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平樂鎮(zhèn) | 隸屬:孟津區(qū) |
區(qū)劃代碼:410313102 | 代碼前6位:410313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C |
長途區(qū)號:0379 | 郵政編碼:471000 |
轄區(qū)面積:約63.8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4.7萬人 |
人口密度:約73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17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平樂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牡丹作為洛陽的一張重要名片,洛陽的牡丹文化上也別出心裁。位于孟津縣的平樂村將牡丹與洛陽文化氣息緊密結合,形成規(guī);哪档ぎ嬂L畫技藝。平樂位于河南省洛陽…[詳細] |
東趙村 | ~201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以趙姓居多且居住在平樂東部,而得名。1948年屬洛陽縣平樂區(qū),1949年屬洛陽第三區(qū)。1955年劃歸孟津縣,屬平樂中心鄉(xiāng)。1958年成立平樂大隊,屬平…[詳細] |
象莊村 | ~202 | 村莊 | 據(jù)傳在東漢時期,該地有個花園,花園前面有兩尊石像,故稱象莊![詳細] |
尤村村 | ~203 | 村莊 | 因尤姓占多數(shù),世世代代在此居住而得名。1949年成立農(nóng)民協(xié)會。1951年設立象莊大隊,屬初級社。1955年洛陽縣制撤銷,歸孟津縣。1958年屬象莊大隊…[詳細] |
上屯村 | ~206 | 村莊 | 元代蒙古人統(tǒng)一中原后,部隊常在此安營扎寨,囤兵囤糧草,有囤之意,所以被稱為王達子屯。清嘉慶五年(1800),在重修達子祠堂時王達子幾個字去掉。因位于邙…[詳細] |
朱倉村 | ~207 | 村莊 | 據(jù)朱姓原住天皇嶺村,朱姓的倉庫遠在朱倉,由于離地較遠生產(chǎn)極為不便,隨后逐漸搬于此地,起名朱倉![詳細] |
天皇嶺村 | ~208 | 村莊 | 據(jù)因戰(zhàn)亂李世民被趕到此嶺,故得名趕皇嶺,后來因“趕皇”犯忌改為“天皇”![詳細] |
張家凹村 | ~209 | 村莊 | 因住戶以張姓居多,且居住在地勢低洼處,而得名。…[詳細] |
丁家溝村 | ~210 | 村莊 | 丁溝原名丟駕溝,后將“丟架溝”說成“鼎甲溝”。全國實行漢字簡化,駐村干部楊聚才簡寫村名,將“鼎甲溝”改為丁家溝,后來村民習慣地把丁家溝叫做丁溝。…[詳細] |
上古村 | ~211 | 村莊 | 上古村位于河南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zhèn)東北邊與偃師搭界,屬丘陵地帶,現(xiàn)有11個村民小組,670戶,2450口人,土地面積3000余畝,為新農(nóng)村建設示范村。
…[詳細] |
張盤村 | ~212 | 村莊 | 張盤南邊有個叫張坡崖的地方,相傳西漢末年王莽趕劉秀時,劉秀逃至張坡崖化妝妝扮后,騎馬逃至村西的一道山溝內(nèi)躲藏,人們稱張坡崖數(shù)戶人家為妝扮村,后改為張盤…[詳細] |
新莊村 | ~213 | 村莊 | 從外地遷來一家王姓居民,為了吉祥,便把此莊叫新莊![詳細] |
后營村 | ~214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據(jù)因漢代在此設有兵營,兵營分前、后、左、右、中營,因在兵營的后邊而得名![詳細] |
太倉村 | ~215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背依邙山,南臨洛陽至黃河的官路,形勢險要,為隋唐國家儲糧倉庫,故名小倉。1935年,把小倉改為太倉。…[詳細] |
馬村村 | ~216 | 村莊 | 由于馬氏最早遷到此地,故得名馬村。1956年屬馬村初級社。1958年成立馬村大隊,屬平樂公社。1960年成立平樂區(qū),馬村被劃入劉坡小公社。1961年送…[詳細] |
劉坡村 | ~217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據(jù)有一姓劉的人家,在居住地西坡下打窯洞開一飯鋪,供行人吃飯休息,故稱劉家坡,1954年,為了行文方便,改名劉坡。…[詳細] |
東呂廟村 | ~218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明代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呂姓三兄弟,弟兄們蓋起個廟,稱呂家廟,后遷移來的人數(shù)逐漸增多,該地稱之為呂廟。后來有個兄弟外出,另兩個兄弟另立門戶,分東、西呂廟![詳細] |
妯娌村 | ~219 | 村莊 | 據(jù)史載:元末烽煙四起,民不聊生,不少村落人煙斷絕,斯時該地惟遺楊氏一家免罹其難,兄名宋齡早卒,妻喬氏撫孤守節(jié),弟柏齡亦早故,繼妻李氏無出,撫前室子,效…[詳細] |
地名由來:
《史記·匈奴傳》漢文帝給匈奴的書信中說:“愿寢兵休士卒養(yǎng)馬,除前事,復故樂,以安邊民,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安其處,幸幸平樂”。東漢永平五年(62)為迎西域入貢的飛廉、銅馬筑平樂觀取名至今,一直享負盛名,被譽為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一方圣地,素有“金平樂”、“小洛陽”之美稱。
基本介紹:
孟津縣 轄鎮(zhèn)。1956年由洛陽縣劃入孟津縣 ,1958年設平樂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1993年建鎮(zhèn)。位于縣境東南部,距 , 洛陽市區(qū)10公里,面積63.8平方公里,人口4.7萬。焦枝鐵路和207、310國道,開(封)洛(陽)、洛(陽)常(平)公路交過境。轄平樂、東趙、象莊、尤村、翟泉、金村、上屯、朱家倉、天皇嶺、張家凹、丁家溝、上古、張盤、新莊、后營、太倉、馬村、劉坡、東呂廟19個村委會。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以從事機械、化工、輕紡、建材、鑄造和食品加工等業(yè)為主,有東方正大飼料廠等企業(yè)。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稻谷、花生、煙葉,飼養(yǎng)豬、黃牛、羊。有帝王閣、石象、漢魏故城等古跡。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平樂鎮(zhèn)被認定為2022-2024年度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平樂鎮(zhèn)牡丹繪畫)。
文化旅游:
鳳凰山田園綜合體作為河南省首家田園綜合體,位于孟津縣平樂鎮(zhèn),依勢于鳳凰山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以農(nóng)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融循環(huán)農(nóng)業(yè)、創(chuàng)意農(nóng)業(yè)、觀賞型農(nóng)業(yè)、農(nóng)事體驗于一體,分區(qū)建設了牡丹苑、紫薇苑、櫻
中國牡丹畫第一村——平樂村地處洛陽漢魏故城遺址,北靠邙嶺,南接佛教圣地白馬寺,交通便利。因公元62年東漢明帝為迎接西域入貢“飛燕銅馬”筑“平樂觀”而得名。歷史上曾5個朝代在此建都,文化積淀深
新莊燒窯遺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zhèn)新莊村東北部,東距238省道約1公里。2012年下半年,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新莊村北進行考古調(diào)查和鉆探時發(fā)現(xiàn),鉆探面積9.83萬平方米,發(fā)現(xiàn)燒窯12
鷂店古寨位于孟津縣平樂鎮(zhèn)鷂店村(西北200米處)。建于六朝,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重建。鷂店古寨內(nèi)現(xiàn)有居民十余戶,青磚瓦舍,古樹掩映,石磨石碾處處可見,雞犬之聲時時相聞,儼然一處世外桃源。據(jù)民國6年
新莊遺址位于孟津縣平樂鎮(zhèn)新莊村西北,黃河南岸丘陵臺地上。遺址東西兩面臨溝,北臨黃河故道,南部與丘陵臺地相連,土質(zhì)疏松,土色褐黃。1975年7月28日,洛陽市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8年前平樂鄉(xiāng)隸屬洛陽縣為平樂區(qū)。
1948年解放后,為洛陽第三區(qū),區(qū)政府設在鳳臺村。
1949年遷至平樂村,全區(qū)下設29個鄉(xiāng)。
1952年劃第三區(qū),北部為洛陽縣第十一區(qū)。
1955年撤銷洛陽縣制,劃歸孟津縣,后改為平樂中心鄉(xiāng)。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平樂和送莊鄉(xiāng)合并為平樂人民公社。
1961年改為平樂區(qū)。
1962年撤銷區(qū),送莊公社單獨設立,其它3個公社合并為平樂公社。
1984年改公社為鄉(xiāng)。
1993年撤
平樂脯肉是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zhèn)的特色美食。孟津平樂脯肉色澤鮮亮,口感松軟筋道,那種香而不膩的味道,令人回味無窮。19世紀五六十年代,平樂脯肉由孟津縣平樂鎮(zhèn)平樂村人郭積禮獨創(chuàng),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區(qū)劃: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qū)·平樂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