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掖路街道 | 隸屬:城關(guān)區(qū) |
區(qū)劃代碼:620102002 | 代碼前6位:620102 |
行政區(qū)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甘A |
長途區(qū)號:0931 | 郵政編碼:730000 |
轄區(qū)面積:約1.03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6個社區(qū)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隴西路社區(qū) | ~001 | 主城區(qū) | 以隴西路得名。明清至民國時期,蘭州府城隍廟十字有鼓樓,此路位于鼓樓南面,故名![詳細] |
山字石社區(qū) | ~002 | 主城區(qū) | 以山字石得名。這里為明肅王凝熙園,壘石建有假山,蘭州方言稱假山為“山子石”,后以諧音改為“山字石”。…[詳細] |
貢元巷社區(qū) | ~003 | 主城區(qū) | 以貢元巷得名。此地位于蘭州城內(nèi)城東部,明代稱東城巷。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巷內(nèi)行都司衙門舊址建為蘭州府貢院,供蘭州府皋蘭縣、渭源縣、靖遠縣、金縣(…[詳細] |
曹家廳社區(qū) | ~004 | 主城區(qū) | 因曹家廳得名。因清代道光蘭州翰林曹烔先祖所居四合院廳,故名![詳細] |
大眾巷社區(qū) | ~005 | 主城區(qū) | 以大眾巷得名。清代到民國由此巷以隍廟后門為界分為兩段,南段稱官升巷,因多為官員大宅,以升高吉語,故名![詳細] |
金塔巷社區(qū) | ~006 | 主城區(qū) | 因金塔巷得名。清代以倉門巷為界分為西街,以東稱道門街,以此街上的蘭州道衙門,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以張掖路命名,故而得名。張掖路因甘肅省張掖市得名。
基本介紹:
張掖路街道辦事處
一、歷史沿革
1949年至1953年3月,轄境屬蘭州市第一區(qū),設(shè)有4至12街9個街0;1953年3月,改設(shè)為擴大后的一區(qū)11至15街公所;1955年11月,為城關(guān)區(qū)中華路街道辦事處和友好路街道辦事處。1958年2月,友好路街道并入中華路街道辦事處,1959年12月,中華路更名張掖路,辦事處也改名為張掖路街道辦事處。1960年4月,與臨夏路街道辦事處合并為張掖路人民公社,1962年4月,撤銷公社建制,恢復(fù)原兩個街道辦事處。1969年改為張掖路街道革命委員會。 1979年2月又恢復(fù)為張掖路街道辦事處。2004年12月,與貢元巷街道辦事處合并為張掖路
歷史沿革:
1949年后,境域分屬第一區(qū)四至十二街。
1953年3月,屬第一區(qū)十一至十五街。
1955年11月,為城關(guān)區(qū)中華路街道和友好路街道。
1958年2月,友好路街道并入中華路街道。
1959年12月,更名張掖路街道。
1960年4月,與臨夏路街道合并改張掖路公社。
1962年4月,恢復(fù)張掖路、臨夏路2街道。
2004年12月,貢元巷街道大部并入張掖路街道。
區(qū)劃:甘肅省·蘭州市·城關(guān)區(qū)·張掖路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