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華庵”建于仙女峰峰頂,猶如仙臺瓊閣一般。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門,高5米,寬6米,全用料石砌成,面積約35平方米,兩拱門成對稱式,拱門上鐫有雙獅搶球圖,圓弧正中刻太極圖并兩卦象,往上是“紫云峰”楷書石匾,再上有二龍戲珠石雕,檣脊再以魚尾為翹,脊中鎮(zhèn)“佛”印一枚,門旁有一水井,終年不涸。過山門即是紫華庵,由三小殿組成,第一殿磚木結(jié)構(gòu),再循三十七級石階至第二殿,有石砌平臺,平臺上有一石雕龍柱,栩栩如生。再上三級臺階為第三殿,亦是料石建成,殿前石柱均用抱鼓石支撐,殿內(nèi)供九天玄女塑像,三殿彼此呼應(yīng),在建筑上極其美觀,加之四周林木茂盛,臘梅遍地,映襯得剎宇更加峋麗奪目。1951年、1965年,殿宇兩次遭到嚴重破壞,三殿傾垮,唯山門保存完好。1996年,當?shù)厝罕娋杩铠F工庀材,在頂峰重修新宇:用料石砌4~5米高護墻以擴大地基面積,用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以御山風,用12根立柱組成圍廊以供游人眺目,用黃色琉璃歇山屋頂以示殿宇的莊嚴,從而比昔日更顯輝煌;若在晴日,方圓幾十里均可見到殿宇。
據(jù)該庵主持二休介紹,1995年重修紫華庵,將水井改建成搖井時,從井底發(fā)掘出唐碑一方,約1.5平方尺,碑文大意是:唐貞觀二年,有一老者在油草塘見九位女子在池塘洗澡,急呼男子迅而視之,九女化鶴飛往此峰。人們便稱之仙女峰,并在峰頂修茅庵?上г摫粺o知村民砸碎做了混凝土材料,不過從現(xiàn)存庵碑中亦可證實這一典故:“自唐世間,有九仙女化鶴飛身,瑞映此峰,興發(fā)乾隆,考有始祖瑞明,于順治癸已年間(1653年)創(chuàng)修殿宇,上下三棟”。乾隆二十九年(1764)山門佛碑記載:“嘗聞仙女名山,古今可觀,人皆仰望,豐樂第一境也”。同治安化縣志載:“每年善男信女,富豪公子,游山進香者甚多,亦成為當?shù)刂鼐诺歉呙健。從這些記述中,紫華庵的歷史可見一斑。為保護這一勝跡,漣源市政府1989年將其列為縣級保護單位,確定周圍20米為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