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元年(1368),元順帝被朱元璋趕到大漠以北,但其殘余勢力仍在,史稱“北元”。云南在梁王把匝刺瓦爾密的控制下,仍臣屬“北元”。朱元璋剛剛建立明王朝,尚立足不穩(wěn)無力征討地處西南邊陲的云南,便先后派使臣王棉,吳云到云南招降梁王,意在用政治方式來統(tǒng)一云南。但王瑋、吳云均遭梁王殺害。朱元璋政治招降、和平統(tǒng)一云南的策略失敗后,便蓄勢以武力討伐梁王。
經過十多年的醞釀,到了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的統(tǒng)治基本得到鞏固。這年的九月,朱元漳對文武大臣們說:“云南自昔為西南夷,至漢置吏,臣屬中國,今元之遺孽把匝瓦爾密等自恃險遠,桀驁;彩拐兄I,輒為所害,負罪隱匿,在所必討”(《明太祖實錄》)。他親自指揮部署,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永昌侯藍玉、西平侯休英為左右副將軍。調集30萬大軍征討云南。十二月大軍渡過南盤江,爆發(fā)了著名的白石江戰(zhàn)役。
白石江是南盤江的支流,全長3l里,由東向西穿回曲靖壩子南北兩翼。江流距曲靖城一公里,中上游地勢險惡,是古代北行古彈道和普安路(東行古驛道)的交匯口,歷史上是曲靖的咽喉要塞和打通云南的必經之地。
傅友德等人出發(fā)前,朱元璋囑咐三人說:“云南僻在退荒,行師之際,當知其山川形勢,以規(guī)進取。朕嘗覽輿圖,咨詢于眾,得其厄塞。取之之計,當自永寧選遣驍將別率一軍以向烏撒,大軍繼自辰原以人普定,分據(jù)要害,乃進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喉襟,彼必并以于此,以拒我?guī)煛彶煨蝿,出奇制勝,正在于此。既下曲靖,三將軍以一人提勁兵向烏撒應永寧之師,大軍直搗云南(昆明),彼此牽制,被疲于奔命,破之必矣。云南既克,宜分兵勁趨大理,先聲已振,勢將瓦解,其余部落,可遣人招諭,不必苦煩也!(《明太祖實錄》)。后來的進軍,也大致是按這一方針進行的。
明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循江而上,所向披靡,十一月克普定,十二月下普安,年底逼近曲靖。梁王把匝瓦爾密得知明軍到來,急忙派遣司徒平章達里麻領精兵十余萬屯于曲靖北郊的戰(zhàn)略要地白石江拒敵。明軍日夜兼程,距白石江還有十余里地時,突然天降大霧,明軍趁機破霧前進,霧散時已抵白石江北岸。達里麻倉惶應戰(zhàn),令其精兵扼于水上!敖焹H里許,其淺處可涉也”。久經戰(zhàn)陣的沐英一面令全軍鳴金擊鼓,作渡江之勢,一面派部分善游者,“將旗幟征鼓,從上流先渡,循山而出其陣后,吹銅角以張聲勢,于山林深谷問,樹旗幟為疑兵”(諸葛元聲《滇史》)。達里-然中計,急令后軍為前軍御敵。傅友德乘勢“摩兵進戰(zhàn),矢石齊發(fā),呼聲動天地。戰(zhàn)數(shù)合,英縱鐵騎搗其中堅,敵眾披靡,遂大敗,生擒達里麻,俘其眾萬計。友德悉撫而縱之,使各歸其業(yè)。夷人見歸者皆喜慰,而軍聲皆振,遂平曲靖,留兵鎮(zhèn)其地。友德自率眾數(shù)萬搗烏撒,分遣左副將軍藍玉,右副將軍休英率師趨云南”。(《明太祖實錄》)
白石江戰(zhàn)役消滅了元朝在云南的殘余勢力,打開了通向云南的通道,南征大軍所向無敵,進軍昆明。梁王把匝瓦爾密預感昆明不保,遂領其母嘉僖等百余人逃往滇池島中,后自殺。明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元臣觀音保等投降,明軍進入昆明城,接著平烏撒,取大理,云南全境歸服明王朝,至此明統(tǒng)一了全國。
白石江戰(zhàn)役是明朝時期在云南境內的第一大戰(zhàn)役。戰(zhàn)役遺址沿白石江皆是,明朝時曾有戰(zhàn)功碑立于此地,后不知下落。1982—1984年在三寶鎮(zhèn)雷家莊村發(fā)現(xiàn)的“明昭信授尉百戶雷云碑”、盤江鄉(xiāng)大樹屯發(fā)現(xiàn)的“鼻祖碑”上,分別記錄了白石江戰(zhàn)役所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同史籍記載相吻合。
從調查資料看,白石江戰(zhàn)役東起朗目山,西至麻黃沖一線。如今,這里已遠離殺伐征戰(zhàn),已失去了其軍事要沖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白石江水長流不息,記載著兩岸興衰變遷。白石江畔,曲靖這座云南第二大城市日新月異,曲靖卷煙廠這個全國聞名的現(xiàn)代化卷煙企業(yè)在改革中樹立新形象。縱橫交錯的公路、鐵路貫穿其間,沃野良田養(yǎng)育著辛勞的人民群眾。江水奔騰向前,昭示著白石江兩岸的明天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