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北郭鄉(xiāng) | 隸屬:武陟縣 |
區(qū)劃代碼:410823206 | 代碼前6位:410823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H |
長途區(qū)號:0391 | 郵政編碼:454100 |
轄區(qū)面積:約8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3萬人 |
人口密度:37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30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小司馬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傳三國時期司馬懿曾在大司馬和此地扎過兵營,因聚落規(guī)模較小而得名小司馬![詳細] |
賈作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傳因賈姓人家在此開作坊而得名賈作。1958年為賈作大隊,屬北郭人民公社。1983年為賈作村民委員會,屬北郭鄉(xiāng)。…[詳細] |
裴莊村 | ~202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以裴姓得名裴家莊,簡稱裴莊。1961年成立裴莊大隊,屬北郭人民公社。1983年改裴莊村民委員會,屬北郭鄉(xiāng)。…[詳細] |
北郭東村 | ~203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因處古“鄇人城”(今上莊村附近)之北,得名北郭(城外為關(guān),關(guān)外為郭)。以其管理區(qū)域方位得名北郭西。…[詳細] |
北郭西村 | ~204 | 村莊 | 因處古“鄇人城”(今上莊村附近)之北,得名北郭(城外為關(guān),關(guān)外為郭)。以其管理區(qū)域方位得名北郭西![詳細] |
蔡莊村 | ~205 | 村莊 | 傳元末明初蔡氏遷居堯封崗周圍,后因人口增多,取興隆昌盛之意定名興隆崗,又名蔡家莊。…[詳細] |
益莊村 | ~206 | 村莊 | 傳由伊姓得名伊莊,后演稱益莊,又以相對方位得名北益莊![詳細] |
南古崗村 | ~207 | 村莊 | 原為南古杜姓墳崗地,后杜姓遷此居住成村,得名南古崗![詳細] |
下莊村 | ~208 | 村莊 | 傳清代北郭李、雒兩姓遷此居住得名小北郭,后聚落分兩塊,民國年間居清風(fēng)嶺下部分得名下小北郭,后簡稱下莊![詳細] |
上莊村 | ~209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傳清代北郭李、雒兩姓遷此居住得名小北郭,后聚落分兩塊,民國年間居清風(fēng)嶺上部分得名上小北郭,后簡稱上莊![詳細] |
西余會村 | ~210 | 村莊 | 含義有二:一是據(jù)明萬歷縣志載為俞會分析,可能由人名而來,后演稱余會,并以方位析分為西余會。二說據(jù)地理位置分析,北邊是清風(fēng)嶺,此處極可能是清風(fēng)嶺的幾條溝…[詳細] |
韓余會村 | ~211 | 村莊 | 含義有二:一是據(jù)明萬歷縣志載為俞會分析,可能由人名而來,后演稱余會,并以姓氏析分為韓余會。二說據(jù)地理位置分析,北邊是清風(fēng)嶺,此處極可能是清風(fēng)嶺的幾條溝…[詳細] |
索余會村 | ~212 | 村莊 | 含義有二:一是據(jù)明萬歷縣志載為俞會分析,可能由人名而來,后演稱余會,并以姓氏析分為索余會。二說據(jù)地理位置分析,北邊是清風(fēng)嶺,此處極可能是清風(fēng)嶺的幾條溝…[詳細] |
鎮(zhèn)南莊村 | ~213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因位小司馬鎮(zhèn)(今小司馬)之南而得名。1958年成立鎮(zhèn)南莊大隊,屬北郭人民公社。1983年改鎮(zhèn)南莊村民委員會,屬北郭鄉(xiāng)![詳細] |
高余會村 | ~214 | 村莊 | 傳原名梨林,清代時與余會部分聚落合稱余林村,1948年后因以高姓居多改稱高余會。…[詳細] |
兩崗村 | ~215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傳因小司馬地勢較低、常受水災(zāi),部分村民遷至村南的崗上居住,得名東崗(又稱常崗)、西崗(又稱南花崗、街崗?fù)荩?948年后因兩崗距離近,合稱東西崗![詳細] |
城子村 | ~216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因位于春秋時期隰城遺址之上故名。1958年成立城子大隊,屬武陟縣北郭人民公社。1983年改城子村民委員會,屬北郭鄉(xiāng)![詳細] |
東安村 | ~217 | 村莊 | 傳因此處位于周代隰城東得名東關(guān),后演稱東安村,簡稱東安![詳細] |
解封村 | ~218 | 村莊 | 傳三國時期司馬懿在城子屯兵,此處為軍隊糧倉且常年封存?zhèn)鋺?zhàn),只有打仗時才開倉,故名解封。…[詳細] |
任后莊村 | ~219 | 村莊 | 含義有二:一說傳原名侯莊,因“侯、后”諧音演稱后莊,后以姓氏析為任后莊;二說傳因居民原住在一座土地廟的后面得名廟后莊,簡稱后莊,后以姓氏析為任后莊![詳細] |
原莊村 | ~220 | 村莊 | 傳古時此地南邊的后莊遭受水災(zāi),原姓村民遷此崗地上居住成村,得名原崗![詳細] |
羅作村 | ~22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傳古時“蘆阿”在此開作坊得名蘆阿作,后以諧音演稱羅作…[詳細] |
李后莊村 | ~222 | 村莊 | 含義有二:一說傳原名侯莊,因“候、后”諧音演稱后莊,后以姓氏析為李后莊;二說傳因居民原住在一座土地廟后面得名廟后莊,簡稱后莊,后以姓氏析為李后莊![詳細] |
馬后莊村 | ~223 | 村莊 | 含義有二:一說傳原名侯莊,因“候、后”諧音演稱后莊,后以姓氏析為馬后莊;二說傳因居民原住在一座土地廟的后面得名廟后莊,簡稱后莊,后以姓氏析為馬后莊![詳細] |
澗溝村 | ~224 | 村莊 | 傳因歷史上澗溝河曾流經(jīng)此地而得名。1958年成立澗溝大隊,屬北郭人民公社。1983年改澗溝村民委員會,屬北郭鄉(xiāng)![詳細] |
西草亭村 | ~225 | 村莊 | 傳古時此地人為避洪水在清風(fēng)嶺上用荒草搭庵居住得名草亭,后由于人口發(fā)展形成兩個聚落,以方位析稱西草亭![詳細] |
東草亭村 | ~226 | 村莊 | 傳古時此地人為避洪水在清風(fēng)嶺上用荒草搭庵居住得名草亭,后由于人口發(fā)展形成兩個聚落,以方位析稱西草亭![詳細] |
方陵村 | ~227 | 村莊 | 傳原名雙龍口,為黃、沁河交匯處,后因附近有“方形陵墓”得名方陵![詳細] |
岳馬蓬村 | ~228 | 村莊 | 含義有二:一說傳三國時期司馬懿在此地安營扎寨,此地為飼養(yǎng)軍馬的馬棚,后以姓氏析為岳馬蓬。二說從明萬歷縣志上載作“馬朋”分析,可能是由人名“馬朋”得村名…[詳細] |
趙馬蓬村 | ~229 | 村莊 | 清初原名趙莊,后因鄰近岳馬蓬、李馬蓬、趙馬蓬等村而改稱趙馬蓬![詳細] |
地名由來:
北郭地處古“鄇人城”(今上莊附近)之北,故名(城外為關(guān),關(guān)外為郭)。
基本介紹:
北郭鄉(xiāng)位于武陟縣西南部,鄉(xiāng)政府駐地距縣城10公里,東臨沁河,南依黃河,北接大虹橋,西鄰大虹橋,全鄉(xiāng)轄30個行政村,總?cè)丝?.8萬人,面積80平方公里。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周隰城等古代遺址至今尚存,是漢司徒蔡茂、明鎮(zhèn)國將軍使李英、駙李堅的故鄉(xiāng),地革命時期, 武陟縣第一個農(nóng)村黨支部就誕生在北郭。
北郭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極為便利,新(鄉(xiāng))洛(陽)公路橫貫全境,沁河二橋連接?xùn)|西,建設(shè)甲的武(陟)溫(縣)高速公路穿鄉(xiāng)而過,各村道路已全部硬化。具備良好的生產(chǎn)運輸條件,客流物流暢通順達,程控電話裝機容量6500門,村村均通有線電視。
北郭鄉(xiāng)地處黃、沁河沖積平原
文化旅游:
焦作武陟縣吉祥寺位于焦作市武陟縣北郭鄉(xiāng)東草亭村,現(xiàn)存有大殿五間和東配殿三間,占地面積約5畝,有著很高的文物保護價值。據(jù)大佛殿前墻內(nèi)所嵌《佛寺流源序》碑載:“本邑承敕……構(gòu)殿數(shù)楹,……(于)唐
崇寧寺羅漢殿時代:明地址:武陟縣北郭鄉(xiāng)高余會村
隰城遺址時代:東周地址:武陟縣北郭鄉(xiāng)城子村
歷史沿革:
唐貞觀元年(627)屬武陟。
開元二十三年(735)入新置河陰縣。
明隆慶六年(1572)歸還武陟。
萬歷十九年(1951)稱永寧鄉(xiāng)十里。
清順治十六年(1660)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分為方一里,方二里。
1945年屬武陟縣城鎮(zhèn)公所。
1948年武陟縣五區(qū)駐北郭。
1951年改屬武陟縣二區(qū)。
1953年并村設(shè)北郭鄉(xiāng)。
1955年設(shè)北郭中心鄉(xiāng)。
1956年改北郭鄉(xiāng)。
1958年成立北郭公社。
1962年駐地由北郭遷至
區(qū)劃: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北郭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