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完集鄉(xiāng) | 隸屬:鄲城縣 |
區(qū)劃代碼:411625203 | 代碼前6位:411625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P |
長途區(qū)號:0394 | 郵政編碼:466000 |
轄區(qū)面積:約91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5.5萬人 |
人口密度:60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9個(gè)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張完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張完集原無集市。最早在此定居的是一名叫張完的賣茶老人,開了個(gè)很小的過路店,后來做生意的人漸多成了集市,取名張完集,簡稱張完![詳細(xì)] |
王營村 | ~202 | 村莊 | 明初,王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后姓王的將軍到此安營扎寨,故名。…[詳細(xì)] |
劉營村 | ~203 | 村莊 | 明初,劉姓人從山東棗林莊移民而來,首居劉鳳舞寨(今屬汲水鄉(xiāng))。清乾隆前期,移居此地,后有軍隊(duì)在此扎營,取村名劉營![詳細(xì)] |
中王莊村 | ~204 | 村莊 | 明初,王姓人從山東棗林莊遷來,村莊較小,村名為小王莊。解放后,改村名為中王莊![詳細(xì)] |
西李莊村 | ~205 | 村莊 | 明初,李姓人從山東棗林莊遷此,取名李莊。后更名為西李莊。…[詳細(xì)] |
張灣村 | ~206 | 村莊 | 明初,張姓人從山東棗林莊遷來,首居栗林集(今屬鹿邑縣),后移居至此,因途中轉(zhuǎn)了個(gè)大灣,故名![詳細(xì)] |
小張莊村 | ~207 | 村莊 | 馬姓人首居,原名馬莊,后馬姓人絕嗣。張姓人明初從山西洪洞縣移民而來,首居張完集,清乾隆年間,移居此地。1987年更名為小張莊![詳細(xì)] |
大王莊村 | ~208 | 村莊 | 王姓人明初從山東棗林莊遷來,首居王大莊(今屬汲水鄉(xiāng)),后移居此地,村名大王莊![詳細(xì)] |
邵洼村 | ~209 | 村莊 | 牛姓人首居,村中建有樓房,村原名牛樓,牛姓人絕嗣。明末,袁姓人從袁莊(今屬張完集鄉(xiāng))遷來,改稱袁排房。清康熙年間,邵姓人從邵堂(今屬張完集鄉(xiāng))遷來,且…[詳細(xì)] |
黃莊村 | ~210 | 村莊 | 黃莊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大周莊村 | ~211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原名胡莊,胡姓人居多,周姓人次之。后胡姓人漸絕,周姓人于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因村莊較大,故名![詳細(xì)] |
李英寨村 | ~212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村中有個(gè)叫李英的人出錢筑寨,人們?yōu)榱思o(jì)念他,改村名為李英寨。…[詳細(xì)] |
李小集村 | ~213 | 村莊 | 李姓人大部分從山西洪洞縣移民而來,部分從安留集(今屬鹿邑縣)遷來,村名李莊。清道光年間,村中開始興建集市,稱做李小集![詳細(xì)] |
棉集村 | ~214 | 村莊 | 清代,原名棉花種村。據(jù)村西有一油磨河,從黃河北來一風(fēng)水先生說,你們有多少棉籽能夠磨油的,為保住風(fēng)水,改稱棉花冢集,清曾有集市,后簡稱棉集。…[詳細(xì)] |
王小廟村 | ~215 | 村莊 | 明萬歷年間,王姓人從山東棗林莊移民于此,后建有小廟,故名![詳細(xì)] |
劉寨村 | ~216 | 村莊 | 明初,劉姓人從山東棗林莊遷來,清咸豐年間,在村周挖溝筑寨,故名劉寨。…[詳細(xì)] |
楊莊村 | ~217 | 村莊 | 段姓人首居,村原名段莊。楊姓人明萬歷年間,從北楊莊(今屬白馬鎮(zhèn))移居而來,故改稱楊莊![詳細(xì)] |
付莊村 | ~218 | 村莊 | 付姓人明初從山東棗林莊遷此建村,故名付莊![詳細(xì)] |
趙樓村 | ~219 | 村莊 | 明初,趙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來,村中建有樓房,故名趙樓。…[詳細(xì)] |
大張莊村 | ~220 | 村莊 | 明初,張姓人從山東棗林莊移民而來,首居張莊(今屬鹿邑縣南關(guān)),后移居此地,因重名改稱大張莊![詳細(xì)] |
多迷店村 | ~221 | 村莊 | 據(jù)《鹿邑縣志》載:原名多泥店集,有集市,清中葉集廢。因土質(zhì)性粘,雨天多泥得名。又因王莽趕劉秀時(shí),路經(jīng)此地迷路,改稱多迷店![詳細(xì)] |
幸福村 | ~222 | 村莊 | 清光緒年間,原是白馬驛大地主張老利的記莊,清光緒年間,村民為生計(jì),從不同的地方來此為佃,土改時(shí)在此落戶,因村西原有一座鐵佛爺廟,故名鐵佛寺。1966年…[詳細(xì)] |
前廟村 | ~223 | 村莊 | 原名小丁莊,后丁姓人絕嗣,明初,張姓人從山西洪洞縣移民而來,后來人們附會二郎神擔(dān)山攆太陽之傳說,在村前面建兩座廟,此村居前,故名前廟![詳細(xì)] |
郭竹園村 | ~224 | 村莊 | 明成化年間,郭姓人從郭窯(今屬鹿邑觀堂鄉(xiāng))來此居住,因村中原有一片竹園,故名![詳細(xì)] |
北李莊村 | ~225 | 村莊 | 明初(1368)前原名齊家洼,齊姓絕嗣。李姓人明初從山東棗林莊遷來,改為李莊。1951年改為北李莊。民委員會駐地為北李莊,故名。…[詳細(xì)] |
孫莊村 | ~226 | 村莊 | 孫姓人明初從山東棗林莊遷來,首居鹿邑(今屬鹿邑縣)。清康熙年間又移居此地,故名孫莊![詳細(xì)] |
趙小樓村 | ~227 | 村莊 | 明初,趙姓人從山東棗林莊遷來,首居趙大樓(今屬汲水鄉(xiāng)),明萬歷年間移居此村,村曾建樓,故名![詳細(xì)] |
邵堂村 | ~228 | 村莊 | 明初,邵姓人從山東棗林莊遷來,村中原有一座奶奶廟,俗稱為堂,故取村名為邵堂![詳細(xì)] |
吳莊村 | ~229 | 村莊 | 明初,吳姓人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故名![詳細(xì)] |
地名由來:
傳,在此定居的是一名叫張完的賣茶老人,開一過路店,后來人漸多成為集市,取名張完集。
基本介紹:
鄲城縣轄鄉(xiāng)。1958年建水箭公社,1962年更名張完集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9公里。面積91平方公里,人口5.5萬。漯(河)雙(溝)公路過境。轄王營、前姜莊、中王莊、西李莊、張完集、小張莊、張灣、東王莊、邵莊、黃莊、大周莊、李英寨、李小集、棉集、王小廟、東劉寨、程路口、付莊、趙樓、大張莊、多迷店、鐵佛寺、前廟、郭竹園、北李莊、孫莊、趙小樓、劉彥橋、神家廟29個(gè)村委會。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玉米、煙葉。
歷史沿革:
1951年4月屬鹿邑縣二區(qū),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屬鄲城縣四區(qū)。
1956年改為中心鄉(xiāng)。
1957年歸南豐區(qū)管轄。
1958年4月撤區(qū)后設(shè)鄉(xiāng),同年8月建立火箭人民公社。
1961年改成小公社,屬汲水區(qū)。
1962年恢復(fù)張完集區(qū)。
1965年復(fù)改為公社。
1983年改為張完集鄉(xiāng)至今。
區(qū)劃: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張完集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