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免费,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左线,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曰本女人**全视频免费毛片,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安康市旅游

安康市文物古跡介紹

1、鳳堰古梯田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堰古梯田
  漢陰鳳堰古梯田生態(tài)博物館是我國北方第一個以自然山水為背景,以古梯田為展品,以民風民俗為陪襯,保護和展示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明生產(chǎn)方式的開放式生態(tài)博物館。鳳堰古梯田位于漢陰縣漩渦鎮(zhèn)黃龍村、堰坪村、茨溝村,距縣城35公里。包括鳳江梯田和堰坪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至650米之間,連片共1.2萬余畝。種植農(nóng)作物以水稻、油菜、玉米為主,一年兩熟。該地居民以從祖籍地湖南長沙府善化縣遷來的吳姓族人為主,梯田級數(shù)均在300級左右,梯級層高0.3—1米不等,每級寬3至15米,最長處達600余米。梯田灌溉系統(tǒng)完備,依靠黃龍溝、茨溝、冷水溝、龍王溝4條溪水自流灌溉,潺潺流水,長年不絕。綿延數(shù)十公里的鳳堰古梯田,層層環(huán)抱著山脊,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形狀各異,各具特色,阡陌相連,高低錯落,層層疊疊。從……[詳細]
安康雙溪寺
  雙溪寺位于今安康市漢濱區(qū)新城辦巴山東路63號,雙溪寺建于何年?《州志》僅言其“在南山下,久廢,新建禪院。”《府志》以《賈通志》說“在新城北門外!迸f《縣志》載:“在新城北門東,寺在施、陳二溝之間,故名。有二溪圖,成化間建,名普同塔,筑新城時分一塔城內(nèi)。”今人多以舊志所載或者古人所敘東岳泰山廟事“計算”為雙溪寺的“寺齡”。宋紹興四年金人南逼,宣撫使張浚率兵赴援,次行安康,淋雨濘淖弗得進,禱于廟。曾不移刻,祥云披拂,旸谷炳煥,大軍啟行?T唬荷裰`竭敢不報。乃發(fā)錢十五萬,命郡守王彥、西城知縣高楫董重修,承議郎金、均、房鎮(zhèn)撫使續(xù)觱為記。明洪武十一年再重修,明末盡毀于寇。清順治年間建正殿、拜庭。康熙七年復建樂樓。這段記述泰山廟的故事,單就名為娛神實為娛人而建的“樂樓”,便能說明此非佛寺之物。其實,……[詳細]
紫陽北五省會館
  北五省會館位于紫陽縣向陽鎮(zhèn)瓦房店任河與渚河交匯處,距紫陽縣城8公里,是陜南保存最完整的清朝中后期古建筑之一,總體結構保存完整,其石刻、木雕蘊涵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在陜西會館遺址中尚屬少有,具有極高文物價值和旅游開發(fā)價值。會館在明清時期就已十分繁榮,茶馬古道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融入絲綢之路,是一條重要的商貿(mào)通道,而陜西紫陽就是這條茶馬古道上的發(fā)源地之一,產(chǎn)于紫陽的“紫陽毛尖”便是從這里久負盛名的,并躋身于全國十大名茶之列。特別是至今保存完整的約300平方米的壁畫,為陜西罕見、全國少有,對研究商貿(mào)會館史、建筑史、美術繪畫史、民俗文化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會館建筑樣式古樸典雅,氣勢宏偉,均用青磚泥瓦建成。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殿與殿之間飛檐飾物栩栩如生,堪稱清代江南建筑藝術的瑰寶。里面……[詳細]
漢陰古城墻
  漢陰古城墻古代每座城池都有城墻,本不足為奇,但歷經(jīng)劫難,飽歷戰(zhàn)事,一任風雨的剝蝕,能安然無恙地保存至今,仍能使我們一睹昔日“金城湯池”原貌的,卻為數(shù)不多,因而就物以稀為貴了。漢陰城墻是陜南秦巴山區(qū)建筑最早,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座,所以就彌足珍貴了。漢陰古城垣平面呈方斗形,舊時四城門高聳,氣勢恢宏,古樸雄渾,使人們有一種信賴感、安全感。我總愛在漢陰古城墻腳下溜跶,它似乎有一種特殊的魅力。漢陰古城墻,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6),初為土城,開四門,設箭樓。成化二十二年(1486),城易磚石。弘治九年(1496),擴大城區(qū),延伸周長,四面拓寬四尺。正德七年(1512),城墻加高加厚,內(nèi)外加砌磚石。嘉靖十四年(1535),環(huán)城開鑿城壕,寬一丈,深五尺,補修城垣,匾其四門,東曰“迎暉”,南曰“南薰”,西……[詳細]
天柱山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安康市西南約18公里處,因主峰如柱插入云端而得名,F(xiàn)住寺僧侶10余人,年接待游客萬余人次,是安康市佛教勝地。史載創(chuàng)建于唐麟2年(664年)。白云寺是陜南佛教圣地四大叢林之一,列為安康八景之一。寺廟由三進四塔、一爐五殿、九洞三院組成。沿臺階攀至12層,便是建真武祖師殿石碑。此碑為清代楷書精品。最高處三進佛殿的佛像,均為明代石雕精品。寺后有蓮花池,前有方池。據(jù)傳,看天池可知漢江水位。山北峭壁處有自然形成的9個洞,洞洞相通;頎t建于明代,四座靈骨塔均高兩丈余,系該寺宋至清代的靈骨。白云寺舊有亭宇、樓閣、大殿、廂房數(shù)百間。寺院內(nèi)外松柏蔥郁,寒梅飄香。大殿雕梁畫棟,金碧輝煌,佛像千尊,香火鼎盛,F(xiàn)在的白云寺,保留有殿宇、廂房60余間。天柱山峰巒奇特,風景迷人。清晨登天柱山,看日出,觀云海,……[詳細]
熨斗古鎮(zhèn)
  熨斗古鎮(zhèn)熨斗鎮(zhèn)位于石泉縣城漢江以南50公里,與漢陰縣、西鄉(xiāng)縣、鎮(zhèn)巴縣相鄰,被譽為“雞鳴四縣之地”,古時為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鎮(zhèn)。熨斗鎮(zhèn)名稱歷經(jīng)多次變遷:據(jù)記載,清嘉慶23年前該鎮(zhèn)名為永興場;道光年間當?shù)乇椴?0多架筒車,澆灌著兩千多畝良田,該地由此更名為筒車壩;道光23年不幸遭遇洪水,大部分筒車被毀,筒車壩名不副實了,又改名熨斗鎮(zhèn)。其由來是,當?shù)赜袀構家壩,有水田百余畝,其地形酷似燙衣服的熨斗,故以此得名熨斗鎮(zhèn)。熨斗鎮(zhèn)是石泉縣歷史上有名的古鎮(zhèn)之一,四十分鐘就可抵達西鄉(xiāng)縣的高川,大半天便可出陜?nèi)氪。?jù)祖居熨斗鎮(zhèn)的老人們講:解放前在鎮(zhèn)下街頭立有一個閘子門,門額-“川楚通道”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落款為道光二十年。明清時期每逢集日,熨斗街上川陜客商云集,商貿(mào)興隆,古戲樓上演的漢劇韻味悠長。當年熨斗街上……[詳細]
7、鬼谷子廟
鬼谷子廟
  歷史上,石泉縣廟宇星羅棋布,但歷史上最悠久、最古老、特色最突出、最鮮明、文化底蘊最豐富、最厚實的廟宇,那就是位于縣城北三十余里云霧山中的鬼谷子古廟了。據(jù)考,石泉縣云霧山中的鬼谷子廟,最早始建于西晉年間,清乾隆至同治年間多次擴建修葺,規(guī)模宏大,殿宇巍峨。廟中供奉的神仙,就是鬼谷仙師(王禪老祖)。相傳,鬼谷子就出生在漢濱鬼谷山。云霧山中的鬼谷嶺就是鬼谷子隱居、教學、授徒的創(chuàng)業(yè)之地。所以,西晉年間,在鬼谷嶺上修葺的鬼谷子廟,是一個帶著紀念性的廟宇。廟修葺后,先有當?shù)厝藨{吊,后有信徒從四鄉(xiāng)及外地便接踵而至,香火十分興旺。當時的鬼谷子廟有明顯的兩大特點:一是鬼谷子法相形象非常逼真。他端坐于大殿龕上,手執(zhí)經(jīng)書、綸巾、鶴帳,笑容可掬,神態(tài)瀟灑,栩栩如生;二是廟宇古香古色,富麗堂皇,古樸自然,宏大寬敞。其建……[詳細]
安康龍興寺
  龍興寺位于安康城漢江北岸龍王山上,據(jù)清咸豐八年六月所立《閱查龍興寺地界碑》記載:“龍興寺,創(chuàng)自明天順元年(1457年),天圣寺僧人洪湛結茅庵募化所建”。故又有天圣寺下院之說。明成化間,毀于農(nóng)民軍劉千斤,石和尚之亂。嘉靖間,里人冠剛、鮑禮施山林重建。于是始成郡中名山。清康熙《興安州志·山川志》云:“東北三十里曰龍王山”山上有寺名隆興(龍興),是為一郡名勝。嘉慶二年,白蓮教農(nóng)民軍在漢南活動,當?shù)鼐用駥R前后樹木砍伐,以便滾木擂石,山前山后樹木凈盡,遂以荒蕪,清末至民國為道徒所占。1988年,釋觀慧升座金堂,樹0幢,隨機說法,四方云集,始中興金堂,光復雙溪,重建龍興,后即住持龍王山,大興土木,始具規(guī)模,而為漢濱大寺,與金堂寺、雙溪寺、天圣寺成鼎足之勢。主持觀慧法師,歷經(jīng)千難萬苦,在四眾弟子和政府的……[詳細]
瓦房店會館群
  紫陽會館遺址從紫陽縣城沿任河朔流而上10里左右,有一江邊小鎮(zhèn)----瓦房店。明清時期,瓦房店以其獨有的地理和交通優(yōu)勢,成為整個陜南最重要的貨物集散地之一,被譽為“小漢口”,商貿(mào)活動極為繁榮。自清代中葉開始,全國南北客商為了保持鄉(xiāng)土聯(lián)系,增強商業(yè)競爭力,紛紛在瓦房店修建會館。據(jù)史料記載,明末清初,紫陽境內(nèi)共有商號76家,客商共結為陜、淮、黃、川、湘5幫,涉及陜西、山東、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福建10個省,會館分布于縣城、洞河、漢王城、瓦房店、高灘、毛壩、高橋等鄉(xiāng)鎮(zhèn)20余處,其中瓦房店挖就有17家。現(xiàn)在,在瓦房店遺存下來的會館有山陜會館(又稱北五省會館)、江西館和武昌館。這些會館建筑樣式古樸典雅,氣勢宏偉,均用青磚泥瓦建成。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殿與殿之間飛檐飾物栩栩如生,堪稱……[詳細]
漢陰文廟大成殿
  漢陰縣文廟孔廟是供奉“大成至圣先師孔子”之地,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封孔子為文宣王,故稱孔廟為文宣王廟,明朝以后稱文廟,我縣沿用此稱。漢陰縣文廟,在城內(nèi)東大街,座北朝南,是縣城最大廟宇之一。廟內(nèi)正中有“大成殿”乃供奉孔子牌位之處。大成殿基高雄偉,四角有翹檐龍首,下吊銅鐘,殿四周有兩米寬的走廊,廊下有十二根盤龍大柱;殿內(nèi)有二人合抱的四根大柱。雕梁畫棟、金壁輝煌,前有古柏蒼松,巍然壯觀。大成殿東西有兩廡①,東廡左為“更衣亭”,西廡右為“尊經(jīng)閣”前為戟門,名宦,鄉(xiāng)賢祠,殿背后為“啟賢伺”(即供奉孔子先輩之處)戟門右,有一三足鐵鼎,高二尺許,容積約五斗,后缺兩足一耳,遂作燎爐②用。進文廟二門內(nèi),有城內(nèi)小八景的“三步兩拱橋”,“爬柏靈雀樹”,幽靜俊逸。漢陰文廟,始建于明洪武壬子年(1372年)至永樂年間……[詳細]
白河石長城遺址
  白河石長城遺址白河縣境,發(fā)現(xiàn)多處石長城遺址,從旬陽縣延續(xù)而來,婉蜒于崇山峻嶺間。氣勢雄偉,蔚為壯觀。如卡子鄉(xiāng)三雙村與湖北茅塔界嶺溝交界的山脈中峰上,有石壘城墻,有城門,門寬2.2—3米,石門坎高O.33米,石門轉窩直徑0.14米,深O.02米,轉窩靠陜西一邊。墻高1.62米,厚2.84米,石頭風化嚴重。朝湖北方向有石板構筑成的“娘娘廟”一座,建于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門上有一對聯(lián):“威揚秦楚神通大,福庇山河顯巒高!笨ㄗ余l(xiāng)和平村的界嶺處,今秦楚交界漢白公路旁,山脈中峰處,有毛石頭壘砌的城墻,高處1.5米,低處0.5米,墻厚l米,少數(shù)地方有垛。四新鄉(xiāng)晏家扒以南,有石城沿山嶺而上,沿秦楚分水嶺東西向延綿約0.5公里,墻厚約3米,有門寬2米,起伏于林莽深處。南岔鄉(xiāng)小界嶺,有城門洞,城門以西……[詳細]
安康佛音寺
  佛音寺位于安康市五里鎮(zhèn)月河南岸,風景秀麗的掛榜山旁?偯娣e約500余畝,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月河川道“十天”高速在寺前穿過,西康高速及五里飛機場離寺僅幾公里之遙,交通便利,風景如畫,兩條山溪抱寺而下,匯為一潭曰白鷺潭,山水相映,雙龍環(huán)抱,白鷺棲息,祥云繚繞。寺院坐南朝北,隱現(xiàn)于千傾松林之中,依山水地貌而筑基修建,數(shù)里之外,即可見其寺氣勢雄偉之勝相莊嚴。掛榜山佛音寺因文化積蘊深厚而久負盛名(戰(zhàn)國至秦漢遺址)秦惠王設漢中郡西城縣,置于此山之下,今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相傳皇帝御賜皇榜,曾掛于此處,故榜山之來由于此。佛音寺前身為兩重殿之觀音廟和閣老廟,房屋三十來間,香火鼎盛,靈驗無比,故影響四川、湖北.、關中、西安等地香客游人,前來頂禮朝拜。文革期間被毀,其主持、年限、寺跡等,已毀于一旦,蕩然無……[詳細]
安康金堂寺
  金堂寺位于安康城東五里?滴酢杜d安州志》云:“在南山下,新建禪院”!吨乩m(xù)興安府志》云:“金堂寺,宋嘉定六年(1213年)建”。道光廿九年(1849年)嵌于金堂寺大雄寶殿之《重修金堂寺廟宇碑》稱:“興安城外東南距城五里余,有古金堂寺一座,在山之巔。山雖不高,前有襟水,后有叢林,清晨則煙霞四起,至夕則百鳥噪歌,每逢炎天盛暑,文武名人,來此游賞,清出雅致,誠興安之勝境也!鼻寮螒c期間,日杲禪師主持雙溪寺,納金堂寺為雙溪下院,亦稱別院。光緒九年雙溪寺開戒期,四方僧眾自遠方而來者數(shù)千人,時海內(nèi)大德印光法師,從雙溪寺海定律師受具足戒,因印光善書,遂遣印光到金堂寺書寫戒律,日夜不得停筆,兩目盡赤,幾乎失明。海定律師即讓他讀《龍舒凈土文》一卷,印光讀后而知念佛往生凈土法門,乃悟身為苦本,即于閑時專念佛號![詳細]
白河張家大院
  張家大院白河古民居——張家大院位于白河縣卡子鎮(zhèn)友愛村七組,宅院分上、下兩院,相距300米左右。均建于清中期,兩院座東北、向西南,座落在界嶺河畔,漢白公路對面。下院宅院占地約3000平方米,為兩幢各一進三座院落,兩墻相距80幾分,形成正文形整體,中軸線自西向東依次分為大門、前庭、中堂、后室,甬道及兩個天井,兩側有廂房。主體建筑為磚木結構,硬山灰瓦頂,抬梁式構架,房屋以西至5間兩設封風墻,院外觀看,封火墻木林立,飛檐以龍、鳳等為主要造型,簡潔別致栩栩如生。檐下施水墨彩儈,回廊、欄桿、窗欞均為鏤雕,大門為石雕門坊,額題“振否鼓家”四字。大門兩側高3。64米的石門壁上,左雕刻“兩岸綠楊一灣芳草即此是江陵勝概”,右側為“庭前孝養(yǎng)門內(nèi)出聲何處訪珂里名家”等30字楹聯(lián)。南方一幢建筑風格與北幢大致相同,中軸……[詳細]
15、寧陜城隍廟
寧陜城隍廟
  城隍廟寧陜縣城隍廟建在長安河中的沙洲上,外形酷似一艘船,四周環(huán)水獨居中央。四周古樹參天,翠竹掩映?偯娣e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余平方米,其規(guī)格形制與衙屬建筑相近,方位背北面南,整體建筑縱深172.45米,寬33.5米。在后園中又修建了八卦圖和東、西兩間廂房,分別是書畫展廳和文物陳列室。解放后歷次政治運動中,城隍廟殿內(nèi)塑像、壁畫、輔助設施及飾物以及部分殿堂建筑物俱遭毀損。部分建筑物主體因改建為人民公社(后來改為鄉(xiāng)政府)駐地,得以僥幸保存下來。1980年后,逐漸得到重視和保護。先是寧陜縣政府將城隍廟確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又成立了保護機構“寧陜縣文物管理所”。1990年以后,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搶救維修。新建了石拱橋、門樓,維修并恢復了戲樓、山門、過殿、東西廡、東西廂房、城隍殿(即正……[詳細]
嵐皋太平寺遺址
  太平寺遺址太平寺遺址位于嵐皋縣曉道鄉(xiāng)雙喜村曉道小學,清代。太平寺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占地約210平方米,坐北面南,由前殿、后殿和東、西廂房組成,共10余間。前、后殿均為硬山灰瓦頂,抬梁式構架;梁枋施花卉彩畫,門窗有花卉木雕。文革時期,前殿被毀,1990年以后,左右?guī)坑窒嗬^被毀,F(xiàn)僅存后殿及碑碣十通(其中有6通已漫漶)。后殿面闊3間,寬7.02米,進深4.04米,占地29平方米,因上世紀九十年代做過學生教室,門窗已改換。碑碣其一名為續(xù)眾碑,砂巖,圭首,身首一體,碑座已佚,碑身長1米,寬0.58米,厚0.05米,楷書陰刻,記載寺僧續(xù)眾籍貫及生卒年月;碑碣其二名為地契碑,砂巖,方首,長方形,長1.3米,寬0.58米,厚0.05米,四邊為纏枝花紋,碑文楷書陰刻,記述太山會和關帝會為太平……[詳細]
金鴨浮舟城隍廟
  城隍廟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廟宇,位于210國道183公里處,縣城北5公里,長安河中的沙洲上,四面環(huán)水,遠遠望去就像一艘乘風破浪的帆船。它始建于乾隆50年,即1786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是陜南唯一一座保存完好、設計獨特的廟宇,在陜西乃至全國來說都是堪稱一絕。潺潺南流的長安河至此分為東西兩條水道,使城隍廟四周環(huán)水,妙趣橫生。每當明月當空,左右兩河,銀波蕩漾,相映生輝。故此,有“月鏡雙輝”的美名。數(shù)百年來,多少次洪水襲擊,城隍廟仍完好無損,這就引出了“金鴨浮舟”的美好傳說。相傳城隍廟底有一對金鴨棲身地下,水漲浮起,水落臥下,一直護佑著這塊河心孤舟安然無恙,還有名家在此做詩云:“金鴨浮舟馬蹄聲,翠峰紫煙花弄影!”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實際是修建廟宇者充分考察了當?shù)氐牡匦翁攸c,長安河水流到……[詳細]
18、奠安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奠安塔
  在安康市區(qū)東部6公里處,黃洋河與漢江交匯夾擊形成的陡峭巨巖----八公巖頂,巍然屹立著氣勢軒昂的奠安塔。它建于1917年,塔分七級,高約30米,面西而立,第一層正對市區(qū)的一孔石門上方嵌有青石鐫刻的“奠安塔”楷書匾額。塔名取“長安永康,奠定宏基”之意。據(jù)說建此塔是為了鎮(zhèn)安康地氣,配金州風物。通過塔內(nèi)樓梯,游人可逐級攀登。上面六層四方均留有圓形或拱形門洞,可以從中欣賞四方各不相同的美景。在第四層的四面塔壁上還有彩瓷拼鑲的“博厚高明,中天一柱,永奠安康,亦孔之固”16個楷書大字。塔頂,有七彩蓮座,座上有兩個3000斤重的銅球。奠安塔七級飛檐皆用磚石浮雕裝飾,圖案鮮明,形象各異,最頂層的飛檐翼然外伸,大有展翅凌云之勢。遠觀奠安塔,昂然挺立在高峻山巖之上,神圣威武,儼然如一壯士,忠誠地守衛(wèi)在安康東大門……[詳細]
千年禹王宮
  千年禹王宮禹王宮位于石泉縣城中部,旁邊是禹王宮輔助建筑江西會館、關帝廟,現(xiàn)主體建筑保存完好。禹王宮始建于唐代,明弘治年間擴建,清道光年間重修。為紀念大禹治水的功績而建,禹王宮內(nèi)立有禹王塑像。在遺留下來的碑石上,刻寫的萬壽宮幾個字書體風格流暢,是宋代名家蘇黃及門下所刻寫,F(xiàn)存禹王宮正殿,建筑美觀宏大,雕梁畫棟,巧奪天工。尤其是正殿大門前兩側左右坐落著直徑3米,高150米的兩個大石龜?shù)窨叹,石質(zhì)為黑色大理石。左側門首兩尊石獅,右側石牛、石馬。宮頂梁中姜公亭、碑雕有飛禽走獸。龍生9子,蟠 、鴛鴦,朱雀,玄武,青龍,白虎等在屋頂排列有序。宮內(nèi)有大足型、小足型雕塑神像;其左右室壁畫是大禹治水艱難曲折的足跡,以及其生活習俗方面的珍貴資料。壁畫的色彩用紅、籃、綠、白、棕、黑等顏料繪制而成。有關專家認為,……[詳細]
柏樹嶺遺址
  柏樹嶺遺址位于本縣花園鄉(xiāng)柏樹嶺,1959年調(diào)查漢水流域文物時發(fā)現(xiàn)。遺址由北向南延伸,東西兩側有水溝,南接越河北岸階地。修陽安鐵路時,遺址有三分之二被毀壞,尚余4萬平方米左右。該遺址文化層表露,厚約1~2米,含石器、紅陶片、彩陶片、紅燒土、炭渣、骨器等。石器多為磨制,部分打磨兼制。器物有斧、錛、鑿、磨盤、磨棒、鋤、葉形小刀和兩面有脊的箭頭。陶器以夾沙紅陶、泥質(zhì)紅陶為主,有生產(chǎn)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等。器物有紡輪、陶銼、鼎形釜、碗、罐、缽、盆、盤、甑、缸、甕和尖底瓶。還有一件飾辮索形紋的陶環(huán),制作十分精美。大部分陶器飾有黑色或紫色彩繪,有細線紋、繩紋、弦紋、劃紋、錐刺紋、波折紋和附加堆紋。骨器多是殘片,較完整的有骨錐、骨鏟。另有蚌刀兩件。該遺址文化內(nèi)涵基本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陶器中的單唇小口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