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免费,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左线,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曰本女人**全视频免费毛片,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內江市旅游

內江市文物古跡介紹

羅泉會議會址
  資中羅泉會議會址位于羅泉鎮(zhèn)觀音沱街,原是基督教福音堂,建于清嘉慶13年(1808年),座東向西,占地面積564平方米,建筑面積290.12平方米,是中國古建筑的歇山式屋頂與西方古典式門窗相結合的建筑。胡范渠書院為羅泉會議籌備會議會址,座東向西,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2528平方米。當年同盟會黨人龍鳴劍和川內各路哥老會首領20余人聚集羅泉井,先在進步青年學生胡范渠家的鐘鼓樓上舉行預備會議。當天晚上,再在胡范渠家對面的福音堂召集各路人馬舉行正式“攢堂大會”,即羅泉會議。會議統(tǒng)一了起義的指揮和行動,為四川保路運動由和平-轉為武裝起義作了重要的思想和組織保證。羅泉會議舉行一個月后,起義烈火便燃遍了全川,促進了武昌起義的爆發(fā),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正如孫中山先生評價說:“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革……[詳細]
22、內江東林寺
內江東林寺
  內江市東林寺,位于城東河壩街。高閣臨江,俯瞰沱水,仰矚重巒,晴云縹緲,岸柳鳴蟬。與沱江對岸之西林寺相對峙而得名。并與西林寺共為舊時 內江“二林晚眺”勝境之一。 東林寺始建于唐乾寧元年(公元894年),名曰東津寺,后更名為東林寺。北宋范祖禹《資如路東津寺》詩中有“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之句,范詩自注云:“寺有石佛殿,唐乾寧元年(公元894年)建”。寺后靠巖,前臨沱江。巖壁上,自唐宋以來,歷代都鑿有摩崖造像,故有千佛巖之稱。其中宋代千手觀音石刻造像高7.4米,寬7.16米。造型端莊,刻工精湛。南宋紹興十一年(1142年),在千手觀音石刻造像前,傍巖結樓。寺宇巍峨,雕梁畫棟。明萬歷年間多次修葺,曲洞回廊,金碧交輝。至清同治年間,千手觀音是保存最完整的佛像之一,面部所貼赤金仍光彩照人。 正是:……[詳細]
喻培倫大將軍紀念館
  喻大將軍祠在內江市中央路19號。喻大將軍,即喻培倫(1886—1911),字云紀。四川內江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喻在日本求學時加入同盟會,1909年回國后,參與在漢口謀刺兩江總督端方和在北京刺殺攝政王載灃的活動。1911年4月27日在廣州武裝起義中英勇戰(zhàn)斗,后因彈盡竭被俘,壯烈就義,年僅26歲。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追贈喻培倫為大將軍,并令建祠紀念。該祠前后3幢,地基高于街面3米許,進門上12級石梯,中有天井,正廳為喻培倫烈士紀念堂。在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際,內江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公園內立紀念碑。內江市人民公園之內,在綠樹掩映中莊嚴肅穆地聳立著“喻培倫大將軍紀念館”和“喻培倫大將軍紀念碑”,占地4000平方米。喻培倫大將軍(1885~1911,字云紀,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1912年孫中……[詳細]
內江三元塔
  三元塔,座落在內江市城南四公里處沱江右岸的三元山上,始建于唐,明末倒毀。一座漢安古城(內江)不能沒有塔,因而三元塔倒毀后,即有修筑高寺塔之舉。清嘉慶十年(1805)重修三元塔,據《內江縣志》戴:“十里紳士羅良存、鄒彥藻、陳資望、劉忠元等,復呈請邑令顧文曜捐資,倡首糧戶樂住,翻尊故址重修,凡十層、高八丈八尺!奔螒c二十年(1815),邑人艾榮松刻石作序曰:“內邑人文,本朝(清)遠遜前代之盛者,由北塔之不復也,而大小二洲為江水刷削,不知作堤以護之故也。塔不復則前無曜,堤不筑則后無枕!卑讶宋乃。龠\不亨皆推之為塔之不復修也,故邑人呈請建塔,以正內江風水也。三元塔,為大型青磚砌成,塔身為八面體,塔基為正方形石座,底層正面開圓形石拱門,其余每層皆開亮窗,塔內有140級石梯旋轉而上可至頂層。新建時塔……[詳細]
內江大佛寺
  內江市東興區(qū)大佛寺座落沱江東岸掛榜山右側,連接大千城市廣場,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 大佛寺廟始建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占地七百多平方米,原有殿堂在內共十三間,三百多平方米。建筑規(guī)格系磚木結構串架毛屋、常年有僧人居住,香火頂盛。解放后政府關閉寺廟,改為居民住房。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逐步落實黨的宗教政策,1996年經政府批準開放。 根據我國的宗教政策,和廣大信教群眾的要求經內江市東興區(qū)民族宗教事務辦公室批準,由信教群眾集資,重新改建大佛寺,在辦理完建筑手續(xù)后,于1998年6月10日開工改建,2000年8月10日竣工,現有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五樓一底60多個角的鋼筋混泥土結構仿右廟建筑,裝飾上采取圓柱翼角翹飛檐,木雕刻花門窗,敖角、屋面有游龍飛鳳塑像,寺內佛像重新……[詳細]
26、資中文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資中文廟
  資中文廟在四川資中縣城北門外。北宋雍熙年間(984-987)始建于縣城東街,清道光九年(1829)遷此重建。資中文廟占地7035平方米,建筑面積2191平方米。主體建筑及布局仿山東曲阜孔廟,靈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排列于南北中軸線上,東西廂房、鐘樓、鼓樓、鄉(xiāng)賢祠、名宦祠對稱分布兩側。他因其兩種與眾不同而知名:第一因其資中人萇弘曾為孔子師,破例雕像以記其事。故資中文廟祀有孔子全身站立石像,為國內僅有。第二因其廟內有全國文廟之中孔子最高、最大、最精致、最奇特的一塊牌位,它由鏤空雕刻九龍二鳳盤繞金底黑字、全國最大的明“至圣先師孔子神位”,被譽為“中華第一牌位”。明成化年間“御制重修孔子廟碑記”、清康熙皇帝御書“大學碑”尤為珍貴。最具資中地方特色的照壁壁間七孔鏤空壁塑,圖案精美,由云海波濤、蟹蝦魚龍、……[詳細]
傅品三烈士墓
  傅品三烈士墓,位于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慶衛(wèi)鎮(zhèn)跳石河村。傅品三(1900--1930)又名傅品章,威遠同勝鄉(xiāng)人,1927年加入農民協(xié)會。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中共鎮(zhèn)西區(qū)委及農協(xié)會負責人,領導發(fā)動農戶加入農協(xié)會,打行罷市,懲罰奸商,反對加租加佃,抗交苛捐雜稅。1929年被國民黨政府鎮(zhèn)西區(qū)聯(lián)防隊逮捕,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1930年,威遠地下黨組織和農協(xié)會決定在元宵節(jié)晚上營救,不幸密泄,2月13日,傅品三被國民黨提前槍殺在縣城北門外,年僅30歲。后人為紀念傅品三烈士,修建其墓。傅品三烈士墓,坐北朝南,冢為石砌梯形,前底3.9米,高4.4米,三開仿木廡殿頂造型,前有石碑,墓前有100平方米的混凝土平壩。碑為2005年慶衛(wèi)鎮(zhèn)修復,將原碑嵌入,具有較高的革命紀念價值和文物價值![詳細]
老君山趙熙題詩石刻
  老君山自威遠建縣以來就是威遠與榮縣的界山,為西周時周武王封周榮公之地,又名榮德山。相傳太上老君曾在此煉丹,唐末五代道士陳摶(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曾在此修真,故又名希夷山。老君山從唐宋以來就已成為道家的-之地和風景名勝之地,清乾隆《威遠縣志》稱為老君丹灶,是威遠八景之一。老君山海拔800多米,雄奇瑰麗,方若削壁,高矗云表,有華山之險。從山腳到山頂,只有一條狹窄陡峭的曲折小道,攀登時須手腳并用方可。山西南面崖壁上刻有四則題詩、四龕唐宋造像、三通摩崖碑和三則題字。摩崖造像中保存完好又富有代表性的是太上老君及侍者力士造像。其中佛道合龕造像在四川極為罕見。題詩以清末翰林、榮縣詩人趙熙的一首最為精彩:一念前生墮世間,飄然人外御風還。秋來化鶴三千歲,獨立榮州第一山。攝影:冷國文……[詳細]
重龍山摩崖造像
  資中縣重龍山位于城東北一里處,有明代所建永慶寺等古殿宇及隋唐刻摩崖造像達160龕,1648尊,大都保存完好。造像旁還有許多自唐以來的名人題記題詞。永慶寺現有藏品1700余件,包括蘇東坡,黃庭堅等名人的書法碑及袁牧,曾國藩,張大千的書畫。以黃庭堅的《幽蘭賦》碑最為名貴,是稀世珍品。2019年10月7日,重龍山摩崖造像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保護范圍:東南至上山石梯道,西南至重龍山圍墻,北至石廠和古北巖上路道外沿線,東北至君子泉巖頂路道外沿線、-祠基腳外沿線。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東至上永慶寺公路,南至圍墻,西至山腳,北至上重龍山公路![詳細]
東興報恩寺
  報恩寺位于東興區(qū)白合鎮(zhèn)報恩寺村。建于元,明重建。占地3705平方米,四合布局,F存觀音殿、大雄寶殿、玉皇殿、經堂和左廂房。大雄寶殿正梁有“大明永樂十三年建殿”墨書。殿完好,木結構,單檐,歇山式屋頂,三穿八柱。玉皇殿,建于乾隆年間,長25.6米,F存明代石碑三座:一為明弘治五年立,高3.5米,寬4米,厚0.2米,碑額刻有花紋圖像,碑中刻“西蜀報恩禪林”六字,碑文記有建殿經過;二為明宣德7年立,高1.8米、寬1.2米、厚0.16米,碑額刻“白云山報恩寺”7字,碑文述建碑經過;三為邑人明萬歷年間進士張應登題的詩碑,是行草珍品。白云山巖壁石刻,有趙貞吉題字,刻于明萬歷年間。……[詳細]
翔龍山摩崖造像
  翔龍山摩崖造像在內江市區(qū)玉帶溪畔內江市人民政府側。沿翔龍山崖約100米高、200米長的石壁上,現保留有唐、宋至民國時期摩崖造像54窟,大小造像400余軀,大者高約8米,小者僅數寸,風格古樸。另有1龕石刻,分為3級,上兩級分12格,下為通級,長約3米,寬約2米,造像150余軀,精巧別致,栩栩如生。有題刻十余處,其中有當代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干青年時代所書詩刻1方,高154厘米,寬82厘米,剛勁古樸,是研究張大干書法演變的珍品。此外,有清末民初邑人曾慶昌、陳鳴蠻、邱特澄等書畫家的書刻題詩多處。2013年5月,翔龍山摩崖造像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人防工事,南至翔龍山崖壁,西至第1號造像圍墻,北至現堡坎、圍欄。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新華路內側,南至翔龍山崖壁,西至翔龍路內側,北至新……[詳細]
普陀巖摩崖造像
  東興區(qū)高梁鎮(zhèn)清溪村一組的普陀崖上,有一處長約15米、高約5米的石壁,石壁上有近300余尊雕刻精美、布局合理的摩崖造像,歷經風吹日曬后,看上去依舊雄偉壯觀。普陀巖在當地又被村民稱為“獅子山”,和它緊緊相連的兩座山峰,當地村民分別稱其為“大鍋蓋山”和“小鍋蓋山”。在大小鍋蓋山的崖壁上,也零星地分布有一些摩崖石刻造像,它們和獅子山上的摩崖造像共同構成了清溪村里的摩崖石刻造像群。作為摩崖造像中一顆閃耀的明珠,普陀巖摩崖造像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而被列入了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村民文學才柴山地,南至清溪村1社曾凡成柴山地,西至清溪村8社村民雷世東自留地,北至清溪村8社公路外側。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順河崖墓群
  順河崖墓群(東興區(qū))順河崖墓群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qū)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宗教文化價值。順河崖墓群造于東漢,位于順河鎮(zhèn)觀音洞村和回龍灣村,分布面積約1平方公里,主要有蠻子山崖墓群、觀音洞崖墓群、獅子山崖墓群和后山崖墓群等,總計200多座。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觀音村3社村委會,南至順河到平坦公路內側,西至觀音村3社觀音湖東側,北至觀音村3社村民賴理楊柴山地。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34、鷺瀾洞崖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鷺瀾洞崖墓
  鷺瀾洞崖墓群位于四川省內江城區(qū)東桐路張大千紀念館山腳下。明清以來鷺瀾洞歷為內江著名的名勝古跡,被譽為“中山勝景”。墓共六座,一洞內尚存完整的漢代石棺兩具,仿木結構雕刻,裝飾風格頗具地方特色。其余洞內外石壁刻顏真卿、米芾、黃庭堅、張船山、羅賜卿、文天祥、劉承佑、胡薇元、黃云鵠等唐宋以來歷代書畫名人詩文、對聯(lián)30余幅,正草隸篆俱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該崖墓群是內江也是沱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一處漢墓群,其石棺型是四川乃至全國罕見。保護范圍:東至1號崖墓向東外延200米,南至東桐路石砌堡坎基腳,西至6號崖墓向西外延100米,北至崖頂樹林邊沿。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羅世文故居
  羅世文故居位于威遠縣向義鎮(zhèn)解放村羅家灣。整個羅家大院占地約1萬平方米,原為羅氏宗祠,又名“六一堂”,是中共四川省省委第一任書記,著名革命烈士羅世文同志的故居。該故居坐西南向東北,為磚木結構,四合院布局。正堂:穿逗式梁架,4穿用9柱,面闊3間15.8米,進深1間,8.8米,通高8米,已經垮塌;素面臺基1.2米高,垂帶式踏道6級。前堂:穿逗式梁架,3穿用5柱,面闊3間14.9米,進深1間6米,素面臺基0.2米高。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胡馭垓烈士墓塔
  胡馭垓烈士墓塔位于威遠縣嚴陵鎮(zhèn)東1公里處的東堡山上,墓塔座東北向西南,塔基呈正方形,左右兩邊有垂帶式踏道8級,兩級塔身為正四邊形,與塔基形成逐級上收。塔頂為窮窿形三連珠攢尖頂。墓為石室塔形夫妻合葬墓,高6米,全部用條石砌成。第一層塔身四面嵌碑文,記烈士傳略等內容。第二層塔身正面楷書“胡馭垓烈士墓塔”七字。墓塔四周圍以石欄,墓園總占地353.21平方米。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現石欄桿外延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37、威遠白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威遠白塔
  威遠白塔位于內江市威遠縣城東、威遠河左岸邊的文筆山上。威遠白塔,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為七級塔,倒塌于清初。今人所見的威遠白塔,又名敷文塔,是由知縣董淳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主持原塔基上重建的五級塔,塔高16米,底座圍長22米,密檐式呈六方形,石塔基,塔體由特制磚砌成,塔室內有螺旋式梯級,可登頂層俯瞰縣城全貌,第一級塔門匾額“云路初騫”由知縣董公題寫。威遠白塔現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資中王家祠
  資中縣鐵佛鎮(zhèn)王家祠建于清代,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保存相對完好的祠堂,它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積990平方米,由山門、正廳、戲臺、左右廳、東西廂房、青石院壩組成。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山門風格獨特、雕琢的圖案惟妙惟肖,頗具觀賞價值。同時,從清嘉慶到民國再到新中國,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都在這里留下了痕跡。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向東、西、北外延10米,向南外延1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為界,東至烽火墻外延至50米處耕地,南至山門牌坊外延90米處的農田,西、北至圍墻外延50米![詳細]
建春門及城墻
  資中城墻,位于中國四川省資中縣。資中城墻現存長度約2公里及五座城門。2002年,建春門及城墻被列入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西魏恭帝二年(555),筑城墻,周長三里,為土墻。其后唐宋多有增建。元代,土城坍毀。明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復修城墻,改為磚石結構。正德、嘉靖年間(1506~1566年),逐漸擴建,城周達1363丈。保護范圍:城墻、城樓占地范圍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城樓保護范圍向東、西外延30米。城墻保護范圍向南、北外延5米。……[詳細]
內江西林寺
  西林寺位于內江市東興區(qū)沱江岸邊的西林山上,始建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明末焚毀,清嘉慶三年(1798)重建,民國二十七年(1938)改住比丘尼眾30余人,寺廟主體建筑由觀音殿、文昌殿和大雄殿三重殿組成,均系翼飛式頂,屋脊刻彩色人物、獸、龍圖像,付屬建筑現有禪房、祖堂、觀堂、精舍樓等,寺內有明代石坊一座,單門兩柱,造型古樸。保護范圍:以現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