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九道鄉(xiāng) | 隸屬:房縣 |
區(qū)劃代碼:420325210 | 代碼前6位:420325 |
行政區(qū)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鄂C |
長途區(qū)號:0719 | 郵政編碼:442000 |
轄區(qū)面積:約323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1.5萬人 |
人口密度:4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9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卸甲坪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卸甲坪村,以歷史傳說命名。卸甲坪民間傳說來源于薛剛反唐時,其妻紀鸞英不顧身孕近戰(zhàn)武三思,不料臨產,便退至這片平坦之地,卸下盔甲產子-薛奎![詳細] |
八里坡村 | ~201 | 村莊 | 八里坡村,位于平渡河畔。此地山高坡長谷深,人民走出河谷到縣城方向,要攀越八里路程的山坡。故命名山谷中的村落為八里坡村![詳細] |
咸池溝村 | ~202 | 村莊 | 相傳境內一山溝的泉池水,味咸,有鹽分。故稱咸池溝。附近形成的自然村,命名為咸池溝村。…[詳細] |
義渡坪村 | ~203 | 村莊 | 義渡河村,此村落位于九道河河畔,古時交通要道,無橋梁,設渡口,靠擺渡過河。地方紳士捐款雇艄公,義務擺渡過往行人,積善積德。人們將此河段稱義渡河,命名河…[詳細] |
關坪村 | ~204 | 村莊 | 九道梁河流經此地,左右岸兩座被稱為廟梁子和龍王堡的大山梁象兩扇大門關閉。突然堵住河道,迫使流水急轉形成“S”狀。河谷形成坪地,逐形成自然村落,人民根據(jù)…[詳細] |
九道梁村 | ~205 | 村莊 | 九道梁村,指翻越九道山梁方能到達的村子。此地古時是通往四川巫溪的要道,開有店鋪,是為到四川挑鹽的腳夫提供住店和儲備干糧的地方。從這里出發(fā)要翻過九道荒蕪…[詳細] |
塘坊埡村 | ~206 | 村莊 | 塘坊埡村,明清時期在此山埡上設立過類似今天哨所的“塘坊”,逐形成自然村落。世代流傳稱塘坊埡,故命名塘坊埡村。…[詳細] |
響應溝村 | ~207 | 村莊 | 響應溝村,以溝河的名稱命名。自然村落位于河谷之中。此地山高溝峽,懸流沖潭、咚咚有聲、山谷回蕩。故稱響應溝。…[詳細] |
瓦房坪村 | ~208 | 村莊 | 瓦房坪村,處于陰雨河中游河畔坪地上的自然村落。在舊中國時,此地山民均住巖屋矛舍,穿麻衣土布。民國初年縣城一個叫吳姓泥瓦匠,為躲兵災,攜家小居于此地,勤…[詳細] |
地名由來:
古代由四川巫山到達此地,要翻越九道大的山梁(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方進入湖北地界有人煙的地方,此地為第九道山梁的谷底,第九道山梁之巔有湖泊,稱九湖,沿九湖而下便是堵河支流義渡河,故稱九道。
基本介紹:
房縣轄鄉(xiāng)。1949年為九道區(qū),后改為十一區(qū)、十四區(qū),1958年為九道公社,1961年為九道區(qū),1975年改九道公社,1987年建鄉(xiāng)。位于縣境西部邊沿,與 L 竹山縣洪坪鄉(xiāng)相接,距縣城175公里。面積323平方公里,人口1.5萬。為車(家灣)九(道)公路終點。轄學堂溝、得勝寨、永田壩、義渡坪、朱家溝、咸池溝、王家溝、新勝場、八里坡、白沙玉、香爐山、張家埡、龍王包、關坪、老莊子、送裕溝、藥樟溝、邱家坪、九道梁、南溪溝、朝陽關、板峪溝、柳坪、茅坪、早陽坡、糖坊埡、雞嗚口、阮溪、響應溝、卸甲坪、披甲坪、磨園坡、桃李坪、瓦房坪、洞水坪、白河36個村委會。農業(yè)以小麥、玉米、土豆種植為主。盛產黃連、黨參、
歷史沿革:
南宋理宗保佑六年(1258),大元兵(蒙古族)入蜀,川人避兵禍開始東遷,入此深山開荒種地謀生。
明初,朝廷編保甲鄉(xiāng)里,設查戶籍教化,催租賦徭役管民間事。
清光緒七年(1881),為加強統(tǒng)治,強化治安,興辦團練寓民于兵,改保甲鄉(xiāng)里制,為民團聯(lián)保制,設九道梁團,轄獐洛河,鐵峪河,倉口,秦口,化峪河,老觀宇,上龕五個聯(lián)保民國二十年(1931),賀龍丶許光達率紅三主軍來房縣開辟均房蘇區(qū),建立蘇維埃政權。
在此設
湖北省房縣是全國著名的黑木耳生產基地縣,是馳名中外的“木耳之鄉(xiāng)”。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因其色鮮、肉厚、朵大、質優(yōu)、營養(yǎng)豐富,贏得“房耳”盛譽。這里的黑木耳“形似燕,狀如飛”,又被稱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
區(qū)劃:湖北省·十堰市·房縣·九道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