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縣古稱剡東,又名南明,在紹興市管轄區(qū),位于浙江省東部。唐代以前屬剡縣,五代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建縣,F(xiàn)列入沿海經(jīng)濟開放地區(qū),屬上海經(jīng)濟區(qū)域,隨著寧波國際性“東方大港”的建成和對外開放,新昌區(qū)域優(yōu)勢更為顯著。縣境東鄰寧海、奉化,南接天臺,西南毗連磐安、東陽,自西至北與嵊州市接壤。東西相距52.3公里,南北間隔36.9公里。
全縣總面積為1213平方公里,折合181.95萬畝,約占全省陸地面積的1.2%。其中耕地面積22.8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2.6%;山林面積為131.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1.7%,是一個以山林、旱地為主的山區(qū)丘陵縣,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
新昌縣自然風(fēng)光秀麗,人文古跡眾多,素有“東南眉目”之稱。境內(nèi)有大佛寺、穿巖十九峰、沃洲湖-天姥山三個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全國重點開放寺院大佛寺,系南朝古剎,以擁有江南第一大佛--石窟彌勒像和1075尊小石佛而名揚海內(nèi)外。近年來加大開發(fā)力度,相繼建成了般若谷、射雕村、佛心廣場、木化石林、露天彌勒、羅漢洞、白云湖、臥佛、新入口、城隍廟等特色景觀。穿巖十九峰的峰巒幽谷、飛瀑流泉、小溪碧潭,展示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光和山水神韻。沃洲、天姥的湖光山色為歷代文人墨客向往的棲止之地。從東晉、南朝的佛教文化到唐代的詩文化,新昌承載了兩座文化高峰(《人民日報》2001年10月9日)。多年來,新昌山水和名勝古跡,吸引了央視《西游記》、《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少林武王》、《天龍八部》、《鳳求凰》、《寶蓮燈》《白蛇傳》等眾多,成為聞名全國的外景基地,唱響了影視文化。當前,“佛教之旅”、“唐詩之路”、“山水之韻”、“影視外景”等眾多特色旅游線路吸引國內(nèi)外游客紛至沓來。2002年,新昌游客量達到142.6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0.05億元,旅游業(yè)已成為新昌的一項支柱產(chǎn)業(yè)。
新昌縣建置于公元908年,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盁、茶、絲、術(shù)”為四大傳統(tǒng)特產(chǎn),今有“中國名茶之鄉(xiāng)”、“中國桂花之鄉(xiāng)”、“長毛兔之鄉(xiāng)”、“小水電之鄉(xiāng)”等美稱。名品名點眾多,小京生、春餅、芋餃等風(fēng)味小吃聲名在外。
自然地理
新昌縣境東鄰寧海、奉化,南接天臺,西南毗連磐安、東陽,自西至北與嵊州市接壤,東西相距52.3公里,南北間隔36.9公里。
全縣總面積為1213平方公里,折合181.95萬畝,約占全省陸地面積的1.2%。其中耕地面積22.8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2.6%;山林面積為131.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1.7%,是一個以山林、旱地為主的山區(qū)丘陵縣,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
新昌縣主要山峰海拔均在600米以上,最高峰為小將菩提峰,海拔996米。四明山脈自東北入境,構(gòu)在小將至沙溪山地。天臺山脈兩支自中南部入境,古稱“一邑主山”的天姥山區(qū)逶迤綿亙至鞍頂山,構(gòu)成儒岙至回山東部山地。會稽、大盤山脈自西南入境,盤亙于鏡屏鄉(xiāng)的安山和鏡嶺鎮(zhèn)的西坑一帶,構(gòu)成鏡嶺南部山地。中部為丘陵臺地,一般為海拔250米至500米玄武巖臺地,范圍較大的有回山、大市聚、孟家塘、遁山等,邊緣為陡坡峻嶺。
新昌縣有三大主要溪流,縣境流域面積1209平方公里,有大小支流73條,部長455.6公里,河網(wǎng)密度0.38公里/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區(qū)性河流,支流多,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最主要的河流是澄潭江、新昌江、黃澤江。
澄潭江
澄潭-曹娥江干流,源于磐安縣尖公嶺(海拔870米),始稱藤(騰)溪,過五丈巖水庫稱夾溪,于本縣回山鎮(zhèn)石年坑西北1公里處入境,由南向北流經(jīng)鏡屏、鏡嶺、澄潭、梅渚等鄉(xiāng)鎮(zhèn),在田東的白渡溪流入嵊州市,全長91公里。新昌境內(nèi)44.1公里,流域面積388.6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1.8%,上游、下游河寬分別為80至140米左右。兩岸集中著全縣60%以上的耕地和70%以上的人口。解放后,該縣在上游興建了石門水庫和門溪水庫,為控制和減輕沿江地區(qū)洪澇災(zāi)害提供了保障。
新昌江
新昌-曹娥江支流。源出于天臺華頂山,經(jīng)石梁瀑布、石橋鄉(xiāng)慈圣至大竹園入境,經(jīng)小將鎮(zhèn)上海村稱茅洋江、黃壇江,向西北斜貫縣境中部,經(jīng)大市聚鎮(zhèn)、拔茅鎮(zhèn)、城關(guān)鎮(zhèn)至后溪村西北半公里處入嵊州市境內(nèi),全長67.3公里。新昌境內(nèi)48.9公里,流域面積43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6.3%,河寬平均60米左右,自然落差173米,中游有長詔長庫又稱沃洲湖,系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
黃澤江
黃澤江舊稱王澤溪,源于今巧英鄉(xiāng)耐煩嶺(中溪村東南3公里),始稱莒根溪。經(jīng)大市聚鎮(zhèn),至新林鄉(xiāng)竹岸后稱廣溪,經(jīng)大明市鎮(zhèn)欽村后稱橫溪,經(jīng)長山村后稱黃澤江,入嵊州至黃澤浦口入曹娥江,全長70.6公里。新昌境內(nèi)50.6公里。流域面積37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30.9%,河寬平均70米左右,自然落差257米,其上游有巧英水庫。
新昌屬亞熱帶氣候,地處中、北亞熱帶過渡區(qū),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春夏初雨熱同步而盛夏多晴熱,秋冬光溫互補,災(zāi)害性天氣較多。同時具有典型山地氣候特征,水平、垂直方向差異明顯。
四季分布為冬夏長、春秋短。春季,冷暖空氣團在縣境進退交鋒,驟冷驟熱,天氣多變,陰雨連綿。降水量多,占全年26%~35%。3、4月份出現(xiàn)“倒春寒”。初夏,常有“梅雨”,降水量大,有時5月下旬提早出現(xiàn)“梅雨”。盛夏7~8月間,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入境,天氣晴熱,形成“伏旱”,常有臺風(fēng)、-致災(zāi),亦伴降水解旱。午后常有地方性雷陣雨,間有冰雹、大風(fēng)、暴雨成災(zāi)。降水量占全年37%左右。初秋,冷暖空氣團交鋒,多低溫陰雨天,仲秋后受長江下游小高壓影響,秋高氣爽,常見“秋旱”,十月間出現(xiàn)“-春”。降水量占14%。冬季,熱潮通過西北河谷平原(盆地)進入三江河谷,氣溫驟降,降水量占全年23%。
新昌縣地表環(huán)境多樣,資源豐富。主要有土地資源、水力資源、礦山資源、勞動力資源和生物資源。為工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美好前景。
新昌縣是浙閩低山丘陵的一部分。東部以低山兵陵為主,主要高峰均在海拔800米以上,中部多為300米以下的丘陵臺地,自南向北梯級下降,西北部為河谷與低丘地相間分布,海拔在150米以下,最低處海拔才28米。據(jù)統(tǒng)計全縣山地面積為382.49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1.7%,丘陵臺地面積為765.48平方米,占總面積的62.25%,盆地面積73.5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58%。根據(jù)1989--1992年土地資源調(diào)查,全縣土地總面積182.08萬畝,其中耕地50.17萬畝(含田埂地。,占27.56%;園地17.8萬畝,占7.03%;林地90.41萬畝,占1.08%;水域8.11萬畝,占4.45%;未利用地11.72萬畝,占6.44%。
新昌水資源豐富,從整體上看供需基本平衡。縣境內(nèi)溪江支流縱橫密布,河段山高坡陡,河道彎曲落差大,水流湍急,不利航利,卻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年均自產(chǎn)徑流總量9.47億立主米,每平方公里產(chǎn)水77.1萬立方米,人均2370立方米,接近省平均水平。解放以來,新昌縣人民興修水利,建成了大、中、小水庫600余座,和大小山塘5200余處,1997年總蓄水量達3.17億立方米。地下水年均總儲量有1.64億立方米。這得天獨厚的水力資源優(yōu)勢,為發(fā)展小水電提供了良好的基礎(chǔ),潛力極大。經(jīng)有關(guān)單位調(diào)測:理論蘊藏量達7.28萬千瓦,可開發(fā)總量6.15萬千瓦。新昌縣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達59.6千瓦,為紹興市之首。1986年新昌縣在全省率先實現(xiàn)農(nóng)村電氣化,到1998年底全縣水電站發(fā)展到108座,總裝機容量4.37萬千瓦,居全省首位。全縣100%的鎮(zhèn)壓鄉(xiāng)村通了電。被譽為“小水電之鄉(xiāng)”,小水電已成為農(nóng)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新昌縣內(nèi)礦山資源種類較多,主要有螢石、花崗石、褐煤、油頁石、銀礦,還有被稱為“江南碧石”的青條石,是國內(nèi)著名風(fēng)景點的裝飾建材。螢石礦(砩石),開發(fā)已有70年以上歷史;◢徥h景儲量1多立方米,居紹興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