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陽鎮(zhèn) | 隸屬:壽寧縣 |
區(qū)劃代碼:350924102 | 代碼前6位:350924 |
行政區(qū)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閩J |
長途區(qū)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轄區(qū)面積:約126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3萬人 |
人口密度:23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0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南陽村 | ~2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村居南山之南,“山南為陽看,水北為陰”的地名命名原則,故稱。龔氏肇基始祖龔載從浙江金華府遷入。1949年初期為第五區(qū)(南陽)南陽鄉(xiāng)。1958年設(shè)南陽紅…[詳細(xì)] |
官洋村 | ~202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原名“天州洋”因天州人肇居于此,故名。王姓于南宋末年遷入;朱姓于清乾隆二十六年遷入;江姓于清嘉慶年間由泰順沙底遷入;葉姓于清嘉慶末年由犀溪北浦遷入。1…[詳細(xì)] |
含溪村 | ~203 | 村莊 | (1)村前小平地像蚌,原名“蚌溪”,后因“蚌”“含”方言音近,諧為今名。(2)地處小盆地內(nèi),一條小溪從北而南緩緩流淌而去。先祖見到周圍的青山如兩條青龍…[詳細(xì)] |
花嶺村 | ~204 | 村莊 | 原來村前有一溪潭,水流循環(huán),如鐤,原名“花鐤”,“鐤”與“嶺”方言近音,演為今名。吳姓始祖柔七于明萬歷年間由蘇姑洋遷入花嶺,至今已繁衍17世。1949…[詳細(xì)] |
鐵場村 | ~205 | 村莊 | 村周圍鐵礦多,傳說300多年前就有煉鐵,故稱。最早江、朱二姓遷入,定居半山腰。1949年初期屬第五區(qū)(南陽區(qū))花嶺鄉(xiāng)。1961年歸南陽區(qū)花嶺小公社壩頭…[詳細(xì)] |
壩頭村 | ~206 | 村莊 | 壩頭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東吉洋村 | ~207 | 村莊 | 本村一山似龍,原名“龍頭坪”,后因村居花嶺之東,取“東方吉利”義,演為今名。顏姓始祖顏忠安從政和遷入;張姓始祖張典一自龜嶺遷入,繁衍十四世;曹姓清朝遷…[詳細(xì)] |
龜嶺村 | ~208 | 村莊 | 明朝以前卓姓卜居名卓家洋,明末張姓人遷居后改名齡陽,后因水尾一山似龜,俗名龜嶺,因方言諧音,演變?yōu)榻衩。張氏先祖張福宋嘉祐二年(1050)帶長子張瑩、…[詳細(xì)] |
下房村 | ~209 | 村莊 | 根據(jù)宋代陳姓兄弟二人由三峰寺遷到此地,居上者叫上房,居下者稱下房。陳洪軫的第五子陳貯和第六子陳恩到箭竹洋開基,后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式遷居…[詳細(xì)] |
赤陵洋村 | ~210 | 村莊 | 據(jù)原來村附近有彭家洋、嶺尾洋、厝基前、爐嶺洋、七里洋、鳳凰底及本村計(jì)7個小村,后廢其余六村,拼為一村,原名“七鄰洋”,后因“七鄰”與“赤陵”方言同音,…[詳細(xì)] |
南岔村 | ~211 | 村莊 | 因村南有一山口,方言叫“岔”,故名。先祖從浙江省泰順縣遷到托溪鄉(xiāng)際頭村,后一戶分遷到南陽鎮(zhèn)洋邊村馬奔底(又名乾厝)居住,生有4子,第四子夏上蘭于清乾隆…[詳細(xì)] |
洋邊村 | ~212 | 村莊 | 因盛產(chǎn)淡水魚,原名漁洋,后因住宅多建于小溪兩旁田洋邊,故改為今名。龔姓始祖龔載,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由浙江金華遷徙漁溪乾頭,至第四代長子龔霖移…[詳細(xì)] |
溪南村 | ~213 | 村莊 | 村前小溪自北向南流水,故名。金姓于南宋從大安鄉(xiāng)村頭村遷入;詹姓于元朝從周寧縣純池鎮(zhèn)豪洋村遷入;張姓于明朝從南陽龜嶺村遷入。1949年初期屬第五區(qū)(南陽…[詳細(xì)] |
秀洋村 | ~214 | 村莊 | 對面山形像蘭花,原名蘭花村。后因?qū)γ娴缆繁桓娜缟撸饨〞r認(rèn)為蛇會吃蘭花,不吉利,又以村址為田洋,周圍山清水秀,改為今名。元末,秀洋王姓始祖王得寶在此筑…[詳細(xì)] |
含頭村 | ~215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舊時林姓原從武曲梅洋遷到外洋當(dāng)(丹),因受不了地霸的欺負(fù),又遷到現(xiàn)在的地方,此地靠西,森林密集,有老虎,交通不便,地霸不敢來魚肉人民,群眾生活貧寒,命…[詳細(xì)] |
官路村 | ~216 | 村莊 | 明清時代官員往來福安到壽寧之間必經(jīng)山棗坑嶺,路經(jīng)此地停轎休息之所,故稱官路。“文化大革命”中被強(qiáng)化為“光路”,1980年恢復(fù)原名。官路村起源于宋,有“…[詳細(xì)] |
石鼓村 | ~217 | 村莊 | 村后山多石頭,其中兩石,上一石高有三丈,可以看到漁溪三十六村,人稱“旗巖”,下一石圓周一丈多,形如石鼓,擊之有鼓聲,名石鼓,村因石名。元至正二十六年(…[詳細(xì)] |
山坑村 | ~218 | 村莊 | 原名山溪,有三條坑在此匯合,又名三坑,因盛產(chǎn)杉木,明朝稱杉坑,后改名為山坑。最早遷居山坑的是范姓,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遷入。1950年11月分…[詳細(xì)] |
下洋仔村 | ~219 | 村莊 | 村居大蜀洋的下方小平地,又在大蜀之后辟居,故名。1950年11月為第五區(qū)(南陽區(qū))下洋仔鄉(xiāng)。1959年設(shè)南陽公社下洋仔大隊(duì)。1961年為南陽區(qū)下洋仔小…[詳細(xì)] |
院洋村 | ~220 | 村莊 | 霧多如煙,原名“煙洋”,“煙”、“院”方言近音,演為今名。元延祐三年(1316),第一世祖徐煦大從浙江省泰順縣仙居鄉(xiāng)遷入,至今繁衍三十一世;周姓明代從…[詳細(xì)] |
地名由來:
村居南山之南,“山南為陽看,水北為陰”的地名命名原則,故稱。
榮譽(yù)排行:
2022年12月,福建省愛國衛(wèi)生運(yùn)動委員會命名南陽鎮(zhèn)為2022年福建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
2014年7月,南陽鎮(zhèn)被國家住房城鄉(xiāng)建設(shè)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diǎn)鎮(zhèn)。
基本介紹:
南陽鎮(zhèn)位于壽寧縣東南部,因背依南山,地勢向陽,故名南陽。現(xiàn)轄20個村民委員會,138個自然村,3萬多人口。土地總面積12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5萬畝,茶園2.2萬畝,果園近萬畝。境內(nèi)平均海拔540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物產(chǎn)豐富。2003年公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2.1億元。這里是壽寧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素有“壽寧好南陽”之稱。
南陽交通發(fā)達(dá),雙湖二級公路貫穿10個行政村,北上縣城10公里,南接同三高速公路(福安接口)51公里,東去浙江省泰順縣30公里,規(guī)劃中的福安至泰順高速公路將在此上下。這里是壽寧的交通樞紐。
坐落在南陽鎮(zhèn)的福建省閩浙邊界壽寧工業(yè)園區(qū)更具無限魅力,深受溫臺地區(qū)客
文化旅游:
中共閩東特委含溪舊址年代:1935年座落地點(diǎn):壽寧縣南陽鎮(zhèn)含溪村簡介:包括含溪閩東特委舊址、瓦窯坪紅軍標(biāo)語、瓦窯坪紅軍洞等。中央紅軍長征后,閩東蘇區(qū)與黨中央失去了聯(lián)系,局勢十分嚴(yán)峻。1935
歷史沿革:
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年)屬長溪縣(今霞浦)西鄉(xiāng)十三都;淳祐五年(1245年)屬福安縣十一都;明景泰六年(1455年)屬壽寧縣;明代屬福安里二都、三都。
清代屬東南鄉(xiāng);1934年設(shè)南陽鄉(xiāng)。
1940年設(shè)南陽鎮(zhèn)屬第二區(qū)(斜灘)。
1945年撤區(qū)設(shè)鄉(xiāng),南陽鄉(xiāng)下轄11個保;1949年10月仍誒南陽鄉(xiāng)屬第五區(qū)(南陽),轄11個保;1950年11月為第五區(qū)(南陽),下轄13個鄉(xiāng);1956年3月為南陽區(qū),
區(qū)劃: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南陽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