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免费,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左线,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曰本女人**全视频免费毛片,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 > 黔東南州 > 黎平縣旅游

黎平縣文物古跡介紹

黎平古城墻
  落日似火,殘陽如血……當夕陽在山的時候,我又一次登上黎平古城的南門古城墻,背靠巍峨蒼翠的南泉山,看紅紅的太陽從山頭跌落下去,悲壯地跌落下去,古城高低錯落的房屋靜穆地沐浴在晚霞的余暉里,風翻開一頁頁線裝的歷史,撩撥我的記憶,頃刻,一片片紅云化成浮雕,戰(zhàn)馬的嘶鳴聲,刀劍的撞擊聲響成一片……城墻是保護城池的墻,保護城內(nèi)人民生命和財產(chǎn)不受外來的侵占和掠奪,但天下哪一座城墻的一磚一石不浸透人民的鮮血和淚水?哪一座城墻不蘸著一段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辛酸和痛楚?城墻是有門的,城墻的門是供人們進出的,既然,城里的人出得去,城外的人也進得來,尤其是為戰(zhàn)爭而修建的城墻,攻城的人遲早要攻進城去,黎平的古城墻自然不例外。黎平的古城墻是唯一見證黎平600年歷史的文物古跡,而今,黎平的古城墻只剩下東門和南門兩闕城墻,那……[詳細]
德鳳古城
  在侗鄉(xiāng)大山腹地,云貴高原向湖南、廣西丘陵地帶過渡段,有一座古老的山城,那就是被民間和部分民族文化研究專家,社會人類學學者稱之為侗都的黎平古城。黎平縣城又叫德鳳古城鎮(zhèn),是黎平縣德鳳鎮(zhèn)黨委、政府所在地,也是黎平縣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說德鳳古城鎮(zhèn)古老,也卻實是很有些歷史,據(jù)地質(zhì)專家考證,黎平一帶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秦、漢時代為苗族部落聚居區(qū),稱為五垴寨,先秦時代,隸屬于黔中郡。后來,侗族及其它少數(shù)民族陸續(xù)遷入。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shè)福祿永從長官司,屬誠州,誠南宋理宗寶亦右年間(1253年-1258年),設(shè)潭溪、八舟等軍民長官司,境內(nèi)始有建置。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設(shè)上黎平軍民長官司,黎平從此得名,德鳳鎮(zhèn)一名,系1939年將城區(qū)五會、雙鳳、南泉、成德四鎮(zhèn)合為一鎮(zhèn),取承德的德字,雙……[詳細]
地坪風雨橋
  地坪風雨橋是獨具特色建筑工藝,位于地坪村上下寨之間,始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迄今為止已有110多年。該橋橋墩以青石砌成,橋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橋的下部由兩排各為8根粗大杉木穿榫連成一體。分兩層呈天平狀向兩邊懸挑,每層挑出約二米,上部兩頭又分兩層,每層以4根合抱大的古杉用榫連成一排,疊成橋梁架于墩岸之間。橋廊建在梁的上面,橋廊長56米,橋面寬4.5米。橋廊上建成有橋樓3座,中間大兩頭小。中樓高5米,5層重檐,4角攢尖頂,頂部置葫蘆寶頂,寶頂下飾以如意頭裝飾,形似鼓樓。兩頭小樓高3米,3層重檐,懸于頂屋面。橋樓脊上,泥塑雙龍搶寶、鴛鴦鸞鳳。橋樓翼角,分別泥塑各種各樣珍禽異獸。全橋結(jié)構(gòu)不用一釘一鉚全系穿榫銜接,工藝精湛,造型美觀、雄偉,成為侗鄉(xiāng)橋梁建筑的代表之作,被譽為“侗族文化在建筑藝術(shù)上的結(jié)晶……[詳細]
述洞獨柱鼓樓
  獨柱鼓樓,俗稱“現(xiàn)星樓”、“杉樹鼓樓”,在距黎平縣城39公里的述洞下寨,外觀與其它鼓樓一致,為七層檐四角攢尖頂,密檐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占地面積53.3平方米,高15.6米。相傳建村之初就建有獨柱鼓樓。現(xiàn)在的獨柱鼓樓建于1921年,它是黎平縣境內(nèi)僅有的一座獨柱鼓樓,保存完好。該樓共5層,高約12米,呈四檐閣。除第一層為了伸展和裝修立有撐柱以外,整個鼓樓只由一根直徑50厘米左右的中柱支撐。中柱直立于鼓樓中央,直伸頂端。從外觀看,由下至上逐層縮小,形成上下檐層疊形狀,與多柱鼓樓無異;從樓內(nèi)觀看,以中柱為中心,大小不一的枋片斜穿*套,縱橫交錯于中柱,使其聯(lián)成一體,形似傘狀。樓內(nèi)地基中間設(shè)有火塘,周圍擺四根長凳。貴州黎平,是全國最大的侗族聚居縣,侗族占全縣人口的60%以上。鼓樓是侗寨團結(jié)吉祥的象征,興旺的……[詳細]
黎平會議會址(黎平會議紀念館)
  1934年12月14日,紅軍長征經(jīng)黎平,18日黨中央召開長征途中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史稱黎平會議。會議肯定了毛澤東西進貴州的正確主張,作出了《關(guān)于在川黔邊建立新根據(jù)地的決定》。會址為一座明清時期建筑,位于貴州省東南部的黎平縣城內(nèi)舊城區(qū)原胡榮順號店鋪內(nèi),F(xiàn)正門橫匾的“黎平會議會址”幾個字為原國務(wù)院副總理-同志題寫。會址為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從大門進入后,依次為第一進、天井、第二進和后院。第一進現(xiàn)為到此參觀過的名人題字及照片展覽廳、第二進左為“紅軍文物陳列室”和“-住室”,右有“黎平會議陳列室”、“-住室”和“歷史圖片陳列室”!袄杵綍h會址”于1984年12月18日(會議召開50周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每年約有中外參觀者萬余人。曾到此參觀過的有現(xiàn)0總書記、國家主席-,著名軍旅作家、《地球……[詳細]
黎平紀堂鼓樓
  紀堂鼓樓位于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鄉(xiāng)紀堂寨上,共3座。十分雄偉壯觀。紀堂分上寨下寨,各有一座鼓樓,由十二根大杉樹原木支撐而起。塔身分八角,而頂層卻變化為四角攢尖頂花重檐。鼓樓周圍的地面和民居的走道上都以卵石鑲嵌成象征喜慶吉祥的圖案。紀堂鼓樓建筑年代久遠,曾多次修葺。1966年遭到破壞,1978年當?shù)囟弊迦嗣褡栽斧I工獻料重新修復。塘明鼓樓由12根大杉木立于柱礎(chǔ)之上,高約22米,突兀寨中。該樓以逐層內(nèi)收的梁枋和全爪柱支撐層層挑出層檐,形如寶塔,內(nèi)無層板,空至寶頂。鼓樓基面約160平方米,中央用青石板鑲成一個火塘,周圍有簡易木凳。樓前有一歌坪,坪邊建有一個小巧玲瓏的侗戲臺,與鼓樓相對。該樓底層呈方形,上為八角形,共有9重檐,為四角攢尖頂。鐵制寶頂下有如意斗裝飾。檐面鋪小青瓦。屋脊白色,翼角高翹而起,裝有……[詳細]
7、中潮文廟
中潮文廟
  中潮文廟位于黎平縣中潮鎮(zhèn)中潮村小學校園內(nèi),海拔463.2米。地處山地,四周有參天古樹(為較名貴的白橋,香樟等樹木),東面與東華山及東華山寺遙相呼應(yīng),西面是用青石板鋪墁而成的活動場地,面積134.34平方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 中潮文廟始建于清光緒元年(1875)冬,坐西南朝東北,至今已有133年的歷史。文廟也稱孔子廟,由當時當?shù)乇姺郊澇鲑Y興建,主要是作為教育場所用。文廟建在中潮村文閣腦山巔(即現(xiàn)在的中潮小學校園內(nèi)),占地面積228.23平方米,該地勢是中潮村的制高點,視野開闊,史傳為中潮的風水寶地,與附近的東華山寺文筆塔遙相呼應(yīng),曾供奉有孔子塑像,塑像后毀于文革期間,F(xiàn)僅存正屋三間,披廈一間,墻體磚縫部分開裂,瓦口部分脫落,檐啄少部分損壞,存留部分漆色可見,石墩雕刻尚保存完好,建……[詳細]
8、南泉山寺
南泉山寺
  南泉山寺在黎平縣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独杵礁尽份d:“南泉疊嶂叢林,明建三寺于山,游人絡(luò)繹不絕,為最名勝。南泉山行道,皆以鵝卵石鋪就,縱橫曲折,從山腳逶迤而上。山腰行道旁有一平地,豎碑一方,上刻”南泉福地“,順道直至大佛殿,殿前側(cè)面有一八角亭,亭外有四方水池三眼,一供飲用,二備盥洗。泉水清澈,四季長流。南泉山寺,“明初經(jīng)始,旋毀于兵。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黎靖參將李思忠倡捐重建。嘉慶元年(1796年)重修。”南泉山寺是具有明清兩代風格的建筑群,既有明代的端莊持重,也不失清代的玲瓏秀麗。寺有三殿,依山取勢建于山腰,建筑層層向上。第一層為大佛殿;第二層為靈宮殿;第三層為寶頂庵正殿。大佛殿含有夕佳閣;靈宮殿含有天香閣;另有翠微亭,已毀。南泉亭為清光緒三年(1877年)知府袁開第創(chuàng)建,十七……[詳細]
9、起鳳山寺
起鳳山寺
  起鳳山寺位于黎平縣孟彥鎮(zhèn)芒嶺村,地處山谷區(qū),海拔550.2米,起風山上古樹蔥蘢,遮天蔽日。有合抱的古松、杉、柏和梓木,尤其以桂花樹居多。每年八月,山上一片飄香。林中奇花異草,數(shù)不勝數(shù)。孟彥河從山前流過。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適應(yīng)各種農(nóng)作物的生長,當?shù)刂鳟a(chǎn)水稻、油菜、紅薯。一座風雨橋橫跨孟彥河,與芒嶺村寨僅相距0.5公里。山上每年都會舉辦山歌會,人們在這里載歌載舞,參與者多達萬人,孟彥至地理公路從山前經(jīng)過,交通十分便利。 起鳳山寺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90)。有關(guān)羽殿、觀音殿、廚房、廂房,均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另立青石質(zhì)石碑三尊,總占地面積280平方米。關(guān)羽殿為一典型的侗族鼓樓式建筑,上掛一匾,手書“起鳳山”三個大字,殿內(nèi)供奉關(guān)羽的雕塑。大殿為觀音殿,供奉觀音大士。天井內(nèi)土壘花臺,……[詳細]
10、東華山寺
東華山寺
  東華山寺位于黎平縣中潮鎮(zhèn)中潮村東華山上,東經(jīng)109°13′37″;北緯26°08′30″海拔501.5米,地處丘陵地帶,西南是開闊平坦的中潮大田壩和洪州河。周邊古樹參天,翠竹蔥蘢,土地肥沃,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適宜各種農(nóng)作物的生長。黎平至洪州公路從坡腳穿過,在東側(cè)和南側(cè)分別有兩條水泥路直通寺廟;東邊200米處為中潮紅軍烈士墓,距中潮鎮(zhèn)0.5公里。中潮村主要產(chǎn)業(yè)為農(nóng)業(yè),是全縣糧食主產(chǎn)區(qū)和重點林區(qū),主產(chǎn)水稻。 東華山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坐東南朝西北,寺內(nèi)有正殿,正殿前為天井,天井兩側(cè)是廂房,總占地面積1024平方米,是中潮及周邊居民焚香拜佛之地,1958年大煉鋼鐵時,將寺廟拆除,其材料被用于建造高爐,僅存寺廟遺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當?shù)卮迕窬杩钪匦滦迯,現(xiàn)存天井1個、正殿1座、2棟廂房,……[詳細]
秦溪白塔
  秦溪白塔秦溪白塔,也稱秦溪凌云塔,位于貴州省黎平縣城西35公里,坐落在敖市鎮(zhèn)西南4公里的秦溪村。塔的四周用土磚、青磚環(huán)砌成封閉式的四合大院。青磚砌筑的塔體聳立在四合院正中。大院左側(cè),秦溪流水潺潺;右側(cè),無限延伸的林區(qū)公路直穿秦溪村。左側(cè)小門邊的圍墻上,有紅軍長征留下的標語:“武裝起來,行動起來,要打倒土豪分田地”,十分醒目耀眼。秦溪白塔高約30米,面墻高7米。方墻內(nèi)鑲嵌一方長3米、寬1.2米的青石橫匾,行書“秦山保障”4字。塔的第一層往上鑲嵌著一方豎匾,行書“凌云塔”3字。門楣有聯(lián)一副:鎖水口,禎凌塔巍峨,從此一鄉(xiāng)蔚起文人登鳳閣妝沙腳,有云宮聳秀,至今諸佛經(jīng)扶士子步龍樓秦溪白塔是黎平縣境內(nèi)現(xiàn)存的唯一一組塔式建筑。1984年4月,黎平縣人民政府將秦溪白塔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遵義龍坑場牌坊
  位于遵義市播州區(qū)郊龍坑鎮(zhèn)的石牌坊,建立于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至今120余年。在舊社會,立牌坊純粹是為封建統(tǒng)治者--。不過,牌坊上面的石刻藝術(shù)卻非常精彩。龍坑牌坊,它完全是由白砂巖砌成的。抬頭仰望,完全可以想像當年的建造規(guī)模。牌坊為4柱3門5樓的結(jié)構(gòu),面南背北。讓人稱奇的是牌坊完全采用了仿木工技法的效果,并且仿得非常逼真,初看會認為是座木牌坊。其實不然,因為牌坊中包括了木建筑常用的梁、坊、門、樓、脊等構(gòu)件。更令人稱奇的是石頭雕花大量的模仿了木雕上常用的鏤空雕效果。從雕刻的技法上看,其熟練的運用了高浮雕、淺浮雕、透雕、圓雕、陰刻等技法。從雕刻的內(nèi)容上看,牌坊雕刻包含了植物、動物、山水、神獸、圖案、書法等等。充分展示了豐富、完整、和諧的藝術(shù)美![詳細]
盎寨古廟
  盎寨古廟位于黎平縣高屯鎮(zhèn)盎寨村村東口,海拔405.4米。地處山地,古廟門前是美麗的田園風光,有濃郁馨香的泥土氣息。古廟后面一條小河穿寨而過,河水清澈見底,兩邊群山連綿起伏。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適宜農(nóng)作物生長,當?shù)刂鳟a(chǎn)水稻、油菜。廟前200米有一條縣級公路穿過,往北至錦屏縣,往南至黎平縣。 盎寨古廟始建于清末民初,坐西朝東,古廟為三開間兩進深木質(zhì)結(jié)構(gòu),面積70.62平方米。古廟除正面外的三面都有土墻圍著,廟門前正中央有7級標準石階,最里面正中央還有一個直徑約60厘米的香爐。古廟至今有百余年的歷史,距此方圓50里的人們都來此燒香拜佛,由此而遠近聞名,由于年久失修及人們常到此地燒香拜佛而受損壞。盎寨古廟對研究宗教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詳細]
何騰蛟墓、祠
  何騰蛟墓,面臨福祿江,背靠人行道,靠近城垣腳下。其墓坐東向西稍偏北。四周用條方形石塊砌筑,高約1.2米,直徑約5米。解放前,墓后有守墓人住宅,墓前有祭祠。面臨福祿江處有長約80米的石欄桿一道,并建有閣樓一座。墓周圍均用石墻封圍。從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光緒七年(1881年)的200多年間,何騰蛟墓歷經(jīng)多次維修,墓丘及享堂、精舍保存完好。20世紀50年代,逐步拆除原有建筑,但墓丘尚存!拔母-”中墳被破壞。1980年文物部門在墓地掘出墓碑、墓志和墓表等珍貴文物。在何騰蛟墓地西佛崖壁上,尚存“浩氣常存”摩崖,系“陸軍上校湘西周日癢”刻于1927年。鑒于何騰蛟墓具有重要歷史價值,1982年被列為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泉山烈士陵園
  南泉山烈士陵園黎平縣革命烈士陵園1966年興建,1990年由黎平縣城東遷至縣城南面的南泉山半山腰上,占地面積7366平方米。黎平縣革命烈士陵園安葬有13位紅軍戰(zhàn)士和3位解放軍烈士,并立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石碑高20.1米,正面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面刻有毛主席“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和“死難烈士萬歲”的題詞![詳細]
兩湖會館
  黎平原隸湖廣,后屬貴州,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設(shè)府,古時為商賈云集之地,繁華一時。為使云游客商輒思促膝心欣舊之念,各省逐修會館,作為黎棲身之所。城內(nèi)興建了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其禹王宮、河塘、戲樓仍在,宮內(nèi)績著平成、誕敷文德匾額被列入了中華名匾。……[詳細]
17、南泉山古寺
南泉山古寺
  南泉山是黎平城南郊的一座名山,山有八景:古松若虬,曲徑盤空,雙龍吐水,雙井靄霧,菀桂秋香,空中樓閣,孤頂浮嵐,夕陽返照。南泉山寺明初始建,后毀于兵亂,萬里35年重建,寺有三殿:大佛殿、靈宮殿、寶頂庵正殿,是湘黔桂毗鄰地區(qū)的佛教圣地![詳細]
18、西佛崖石刻
西佛崖石刻
  西佛崖石刻西佛崖石刻位于貴州黎平縣城西隅的西佛崖,西佛崖是明末抗清英雄何騰蛟墓地,歷來為游覽勝地。民國十六年(1927年),湘軍上校周曰癢率部進駐黎平,瞻仰何騰蛟墓。對何公民族氣節(jié)高度贊頌,即題“浩氣常存”四字,并具禮物,親登黎平書法家李伯先生宅,拜請代書。由周出資雇匠,摩刻于西佛崖。四大字為橫行楷書,筆力遒勁灑脫,陰刻于石壁上,每字見方60厘米,兩側(cè)直行小楷陰刻,上首“民國丁卯冬月立”,下首落款:“陸軍上校湘西周曰癢”。整個摩崖題刻長2.75米!昂茪獬4妗蹦ρ轮两裢旰,屬于何騰蛟墓地的附屬文物之一,被列為貴州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黎平茅貢吳文彩墓
  吳文彩,生于清嘉慶三年,茅貢鄉(xiāng)臘洞村人,一生清貧好學,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在侗族民間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侗族戲曲,被后人尊稱為“侗戲鼻祖”。1982年,吳文彩墓被列為貴州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已成為侗戲的歷史見證和侗族風情文化旅游的新亮點,每年都有不少藝苑人士和侗族群眾前來謁拜這位侗族文化藝術(shù)的先驅(qū)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