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會寺:在千山大安寺之北。寺前有明嘉靖四年(1525年)碑記:“襄平南千山之山上,自唐敕建古剎有五,中會居其中!惫拭袝隆K聝冉ㄖ种鞯睢⑶暗、禪堂、水亭、后閣等。寺宇前臨海螺、凈瓶二峰,背依犀牛望月峰。明人詩中所謂,“花香浮塔院,霞影落立岑。杳杳鐘聲動,遙峰護碧林”,即詠中會勝景。
根據重修記載,中會寺在唐代就已經存在,幾經水火,多次重修,現在的建筑大多具有明代的風格.中會寺分上下兩殿,前殿臨澗,后殿依山,布局巧妙。主要建筑除前殿、后殿外,還有天地樓、韋馱樓、鐘鼓樓、禪堂等。殿內有精美的雕塑和彩繪。中會寺位于千山中溝,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因居五寺之中,且昔年五寺僧侶多-于此,故名"中會",系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會寺的建筑,明顯的有新舊之分,新的建筑為毗盧寶殿,它是中會寺最宏偉的建筑,歷經三年修建在1999年全部竣工。轉過大殿,可以看見比較古老的建筑,首先是天地樓,它是千山唯一一座蕪殿式廟宇建筑,磚木結構,面積達2l平方米,東西各有小門樓一座,頗具小巧美之特點,居高臨遠,美不勝收天地樓對面是一棵三百年的古柏,此樹有淡淡的香氣,也被稱為香柏樹,在樹后是觀音殿,繞過觀音殿為中會寺正殿祗圓法界,這里是高僧講經的精室美舍。位于五老峰南坡上有一白色磚塔,高2米,四棱形呈白色,遠看如瓶,故名為凈瓶峰,中會寺的景點除凈瓶峰外,還有滴水蜃樓、西湖井、寶泉玲瓏洞、寶珠天井、犀牛望月、石堆鐵羅漢、觀音倒背、海螺峰等,被統稱這中會十二景,它們各具特色,維妙維銷,千姿百態(tài),變幻無窮,惹人留連忘返。
保護范圍:以山門中心點為基點,東310米,南70米,西90米,北80米以內。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45米以內為一類建設控制地帶,一類建設控制地帶外50米以內為二類建設控制地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