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練城鄉(xiāng) | 隸屬:通許縣 |
區(qū)劃代碼:410222204 | 代碼前6位:410222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B |
長途區(qū)號:0371 | 郵政編碼:475000 |
轄區(qū)面積:約55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4.2萬人 |
人口密度:約76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4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練城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古時候的練城為通許縣的重要集鎮(zhèn),四周圍有高高的土寨,相傳是南北朝北魏孝武帝時期丞相高歡所筑,高歡曾在此練兵牧馬,“因火焚其屋并其城速,土堅赤,妒煉人,…[詳細(xì)] |
常莊村 | ~201 | 村莊 | 傳在數(shù)百年前,始稱屈寨,歷經(jīng)滄桑,改稱常莊。村中除解放前絕戶的劉、高、黃、姓以外,現(xiàn)有蔡、常、李、侯、于、郭、曹、張、王、焦、牛、屈、徐等13個姓氏![詳細(xì)] |
趙樓村 | ~202 | 村莊 | 400年前趙樓村有一婁氏家族從河北來到此處落戶。后有一趙氏家族,與婁氏家族有親戚關(guān)系,為躲避戰(zhàn)亂,投親到婁氏門下,定居下來。兩家相處融洽,人丁興旺,慢…[詳細(xì)] |
張百匡村 | ~203 | 村莊 | 張百匡村名由張氏兄弟二人共同協(xié)商而定,約350年前,村里張氏二祖在此安家落戶,各分祖產(chǎn)一百筐,遂定村名張百匡。又因民委員會位于張百匡,故名張百匡村民委…[詳細(xì)] |
大于莊村 | ~204 | 村莊 | 清代,于氏家族的一支從六營崗遷居(今大于莊)一處地勢較高的地方,搭房建屋,袁氏家族也在此定居,兩姓家族相處融洽,后經(jīng)兩氏人協(xié)商,因袁氏家族人口較多,稱…[詳細(xì)] |
彪崗村 | ~205 | 村莊 | 彪崗原名臥龍崗。遠(yuǎn)古時大禹治水在此駐扎,見此地西高東低,起伏連綿,蜿蜒不斷,蔚為壯觀,猶如一條巨龍俯臥,定名臥龍崗。后來,唐朝高僧僧一行從長安去廣東佛…[詳細(xì)] |
翟崗村 | ~206 | 村莊 | 傳400年前,黃河決口,取其“澤”為地勢低之意,后以翟代替澤。又古時候此村有五大長崗,后來崗嶺下沉消失,故名“翟(澤)崗”。又因為民委員會位于翟崗,故…[詳細(xì)] |
小青崗村 | ~207 | 村莊 | 西漢末年,王莽與劉秀天下之爭時,劉秀轉(zhuǎn)戰(zhàn)到,住到關(guān)羽廟里,劉秀得天下后,便把劉秀住過的地方叫“臥龍崗”,黃河多次泛濫,村里遺留青沙崗,與之相鄰的北邊村…[詳細(xì)] |
李莊村 | ~208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李莊行政村轄大李莊、小李莊、徐莊、裴莊、席莊5個自然村,傳幾百年前,李莊村原名陳留李,只有幾戶人家,因當(dāng)時太康到祥符的客商往返經(jīng)常在休息,村民時稱陳留…[詳細(xì)] |
拐王村 | ~209 | 村莊 | 拐王村有王、孫、聶、趙、孔、宋、李、張、閻等十多個姓氏,以王姓人氏最多,因渦河故道在這里拐了一個大彎,后人稱之為拐王。又因民委員會位于拐王,故名拐王村…[詳細(xì)] |
西朱莊村 | ~21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西朱莊原名朱莊村,約在200多年前,有朱姓先祖居住而得名。又因民委員會駐位于西朱莊,故名西朱莊村民委員會。…[詳細(xì)] |
歐陽崗村 | ~211 | 村莊 | 傳歐陽修與通許人王拱辰(宋仁宗天圣三年狀元)關(guān)系甚篤,又一說,歐陽修與王拱辰為連襟。歐陽修死后遂葬通許,有歐陽修墓,坐落于一土崗之上,故名歐陽崗。又因…[詳細(xì)] |
李觀化村 | ~212 | 村莊 | 李觀化村原名雙廟李村,明末清初,一個叫李觀化的人原居住在黃河北邊的長垣縣,因戰(zhàn)亂他帶全家遷至通許縣安家,后人感其隆德,在其逝世后,子孫便給李觀化立碑樹…[詳細(xì)] |
楊莊村 | ~213 | 村莊 | 清末,居住在此處的趙氏三兄弟在這里創(chuàng)家立業(yè),筑窯燒磚,筑起了三進(jìn)有東、西廊房、五門照的深宅大院,并在村周圍、大街兩旁,都種植上了白楊樹。村莊被高大挺拔…[詳細(xì)] |
張道營村 | ~214 | 村莊 | 約300年前有個叫張道營的人從山西洪洞逃亡到此地,在此定居,成為村落,張道營死后,村莊的名稱也被后人稱為張道營。又因民委員會位于張道營,故名張道營村民…[詳細(xì)] |
宋莊村 | ~215 | 村莊 | 300年前宋氏家族首先定居此地,因而叫宋莊。又因民委員會位于宋莊,故名宋莊村民委員會![詳細(xì)] |
黑王村 | ~216 | 村莊 | 早在300多年前,王氏始祖王冠、王冕二兄弟,帶子孫從山西洪洞縣遷居至此,因族長身材高大,面黑如墨,故名黑王,后逐漸演變?yōu)榇迕,全村現(xiàn)有王、魏、劉、張、…[詳細(xì)] |
東朱莊村 | ~217 | 村莊 | 400多年前,東朱莊是玉皇廟鎮(zhèn)韓朱崗村一姓朱的大戶人家的一個花園。后有該戶的后裔遷入此地定居,繁衍生息。明末清初,村落形成,祖先叫朱廣梭,以姓立村古稱…[詳細(xì)] |
羅洼村 | ~218 | 村莊 | 馬氏始祖最早在此定居,故名馬洼。后因兵荒馬亂,天災(zāi)人禍等諸多因素,馬姓絕戶。羅、婁、鄭、張、等姓氏遷入后,因羅氏人數(shù)最多,村名改為羅洼。又因民委員會位…[詳細(xì)] |
陳朱村 | ~219 | 村莊 | 東漢時,有姓朱的和姓陳的兩家隨同逃難的人群自北方避難到渦河故道南岸結(jié)伴而居,形成村落,就以兩姓合之而稱陳朱村。又因民委員會位于陳朱,故名陳朱村民委員會…[詳細(xì)] |
厲大樓村 | ~220 | 村莊 | 明洪武二年(1369)厲氏四兄弟由山西洪洞縣遷來,老大厲榮落戶彪崗,彪崗一支厲氏遷出,形成厲大樓村,其兒子娶了河北一個女子為妻,該女子因思念親人,整天…[詳細(xì)] |
前閻臺村 | ~221 | 村莊 | 據(jù)中閆臺王氏家族譜記載,以前該地做鹽務(wù)生意,故名鹽臺村。1843年黃河決口于楊橋和中牟,水災(zāi)過后,居民紛紛回鄉(xiāng)建造家園,群居高臺,又販起鹽來。當(dāng)時高臺…[詳細(xì)] |
后閻臺村 | ~222 | 村莊 | 宋仁宗時,此地為漕運(yùn)碼頭,筑有高臺,為存貯食鹽場所,故名鹽臺村。1843年黃河決口于楊橋和中牟,鹽臺淹沒,水災(zāi)過后,居民紛紛回鄉(xiāng)建造家園,群居高臺,村…[詳細(xì)] |
辛莊村 | ~223 | 村莊 | 400年前有一李氏人家在村東約500米居住,不久,一周氏搭棚與李氏為伴,當(dāng)時莊子一片荒蕪。二人商議向西移500米,形成“新莊”,后人稱原居住地為東莊![詳細(xì)] |
地名由來:
傳南北朝時期,北魏丞相高歡曾在此牧馬。因火焚其城,故稱“煉城”。后五代時后漢開國皇帝劉知遠(yuǎn)曾在此練兵,改今名。
基本介紹:
練城鄉(xiāng)位于豫東平原,距開封市50公里,通許縣15公里,總面積55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人口41230人。2002年,財政收入550萬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2150元。
交通便利,旅游資源豐富,開太公路縱貫?zāi)媳,四邸公路橫貫東西,公路網(wǎng)四通八達(dá),村村通有柏油路,通迅、郵電網(wǎng)絡(luò)健全,水電充足。增內(nèi)有因歐陽修而得名的“歐陽崗”,有因劉知遠(yuǎn)舉旗練兵場“練城”等歷史文化古跡。
高效農(nóng)業(yè)發(fā)展迅猛,F(xiàn)有耕地3410公頃,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氣候適宜,適合多種農(nóng)作物生產(chǎn)。主要農(nóng)作物有優(yōu)質(zhì)小麥、棉花、玉米、花生、蔬菜等!叭f畝蔬菜生產(chǎn)基地”建設(shè)已具規(guī)模,1200多座日光溫室年創(chuàng)效益1300多
榮譽(yù)排行:
2023年9月,練城鄉(xiāng)被確定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農(nóng)機(jī)”示范鄉(xiāng)(鎮(zhèn))。
歷史沿革:
1949年成立練城小鄉(xiāng)。
1956年設(shè)練城鄉(xiāng)。
1962年成立練城小公社。
1966年劃歸玉皇廟公社。
1975年置練城公社。
1983年改練城鄉(xiāng)至今。
區(qū)劃: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練城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