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喬廟鎮(zhèn) | 隸屬:武陟縣 |
區(qū)劃代碼:410823107 | 代碼前6位:410823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H |
長途區(qū)號:0391 | 郵政編碼:454100 |
轄區(qū)面積:約55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3.99萬人 |
人口密度:72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8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楊村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楊村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21,為鎮(zhèn)中心區(qū)![詳細(xì)] |
前趙村 | ~201 | 村莊 | 明初趙姓居民由山西洪洞縣遷至此地定居后成村,得名趙村。后隨人口增多聚落擴大,以方位分為前街、后街,清道光年間前街演稱前趙村![詳細(xì)] |
后趙村 | ~202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明初趙姓居民由山西洪洞縣遷至此地定居后成村,得名趙村。后隨人口增多聚落擴大,以方位分為前街、后街,清道光年間后街演稱后趙村![詳細(xì)] |
韓村村 | ~203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清道光年間從喬廟析分,由韓姓得名韓村。據(jù)明洪武十四年(1381)碑文記載:元末明初,以喬大業(yè)為首的七戶,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在一小廟旁,就以喬姓和廟…[詳細(xì)] |
黃村村 | ~204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清道光年間從喬廟析分,以黃姓得名黃村。據(jù)明洪武十四年(1381)碑文記載:元末明初,以喬大業(yè)為首的七戶,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在一小廟旁,就以喬姓和廟…[詳細(xì)] |
張村村 | ~205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張村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21,為鎮(zhèn)中心區(qū)。…[詳細(xì)] |
楊洼一街村 | ~206 | 村莊 | 傳明代以前此地因地勢低洼、且居民多為苗姓稱“苗洼”,明初楊氏家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后苗氏絕戶,改稱楊洼。…[詳細(xì)] |
楊洼二街村 | ~207 | 村莊 | 傳明代以前此地因地勢低洼、且居民多為苗姓稱“苗洼”,明初楊氏家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后苗氏絕戶,改稱楊洼![詳細(xì)] |
楊洼三街村 | ~208 | 村莊 | 傳明代以前此地因地勢低洼、且居民多為苗姓稱“苗洼”,明初楊氏家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后苗氏絕戶,改稱楊洼![詳細(xì)] |
劉莊村 | ~209 | 村莊 | 傳清末這一帶盛產(chǎn)鹽堿,程封劉氏族人遷此以熬鹽堿為生,后定居成村,因村落較小,得名小劉莊![詳細(xì)] |
馬宣寨村 | ~210 | 村莊 | 傳元代稱許寨,明代此地出了一位名叫馬宣的天官,后改稱馬宣寨。…[詳細(xì)] |
張寨村 | ~211 | 村莊 | 傳明代張姓人家中有人在朝中做官,得名張家寨,后簡稱張寨![詳細(xì)] |
前堤村 | ~212 | 村莊 | 傳明初馮氏家族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的古陽堤上,以姓氏得名馮堤。后因人口增多,以堤為界南北分居,堤南得名前馮堤。…[詳細(xì)] |
后馮堤村 | ~213 | 村莊 | 傳明初馮氏家族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的古陽堤上,以姓氏得名馮堤。后因人口增多,以堤為界南北分居,堤南得名前馮堤![詳細(xì)] |
馮庵村 | ~214 | 村莊 | 傳此地原為黃河故道,清末有人相繼從馮堤、邸郃等村到此墾荒、熬堿,搭庵成片,形成村落,以姓氏得名馮庵![詳細(xì)] |
邸合村 | ~215 | 村莊 | 據(jù)《魏書·食貨志》載,北魏時期官府在此設(shè)貯糧所而得名邸閣。清代誤寫為“邸郃”。…[詳細(xì)] |
孟村村 | ~216 | 村莊 | 含義有三:一說由孟姓得名。二說據(jù)宋紹圣四年(1098)重建商王廟大殿碑記載:“···東有孟津之口”。清康熙九年(1680年)《覃懷志》古績部分載:“盟…[詳細(xì)] |
馮丈村 | ~217 | 村莊 | 傳原為馮、張兩姓共居村落,以兩姓得名“馮張”,后演寫為”馮丈“![詳細(xì)] |
宋陵村 | ~218 | 村莊 | 傳明洪武年間宋、王兩姓由山西洪洞縣遷移居住成村,因村坐落“九女星”墳內(nèi),以宋姓得名宋陵![詳細(xì)] |
商村村 | ~219 | 村莊 | 據(jù)清咸豐五年(1855)付氏家譜載:“商王廟元時碑有富樂村之名,或者我始樂居于此,因是名鄉(xiāng)。后因商王廟宇轉(zhuǎn)為商村”。由此可知,商村由商王廟得名![詳細(xì)] |
陳村村 | ~220 | 村莊 | 傳明初居民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因陳姓居多,得名陳村![詳細(xì)] |
李村村 | ~221 | 村莊 | 李村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千村村 | ~222 | 村莊 | 傳明初此地因石、柴兩姓居住原稱石莊、柴村,明洪武十四年(1381)千氏家族從洛陽孟津遷至兩村之間居住,后并繁衍壯大,統(tǒng)稱千村。…[詳細(xì)] |
關(guān)王廟村 | ~223 | 村莊 | 傳此地原名五楊廟、六柏堂,清康熙年間因村中有關(guān)王廟,以廟名村![詳細(xì)] |
周村村 | ~224 | 村莊 | 傳明初周氏族人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定居后成村,得名周村。…[詳細(xì)] |
杜村村 | ~225 | 村莊 | 傳明洪武年間杜姓居民由山西省洪洞縣遷移而來,以姓氏得名杜家莊,后簡稱杜村![詳細(xì)] |
詹堤村 | ~226 | 村莊 | 傳明代初期詹氏族人從山西平陽遷至此地一段土堤半坡上居住,得名詹家堤,后簡稱詹堤![詳細(xì)] |
馬村村 | ~227 | 村莊 | 傳明初馬氏族人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后成村,得名馬家村,后簡稱馬村。…[詳細(xì)] |
地名由來:
據(jù)明洪武十四年(1381)碑文記載:元末明初,以喬大業(yè)為首的7戶,由山西洪洞縣遷此,依廟建村,以喬姓和廟取名喬家廟,簡稱“喬廟”。
榮譽排行:
2023年9月,喬廟鎮(zhèn)被確定為河南省第一批鄉(xiāng)村建設(shè)示范鄉(xiāng)鎮(zhèn)。
2023年8月,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財政部發(fā)布首批國家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強鎮(zhèn)名單,喬廟鎮(zhèn)(大米)榜上有名。
2022年3月,喬廟鎮(zhèn)被命名為2021年度河南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
2021年10月,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認(rèn)定喬廟鎮(zhèn)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水稻)。
2020年11月,喬廟鎮(zhèn)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zhèn)稱號。
基本介紹:
喬廟鄉(xiāng)位于焦作市武陟縣最東部,全鄉(xiāng)總面積55平方公里,4.1萬畝耕地,4.4萬口人,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鄉(xiāng),轄29個行政村。前趙村、后趙村、韓村、張村、楊村、黃村、楊洼一街、楊洼二街、楊洼三街、劉莊、馬宣寨、張寨、前堤、后堤、馮庵、邸邰、孟村、馮丈、宋陵、商村、千村、李村、陳村、關(guān)王廟、周村、杜村、占堤、馬村。
歷史沿革:
明屬武陟縣千秋鄉(xiāng)。
清屬武陟縣富一里、富二里。
1945年屬武陟縣古陽鄉(xiāng)。
1948年先后屬武陟縣八區(qū)、七區(qū)。
1953年并村建喬廟鄉(xiāng)。
1955年設(shè)喬廟中心鄉(xiāng)。
1956年改喬廟鄉(xiāng)。
1958年成立喬廟公社。
1983年復(fù)名喬廟鄉(xiāng)。
2017年撤銷喬廟鄉(xiāng),設(shè)立喬廟鎮(zhèn)。
區(qū)劃: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喬廟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