詩圣”之稱。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別》等。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fēng)格多樣,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對后世影響甚大。杜甫的詩兼?zhèn)浔婓w,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運(yùn)用的藝…… 杜甫詳細(x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