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豐臺鎮(zhèn) | 隸屬:涇川縣 |
區(qū)劃代碼:620821107 | 代碼前6位:620821 |
行政區(qū)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甘L |
長途區(qū)號:0933 | 郵政編碼:744000 |
轄區(qū)面積:約89.6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2.4萬人 |
人口密度:26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3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豐臺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古有豐臺墩而得名。解放后屬豐臺區(qū)豐臺鄉(xiāng),合作化時期建立豐臺初級社后轉(zhuǎn)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玉都公社管轄,1961年后成立豐臺大隊,劃歸豐臺…[詳細] |
豐臺墩村 | ~201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清道光七年建有一土墩,上面懸掛一大鐘,1968年由于破舊將土墩挖倒。2002年群眾自發(fā)重修土墩,上修廟宇,供有神像、掛鐘,豐臺墩村也因此得名![詳細] |
楊澇池村 | ~202 | 村莊 | 以前該村建有一大澇池,澇池周圍植有多棵高大茂盛的楊樹,且此處居民以姓楊居多,故取名楊澇池,亦稱楊家澇池。…[詳細] |
通爾溝村 | ~203 | 村莊 | 相傳該村古時有一位童子得道成仙,后人為紀念他修雙廟寺供奉。故稱童兒溝,民國時官方改為通爾溝![詳細] |
焦家村 | ~204 | 村莊 | 相傳很早以前,此處由焦姓居民居住,后因戰(zhàn)爭全部死亡,之后有孫姓、周姓等遷徙該地,但焦家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西頭王村 | ~205 | 村莊 | 地處豐臺鄉(xiāng)西面,且王姓居民居多,故取名西頭王![詳細] |
伍仲村 | ~206 | 村莊 | 伍仲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湫池村 | ~207 | 村莊 | 因轄區(qū)內(nèi)尚家?guī)X有九個池塘,池內(nèi)常年有水,且有九盞燈,每天深夜由伍冢廟上往返,從此得名為湫池。(此名當?shù)厝俗x作jiūchí)![詳細] |
張觀察村 | ~208 | 村莊 | 從前因有張姓農(nóng)戶兒子十年苦讀金榜提名,官封觀察御史,故取名張觀察。…[詳細] |
蓋郭村 | ~209 | 村莊 | 該村從前姓蓋和姓郭的人居多,故取名蓋郭![詳細] |
巨家村 | ~210 | 村莊 | 因巨家小安、拉坡、上坳、臺臺4個組姓巨的人居多,巨家由此得名![詳細] |
湫池溝村 | ~211 | 村莊 | 湫池在村莊的中心,以前這里有個城門,合作化時城門隊,因村莊靠溝,后更名為湫池溝![詳細] |
南堡子村 | ~212 | 村莊 | 因從前南面梁溝邊建有土堡,因此得名。解放后屬豐臺區(qū)張觀察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后,建立南堡子大隊屬玉都公社,1961年歸豐臺公社,1983年社改鄉(xiāng)時,改…[詳細] |
地名由來:
豐臺鎮(zhèn)因豐臺墩而得名,墩上建有稷神廟,依時祭祀,祈禱五谷豐登。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甘肅省愛衛(wèi)會命名豐臺鎮(zhèn)為2021年度甘肅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街道)。
基本介紹:
涇川縣轄鄉(xiāng)。1956年建豐臺鄉(xiāng),1958年并入玉都公社,1961年析置豐臺公社,1983年復置鄉(xiāng)。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32公里。面積89.6平方公里,人口2.4萬。有公路與312國道相連。轄豐臺、豐臺墩、楊澇池、通爾溝、焦家、西頭王、五冢、湫池、張觀察、蓋郭、巨家、湫池溝、南堡子13個村委會。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涉及建筑、建材、農(nóng)機具加工、編織等行業(yè)。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玉米、高粱。
歷史沿革:
清時,屬六盤里。
1949年以前,設豐臺鎮(zhèn)。
1949年以后,設豐臺區(qū)。
1956年,并入玉都區(qū),設豐臺鄉(xiāng)。
1957年,撤區(qū),分為豐臺、通爾溝兩鄉(xiāng)。
1958年,并入玉都鄉(xiāng)。
公社化后,屬玉都公社。
1961年,設豐臺公社。
1983年,改為豐臺鄉(xiāng)。
2015年,撤鄉(xiāng)改鎮(zhèn)。
區(qū)劃:甘肅省·平?jīng)鍪?/a>·涇川縣·豐臺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