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柴崗鄉(xiāng) | 隸屬:扶溝縣 |
區(qū)劃代碼:411621201 | 代碼前6位:411621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P |
長途區(qū)號:0394 | 郵政編碼:466000 |
轄區(qū)面積:約75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6.3萬人 |
人口密度:84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6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柴崗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末清初,柴氏先祖由靳崗李遷此崗上建村,故名柴崗。…[詳細] |
東營村 | ~202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東、西營合稱太康營,又稱東太康營和西太康營。在清代此地有太康縣土地0.33平方千米,為耕種交糧之便,在此建東西兩個村,故得名東營、西營。民國年間初,土…[詳細] |
西營村 | ~203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西營又稱西太康營,在清代此地有太康縣土地0.33平方千米,為方便收種,建立了兩個營,此營位于西,故得名西營。…[詳細] |
梅橋村 | ~204 | 村莊 | 明初梅姓遷此屈崗北頭建村,稱梅家。清代,梅姓在后溝上修一座橋,改稱梅橋![詳細] |
小張村 | ~205 | 村莊 | 元明時期名屈崗。清初張姓3戶在崗北頭落戶,因僅3戶,故名小張![詳細] |
張余集村 | ~206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張姓由山西洪洞遷此,因只有一家,人稱張家。清乾隆年間,張姓興旺,人口日增,有一叫張余的人見支亭寺集會秩序混亂,就動員客商到張家經(jīng)商交流物資,…[詳細] |
兩坡村 | ~207 | 村莊 | 張姓清康熙年間遷此定居,村莊建在兩冢之間坡地上,故名![詳細] |
塔灣村 | ~211 | 村莊 | 宋代之前叫屈崗,因村東南角有屈丞相墓,北宋時期在此洧水(今名大浪溝)河灣上建塔,故改名塔灣![詳細] |
支亭村 | ~212 | 村莊 | 北齊退隱官員張思伯隱居于此,在崗上修一涼亭,遍植芝蘭花草,定名“芝亭”。后建寺院,取名“芝亭寺”,后改為支亭寺![詳細] |
寺后村 | ~213 | 村莊 | 村南200米處有古剎支亭寺,北魏大齊年間所建。明洪武年間,山西洪洞縣移民遷來,形成胡家、左家、葛家、李家等居民點,至清末遂形成一個村莊。因在寺后,故名…[詳細] |
袁樓村 | ~214 | 村莊 | 袁姓明洪武年間移民于此,村建于南北大路口,故得名袁路口。明中期袁姓興旺,村中建有大片樓房,改稱袁樓![詳細] |
朱崗村 | ~215 | 村莊 | 朱姓于明洪武九年(1376)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崗建村,當時稱朱家,因原大狼溝北岸有一朱家村,為區(qū)分清二村,居溝北的稱“河北朱”,居溝南的稱“河南朱”。明…[詳細] |
翟樓村 | ~216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翟姓由山西洪洞遷此建村,明中期在村中南北大街建兩個樓院,當時人們稱翟家大院,又稱翟樓得名。…[詳細] |
歧崗村 | ~217 | 村莊 | 歧崗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路寺臺村 | ~218 | 村莊 | 北齊時退休官員張恩伯查看水情船翻淹死,后水退,其尸體露出土臺上,故得名露尸臺。后演變成路寺臺。…[詳細] |
后李村 | ~219 | 村莊 | 李氏原籍山西洪洞縣,明洪武年間,一世祖李含春率四子遷扶溝汴崗,咸豐年間,李氏兄弟二人由汴崗遷此定居,此時兄弟二人以編織麻鞋衛(wèi)生,故稱麻鞋李,兄居前村,…[詳細] |
前李村 | ~220 | 村莊 | 李氏原籍山西洪洞縣,明洪武年間,一世祖李含春率四子遷扶溝汴崗。清咸豐年間,李氏兄弟二人由汴崗遷此定居以編織麻鞋為生,故稱麻鞋李。兄居前村,弟居后村,故…[詳細] |
從河村 | ~22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從氏于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遷至扶溝縣城西南15千米王村崗定居,后從氏人口增多在村中占多數(shù),又因村西頭靠一條小河,遂改王村崗為從河。…[詳細] |
汲下村 | ~222 | 村莊 | 該地漢代為汲鄉(xiāng),西漢宣帝神爵三年(前59)在此設(shè)新汲縣,因河北有汲縣,故名新汲縣。原為新汲縣城,俗稱汲縣。后訛傳為汲下。…[詳細] |
位寨村 | ~223 | 村莊 | 宋代此地有一黃花寺,僧人作惡多端,皇帝派魏大將軍將其鏟除。明代,王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在魏將軍當年的宿營地,為防匪盜建起寨墻,取名魏寨。…[詳細] |
唐莊村 | ~224 | 村莊 | 宋代原是一座大廟,叫黃花寺,后因寺里和尚不行正道,被官兵剿平。后唐姓居民遷居此處,遂定名唐莊![詳細] |
鞏河村 | ~225 | 村莊 | 鞏姓在此建村,后因村西有條河,得名鞏河![詳細] |
邢坡村 | ~226 | 村莊 | 邢氏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因地勢低洼,遂名邢坡![詳細] |
下崗村 | ~227 | 村莊 | 原村東有一高崗,任姓先祖于清乾隆年間由扶溝縣遷此崗下建莊,后又修一寨村名人和寨,清末易名下崗。…[詳細] |
陳準村 | ~228 | 村莊 | 陳準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丁莊村 | ~229 | 城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丁莊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末柴姓在此建村并建閣樓,取村名為柴閣。1955年閣樓廢,因村座落于崗上,更名為柴崗。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柴崗鄉(xiāng)入選2022年河南省省級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強鎮(zhèn)創(chuàng)建名單。
基本介紹:
扶溝縣轄鄉(xiāng)。1949年設(shè)第八區(qū),1958年建柴崗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6公里。面積75平方公里,人口6.3萬。通公路。轄柴崗、梅橋、許崗、兩冢坡、支亭、寺后、朱崗、歧崗、翟樓、塔灣、汲下、位寨、前李、鞏河、邢坡、陳準莊、下崗、丁莊、龐莊、唐莊、后許崗、張力士莊22個村委會。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棉花。
文化旅游:
支亭寺,位于扶溝縣城西南,占地43畝,建筑面積1655平方米,共有房屋100余間。建于北齊年間、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一座雄偉華麗、氣勢壯觀、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千年古剎。原名芝庭寺、紫亭
歷史沿革:
1912年屬扶溝縣南區(qū)(練寺)。
1949年屬扶溝縣七區(qū)(練寺)。
1951年建扶溝縣八區(qū)(柴崗)。
1955年撤銷八區(qū),分屬固城、韭園、城關(guān)區(qū)。
1958年設(shè)立柴崗人民公社。
1959年撤銷柴崗人民公社,分屬固城人民公社、韭園人民公社。
1965年恢復柴崗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柴崗鄉(xiāng)。
區(qū)劃: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柴崗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