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免费,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左线,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曰本女人**全视频免费毛片,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東莞市旅游

東莞市文物古跡介紹

李任之故居
  現(xiàn)代李任之故居,位于常平鎮(zhèn)橫江廈村,占地面積約210平方米,為一間青磚石腳古老大屋。此故居建于清代,是李任之的祖籍故居,由大院與三間房屋組成。大院四周為青磚建成的圍墻,大院門在三間房間的右側,大門向南,空地右側種有一棵龍眼樹。李任之故居坐西南向東北,由大院與四單間排列民居建筑組成。每間面闊3.7米,進深7米。磚木構成,懸山頂,墻體正面為清水砌墻,其余與泥磚砌筑,當?shù)厮追Q“金包銀”。其中第一間較為講究,有木雕封檐板,檐下壁畫以花鳥為主,墀頭有灰塑。房內靠玻璃天窗。2004年由常平鎮(zhèn)有關部門進行了維修,現(xiàn)有專人管理,保存較好。2004年1月,李任之故居被東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地址:東莞市常平鎮(zhèn)常平鎮(zhèn)橫江廈村類型:名人故居游玩時間:建議0.5-1小時開放時間:8:00-18:00……[詳細]
142、莞城報功祠
莞城報功祠
  報功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莞城區(qū)東莞中學北區(qū)校園內。清同治年間,為紀念歷盡艱險爭回萬頃沙田的四君子:何鯤、方文炳、陳龍安、陳榮光而建?箲(zhàn)期間被日軍毀壞,1946年在原址上重建。報功祠為兩層樓房建筑,坐北向南,鋼筋混凝土結構,墻表呈米黃色,面寬11.4米,進深11.9米。大門上嵌大理石碑,陰刻“報功祠”3字,兩側嵌大理石對聯(lián),陰刻“前徽崇祀廟千秋,遺澤永留沙萬頃”,F(xiàn)為東莞中學教師辦公室。……[詳細]
博廈庶常張公祠
  博廈庶常張公祠位于東莞市莞城區(qū)博廈社區(qū)二甲坊10號。清代初期,為紀念博廈七房人先祖張庶常而建,張敬修、張達等為該房后裔。公祠坐西北向東南,三間三進四連廊結構,通面闊11.9米,通進深約25米。青磚墻體,紅砂巖基腳、孰臺、門框、柱及柱礎。硬山頂,人字山墻,灰塑龍船形脊。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梁架上有精美木雕?傮w布局基本完整,有鮮明的嶺南祠堂建筑風格,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詳細]
144、梅菴公祠
梅菴公祠
  梅菴公祠:塘尾上班李氏十二世祖李梅菴的家祠。始建于明萬歷前間,清道光元年(1821年)重裝修。坐北向南,三開間二進院落布局,首進設二塾臺,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寬9.88米,長14.3米,占地面積141.28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梅公祠保留從明代十世祖至清代二十二祖的祖先牌位原物,為東莞地區(qū)罕見。公祠還擺放了塘尾民間信仰神康王的神像,因而又稱康帥府。……[詳細]
145、藮谷公祠
藮谷公祠
  藮谷公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zhèn)南社村明清古建筑群西門塘北岸,該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為南社謝氏八世祖藮谷公而建,公祠坐北朝南,二進三開間四合院落式布局,硬山頂抬櫟與穿斗混合棵結構,兩側廊房為歇山頂,中間留有天井,便于采光及空氣流通,建筑面積約116.3平方米。藮谷公祠內有一古井,名為蔭禾井。據(jù)《南社村志》載:蔭禾井,蕉谷公祠,即藮谷,便要水源蔭禾,故名![詳細]
道滘國殤冢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道滘國殤冢,也稱六一一亭,是紀念1941年農(nóng)歷閏6月11日,日寇第二次屠村時,被毒煙熏死的老百姓而建立的,該亭于1946年修建,1949年2月24日重修揭幕。國殤冢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82年和1988年道滘鎮(zhèn)政府兩次撥款重修。每年清明節(jié)、道滘鎮(zhèn)中小學校都組織師生掃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原址為清末一盧姓人家住宅。1949年2月24日,拆除原民宅,改建國殤冢,以紀念抗日戰(zhàn)爭時期被日軍屠殺的死難者。同年3月28日國殤冢揭幕。國殤冢長20米,寬8.6米,占地面積172平方米,中間建有一四方亭,名“六一一”亭,長4.25米,寬5米,高3.4米,亭名為抗日名將蔣光鼐將軍題寫。亭內現(xiàn)存北伐戰(zhàn)爭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的李福林題贈楹聯(lián),聯(lián)曰:“碧血常新,精魂不滅;大江如畫,烈魄……[詳細]
下橋錢氏宗祠
  下橋錢氏宗祠位于東莞市東城街道下橋社區(qū),年代為明清。東莞東城下橋村,面積約為3.82平方公里,是東莞境內唯一的一個由錢姓人口組成的村,現(xiàn)有錢姓族人2600余人。村中有一座古老的錢氏宗祠,宗祠石柱上刻著一副對聯(lián):“勛封吳越舊家本在錢塘,官守惠陽近派始分東莞”,顯示該村錢氏源自浙江錢塘。2019年4月19日,下橋錢氏宗祠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萬福庵遺址
  萬福庵遺址位于東莞市企石鎮(zhèn)江邊村西面。年代為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5000年至6000年。1961年發(fā)現(xiàn)。經(jīng)多次調查,文化層最厚達1米。堆積中含大量蜆、螺、蠔的殼體。出土繩紋夾砂釜和彩陶圈足盤,彩陶為器表施白色陶衣,其上繪赭紅色條帶狀彩,有的用點線紋與條帶紋組合,也有勾連狀花紋,還有的可見小鏤孔。發(fā)現(xiàn)有人的骨骼碎塊,當屬墓葬。因村民建房,遺址多被覆蓋。……[詳細]
地藏王寺
  地藏王寺原稱龍溪寺,舊址在蒲溪,民國初年改名龍溪寺,供奉佛像。龍溪寺始建于何時,已無從考核。后人只在廟梁上發(fā)現(xiàn)有“光緒29年重修”字樣,可以肯定它在光緒29年(公元1904年)前已建成。直至解放前,寺內尚有僧人主持。該寺香火頗為鼎盛,抗戰(zhàn)期間曾從四處請來和尚十多人,打過三次“萬人緣”,在東莞、博羅、增城一帶有過一定影響![詳細]
150、文閣
文閣
  文閣位于溫塘鄉(xiāng)西北側,清初袁氏族人所建。文閣高20米,呈六角形,分四層,青磚灰沙砌筑。其一、二、三層分別有陰刻層名。一曰“韌發(fā)沖天”,二曰“光照樓”,三曰“達詩”,四曰“云境”。相傳古代溫塘鄉(xiāng)異姓群居,姓袁者眾,文人學士、達官貴人較多。為光宗耀祖,顯姓揚名,激勵族人勤修學業(yè),仕途奮進,故建此文閣,鄉(xiāng)人稱之為“風水塔”。……[詳細]
151、東莞馬氏宗祠
東莞馬氏宗祠
  馬氏宗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橋瀝馬屋村。祠分三進,座北朝南,始建于宣統(tǒng)元年。祠的左側建有一座文廟,內奉孔子像。文廟后面有一座300平方米的書房,專供族人讀書之用?上膹R和書院均在文革期間拆毀,使宗祠、文廟、書院三合一的古代活動場所不能完整保存下來。1992年重修,外觀改變較大。宗祠采用磚木結構,現(xiàn)存主體結構還能看到昔日風貌。……[詳細]
152、莞城黃氏宗祠
莞城黃氏宗祠
  黃氏宗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莞城區(qū)東正社區(qū)學左街三巷17號。為清代祠堂建筑,民國十九年、2006年兩次重修。坐北向南,三間兩進兩連廊結構,總面闊11.3米,總進深22米。青磚墻體,紅砂巖塾臺、勒角、門框、柱及柱礎,硬山頂,人字山墻,灰塑龍船形脊,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承重。該宗祠對了解東莞清代祠堂建筑及宗族關系有一定參考價值![詳細]
寶山冶銀遺址
  寶山冶銀遺址位于東莞市黃江鎮(zhèn)寶山。明正德年間在此冶銀,后因成本高,含銀量低而停產(chǎn)。采銀礦洞呈水平圓臺形,深約11米,洞口高7米,寬4米,洞的深處高、寬各2米,內分兩層,有人工開鑿痕跡。洞前的小水溝有大量人工堆積土,堆積中含冶煉過的銀礦石。其時稱此洞為銀窯。寶山原名盧山,因銀礦而改稱寶山,當時的寶安縣亦因此而得名![詳細]
龍眼崗遺址
  龍眼崗遺址位于東莞市石排鎮(zhèn)廟邊王村龍眼崗西南坡。年代為商時期。文化層厚0.7米,內含較多貝殼。出土陶器以泥質陶為多,器類有釜、罐、豆、器座、紡輪等,罐類以折肩、凹底或圈足為特征。紋飾有繩紋、方格紋、曲折紋、梯格紋、菱格紋、葉脈紋、云雷紋、條紋、漩渦紋及弦紋等。石器有梯形錛、雙肩錛、戈、環(huán)、芯等![詳細]
松崗碗窯遺址
  松崗碗窯遺址位于清溪松崗村北部大坑水庫東南約500米處,現(xiàn)存窯爐、作坊、淘洗池、廢品堆積場等遺跡以及大量瓷器殘片及窯具等遺物。為進一步了解清溪松崗碗窯遺址的遺址性質和范圍,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0年6月18日對該遺址進行了局部勘探,弄清楚了遺址的分布范圍,利用全站儀對遺址的居住址、工棚作坊、窯床、煉泥池等遺存進行測量。據(jù)考古調查,松崗碗窯遺址是清中期至民國時期燒制碗、杯、碟等日常生活用具的民窯遺址現(xiàn)存窯爐、作坊、淘洗池、廢品堆積場等遺跡,目前已對其做了相應的保護措施。省文化廳研究認為,“清溪松崗碗窯作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有重要價值,也符合申報省重要大遺址條件”。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