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蓋提烽燧——地處尉犁縣西尼爾鄉(xiāng)政府東北約20公里的戈壁荒漠中。南約1公里至孔雀河河岸。東南約20公里至亞克侖烽燧。正南約100米至北山便道。北約300米至西尼爾水庫堤壩、遠至庫魯克塔格山。西北約50米處至蘇蓋提布拉克泉水。烽體為土塊(間蘆葦和胡楊木)建筑,殘存嚴重,略呈土堆狀,正方形,邊長7—8米,殘高2米,土塊尺寸為42×20×10厘米。烽頂平園,東北角殘缺,早年被牧人挖掘,用土塊壘砌成房屋居住。生長蘆葦、紅柳、駱駝刺等植被。具體位置為 東經86°15′17.4″, 北緯41°33′26.9″。海拔高度869米。
蘇蓋提烽火臺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興平鄉(xiāng)喀拉洪村東北21千米。地處庫魯克山西部山前洪積扇下小沙梁上,地勢呈東北-西南緩斜狀,地表為沙質棕漠土,附近生長有駱駝刺、紅柳、蘆葦?shù)戎脖。北約50米的凹地東側生長一叢柳樹,樹下有一眼泉,長年流淌。南約24千米為尉犁縣城,西南0.22千米為西北一東南走向的北山便道,西3.8千米為218國道,西北2.5千米外為西尼爾綠洲,北面為近年修建的西尼爾水庫。
烽火臺因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臺體坍塌,僅存一座土堆。平面呈長方形,南北17、東西15米,殘高2.5米。構筑方式為土坯砌筑,局部夾有紅柳或蘆葦層,層厚0.1米。土坯規(guī)格有兩種,一種長38、寬20、厚10厘米;另一種土坯呈灰色,長43、寬26、厚10厘米。頂部近西北角有現(xiàn)代挖掘的盜坑,坑壁上見紅柳、蘆葦、土坯層。烽火臺東南側有近現(xiàn)代所挖出的半地穴式的房屋,房屋西、北面以烽火臺為壁,東、南以土坯及垛泥筑墻,面積5.2米X4.5米,墻體殘高2米。房內東南角處有一個灶,灶上的墻壁內有一個煙道。此外,沙梁的北端有一個長方形的木柵欄,其上插小樹枝,柵欄及樹枝上掛有許多布條,當為近現(xiàn)代的伊斯蘭麻札。目前所觀察到的僅為烽火臺底部的一些跡象和建筑方式,其上部的形狀與建筑方式不可知。百年前,斯坦因曾到此做過調查,當時坍毀成一個形狀不規(guī)則的土丘,直徑約11.3、高約3米。根據(jù)地理位置和建筑特點推測,該烽火臺年代為漢晉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