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李莊鄉(xiāng) | 隸屬:扶溝縣 |
區(qū)劃代碼:411621204 | 代碼前6位:411621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P |
長途區(qū)號:0394 | 郵政編碼:466000 |
轄區(qū)面積:約47.4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2.4萬人 |
人口密度:50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4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李莊村 | ~2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大李莊明代叫張樓。李姓于明末從六上小李莊遷來。清中期發(fā)戶,人口增多,因村西有座軒轅廟,稱軒轅廟李。1947年黃水后,軒轅廟被淹沒。李姓大部遷回村中,故…[詳細] |
河套村 | ~202 | 村莊 | 元代稱軒轅王家。明永樂年間,高姓先祖高大功從東明縣遷此建村,因建在馬家河與雙洎河交匯處,故稱高河套![詳細] |
七里河村 | ~203 | 村莊 | 建村時,因臨河,且距縣城七里,故名七里河![詳細] |
馮老村 | ~209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明代,因杜姓墳地在此,又是富戶,稱杜老莊。1950年土地改革時,因馮姓居多,改名馮老莊![詳細] |
沈家村 | ~211 | 村莊 | 沈姓原住門樓李村,清代遷出,在此建莊得名沈家。1951年土改時,曾和張莊、門樓李合為一村,叫三合村。1962年分開后仍稱沈家![詳細] |
何家寨村 | ~212 | 村莊 | 清代稱軒店,村北二里有何店。當時地處交通要道,何玄德在此開店,為保平安,共同商定,在此修寨,取名何家寨。清末,黃道會起義,四方又聯(lián)合修筑加固寨墻,改名…[詳細] |
皂角樹李村 | ~213 | 村莊 | 明末李姓從扶溝晉崗李村遷此建村,因村內有一株大皂角樹,故名皂角樹李![詳細] |
任莊村 | ~214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任姓先祖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莊,稱任莊。至明末任姓一部又遷往東北建一村,亦稱任莊。1983年為區(qū)分北邊的任莊,改稱南任莊。…[詳細] |
中營村 | ~215 | 村莊 | 三國時期,曹操在此屯兵扎營,故有東營、中營、西營之分。居中,故名中營![詳細] |
河沿村 | ~216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清代,該地條河,由北向南流經(jīng)此處,沿河兩岸高姓和葛姓建村而居,因高姓多故名![詳細] |
劉莊村 | ~217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劉氏于明萬歷年間,從扶溝縣城東北下劉村遷此定居,稱劉莊![詳細] |
邵口村 | ~218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清代,馬家河流經(jīng)村邊,村有渡口,村人皆姓邵,故名邵口![詳細] |
常崗村 | ~219 | 村莊 | 春秋時有兄弟二人,一占白亭城,一占郁崗寨,郁崗寨古時叫固王城(又稱太極寨),因固王城與常崗相距甚近,首尾相連,又叫城二崗。因“城二”與“!敝C音,后演…[詳細] |
潘莊村 | ~220 | 村莊 | 潘姓先祖于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潘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明代稱張樓。李姓于明末從六上小李莊遷此居住。清代中期,人口增多,因村西有座軒轅廟,改村名為軒轅廟李。1938年黃水后軒轅廟被淹沒,李姓水后返回,改村名為李莊。后因東南有一村也為李莊,該村聚落較大,為區(qū)分將此村改稱大李莊。
基本介紹:
扶溝縣轄鄉(xiāng)。1950年建軒轅鄉(xiāng),1958年改公社,1983年更名大李莊鄉(xiāng)。位于縣城北。面積47.4平方公里,人口2.4萬。扶(溝)鄭(州)、扶(溝)開(封)公路交會穿境。轄高河套、六上、高莊、大張、馮老莊、大李莊、沈家、何家寨、任莊、中營、高河沿、劉莊、邵口、常崗、潘莊15個村委會。工業(yè)以糧油加工、玻璃鋼套、汽車修理、釀酒為主。農業(yè)主產(chǎn)小麥、棉花。溫室大棚(香菇、黃金瓜、蔬菜)、林果業(yè)、飼養(yǎng)業(yè)具有重要地位。
歷史沿革:
1912年屬中區(qū)(關帝廟)。
1949年屬呂潭區(qū)。
1958年設立軒轅人民公社。
1959年撤銷軒轅人民公社,分屬城關人民公社、包屯人民公社。
1961年重建軒轅人民公社,屬城關區(qū)。
1965年改為軒轅大隊,屬包屯公社。
1975年析包屯公社南部、城關公社北部,設立大李莊公社。
1983年改為大李莊鄉(xiāng)。
區(qū)劃: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大李莊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