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譚山鎮(zhèn) | 隸屬:鄖陽區(qū) |
區(qū)劃代碼:420304108 | 代碼前6位:420304 |
行政區(qū)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鄂C |
長途區(qū)號:0719 | 郵政編碼:442000 |
轄區(qū)面積:約12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3.65萬人 |
人口密度:30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8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金家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金家村位于209國道、譚梅路沿線,為譚山鎮(zhèn)政府所在地。全村有4個村民小組,668戶,2588人,其中黨員57人,耕地面積2385畝,2013年農(nóng)民人均…[詳細] |
八龍廟村 | ~201 | 村莊 | 因此地早年建有一座八龍廟而得名!鞍她垙R”指供奉和祭祀龍王的廟宇(后被拆除)![詳細] |
后河村 | ~202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因此地位于時家河?xùn)|方而得名!昂蟆敝阜轿,東方,“河”指時家河。…[詳細] |
漁塘河村 | ~203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漁塘河”指河流名稱,漁塘河。清朝康熙年間屬梅家鋪村,清同治年間屬北鄉(xiāng)古窯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qū),民國36年屬八梅鄉(xiāng)古窯保。2002年,村組合并,財神…[詳細] |
高楊村 | ~204 | 村莊 | 因此地早居高姓人家和楊姓人家而得名!案摺敝父咝杖思,“楊”指楊姓人家。…[詳細] |
腰莊村 | ~205 | 村莊 | 清朝康熙年間屬梅家鋪村,清同治年間屬東鄉(xiāng)烏峪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qū),民國36年屬八梅鄉(xiāng)徐家保。1948年歸徐家坡村,1951年土改,為徐家坡鄉(xiāng),195…[詳細] |
東岳村 | ~206 | 村莊 | 因此地建有一座東岳廟而得名!皷|岳”指廟宇名稱,東岳廟![詳細] |
徐家村 | ~207 | 村莊 | 清朝康熙年間屬梅家鋪村,清同治年間屬東鄉(xiāng)烏峪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qū),民國36年屬八梅鄉(xiāng)徐家保。1948年為徐家坡村,1951年土改,為徐家坡鄉(xiāng),195…[詳細] |
西王村 | ~208 | 村莊 | 因此地位于烏峪川的西方,且多居王姓人家而得名!拔鳌敝肝鞣,“王”指王姓人家。…[詳細] |
烏峪村 | ~209 | 村莊 | 因此地山溝中有一塊形似魚的石頭,顏色烏黑稱為“烏魚”,后更名為“烏峪”而得名!盀酢敝割伾,烏黑色,“峪“指山谷之意![詳細] |
嚴嶺村 | ~210 | 村莊 | 清朝康熙年間屬梅家鋪村,清同治年間屬東鄉(xiāng)烏峪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qū),民國36年屬八梅鄉(xiāng)塘城保。1948年屬塘城村,1951年土改,為塘城鄉(xiāng),1955年…[詳細] |
塘城村 | ~211 | 村莊 | 清朝康熙年間屬梅家鋪村,清同治年間屬東鄉(xiāng)烏峪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qū),民國36年屬八梅鄉(xiāng)塘城保。1948年為塘城村。1951年土改,為塘城鄉(xiāng)。1955年…[詳細] |
柴灣村 | ~212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清朝康熙年間屬梅家鋪村,清同治年間屬北鄉(xiāng)古窯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qū),民國36年屬八梅鄉(xiāng)羊皮灘保。1948年為羊皮灘村。1951年土改,為羊皮灘鄉(xiāng)。19…[詳細] |
白龍廟村 | ~213 | 村莊 | 清朝康熙年間屬梅家鋪村,清同治年間屬北鄉(xiāng)古窯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qū),民國36年屬八梅鄉(xiāng)白龍保。1948年為白龍村,1951年土改,為白龍鄉(xiāng),1955年…[詳細] |
羅臺村 | ~214 | 村莊 | 清朝康熙年間屬梅家鋪村,清同治年間屬北鄉(xiāng)古窯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qū),民國36年屬八梅鄉(xiāng)柳泉保。1948年為柳泉村。1951年土改,為柳泉鄉(xiāng)。1955年…[詳細] |
柳泉村 | ~215 | 村莊 | 因此地有一股泉水,周圍長滿了柳樹而得名!傲敝笜淠,柳樹,“泉”指地下冒出的水流![詳細] |
賈坑村 | ~216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清朝康熙年間屬梅家鋪村,清同治年間屬北鄉(xiāng)古窯保,民國11年屬第三區(qū),民國36年屬八梅鄉(xiāng)柳泉保。1948年為柳泉村。1951年土改,為白龍鄉(xiāng)。1955年…[詳細] |
新合村 | ~217 | 村莊 | 因是兩個村合并的新村而得名!靶潞稀敝感潞喜⒌拇濉![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此地漫山遍野都是像炭一樣的黑石頭,稱“炭山”,因“炭”字呈黑色不吉,后改稱譚山。
基本介紹:
鄖縣譚山鎮(zhèn)地處鄂豫交界,秦巴之麓。南望武當,東向南陽。繞209國道,縈兩河(滔河、丹江河)清流。山似貧而定石深藏,地似薄而物產(chǎn)豐饒。全鎮(zhèn)版圖面積120平方公里,鎮(zhèn)轄29個行政村、190個村民小組,2.9萬余人,耕地面積3.4萬畝。年平均氣溫16℃左右,年降雨量770mm左右,無霜期約250天。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光照射條件強,晝夜溫差均衡!
譚山鎮(zhèn)地處低山丘陵地帶,山場面積大,山場資源十分豐富,礦山資源以米黃玉大理石為主,據(jù)地質(zhì)專家探明,境域內(nèi)大理石資源總儲量約在350萬立方米以上,按目前開采量3.5萬立方米來算,足可開采100年。不論其儲量,還是品質(zhì),都是國內(nèi)少有乃世
歷史沿革:
清朝康熙年間屬梅家鋪村,清同治年間屬東鄉(xiāng)烏峪保、北鄉(xiāng)古窯保。
1922年屬第三區(qū),1947年屬八梅鄉(xiāng)。
1948年劃歸梅鋪區(qū)管轄。
1975年3月成立譚山人民公社。
1984年6月復(fù)歸梅鋪區(qū)。
1987年9月始建譚山鄉(xiāng)。
1996年5月撤鄉(xiāng)建鎮(zhèn),改建譚山鎮(zhèn),屬鄖縣人民政府管轄。
2014年撤縣社區(qū),屬十堰市鄖陽區(qū)人民政府管轄。
湖北省鄖縣大龍山區(qū),山巒植茂,氣候獨特,生成了鄖陽白羽烏雞這一獨特的雞種,它具有單冠、綠耳、白毛、片羽、光脛、翹尾、四趾、烏皮、烏肉、烏骨等特征,農(nóng)戶散養(yǎng),以蟲草野果和天然礦物飼料為食,形成了天然綠
區(qū)劃: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qū)·譚山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