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免费,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左线,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曰本女人**全视频免费毛片,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 > 吳中區(qū)旅游

吳中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21、靈巖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巖塔
  導(dǎo) 游 位于蘇州城西南約15公里處的靈巖山靈巖寺中。也叫永祚塔,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二年(503年),為木構(gòu)磚塔。兩宋期間重修,明代后期被雷電所毀,現(xiàn)存磚塔為清乾隆十五年(750年)所建。  介 紹 塔平面呈八角形,7級,實心塔,塔壁有多處宋代銘文磚。每層四面辟門,逐層交錯,形式與市內(nèi)的雙塔相同。交 通 可以在吳縣汽車站乘坐開往西山、胥口、光福的中巴,還可以乘公交車直達(dá),蘇州市區(qū)——靈巖山公交線路: 游4:火車站--靈巖山 票價 2元(空調(diào)車3元) 69路:(原91路)石公山風(fēng)景區(qū)--靈巖山 票價 3元 315路:石路 --靈巖山 票價 2元 63路:吳中南站\汽車南站--靈巖山 票價 5元 64路:汽車北站\火車站--靈巖山 票價 5元 65路:人民橋--靈巖山 票價 4元 43路……[詳細(xì)]
太湖西山羅漢寺
  羅漢寺位于蘇州太湖西山秉場村羅漢塢,地處幽谷,為西山景區(qū)僅存的少數(shù)幾個寺廟之一。始建于五代后晉天福二年(937),明洪武初歸并上方寺,明永樂年間僧悟修重修,不久寺廢,明天啟二年覺空禪師來居,寺始興,至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寺得重建成,有《重興古羅漢寺碑記》。清末后漸廢,解放后淪為倉庫,1984年由吳縣園林管理處重建大殿(明灣清乾隆民居拆遷),增建可樂堂、山門,并有專人負(fù)責(zé)看管,對游人開放。相傳吳王曾駐兵于此,故地名“兵場”,后誤寫作“秉場”。羅漢塢以寺而名,峰巒疊翠,果木森森,蔚然成海。寺前溪旁新建有石雕牌坊一座,額枋里刻民國18年(1929)李根源隸書“古羅漢寺”,對聯(lián)“古樹徑通幽,梵音風(fēng)作韻”由沈炳春撰寫。山門正中端坐大肚彌勒佛(布袋和尚),花崗石刻,身背黃袋,笑臉相迎。上有匾額,名……[詳細(xì)]
旺山寶華寺
  寶華寺,又稱智顯禪院,它座落于旺山村薛家灣寶華塢,在吳縣西南三十里處。該寺院始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據(jù)說天監(jiān)二年,有位憨憨尊者,從天竺遠(yuǎn)游震旦,一天路過堯峰,見這兒山勢奇特,展開的山脊,左三右四,像枝盛開的蓮花,心中萬分歡喜,于是就在這兒駐足停留。當(dāng)時這里有位叫吳廣的人,就將自己的宅院捐獻(xiàn)出來給憨憨尊者做了佛寺,這佛寺就叫作“寶林院”。那么寶林院又怎么變成“寶華寺”的呢?原來,蓮花在佛教徒的眼中是純潔的寶花,蓮花的紋飾常被妝點在佛座上,憨憨尊者當(dāng)年在此地駐足立寺,就因為這兒山勢如蓮,五代十國時吳越王就把“寶林院”改成了“寶華寺”。又因為“華”在古代和“花”字相同,從此,這兒的山峰、山塢也就有了寶華山、寶華塢的美稱。宋代,因智顯禪師曾在此居住,因此又有……[詳細(xì)]
蘇州光福寺(銅觀音寺)
  光福寺又名光福講寺,銅觀音寺,臨光福鎮(zhèn)下街而筑。光福寺建于梁朝天監(jiān)二年(503年)是吳地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光福寺前身是私家住宅。據(jù)《吳門表隱》記載:陳黃門侍郎顧氏野王舍宅寺,便有了光福寺,是吳中早期的寺觀園林之一。現(xiàn)存的大雄寶殿及西方殿都是自1993年后陸續(xù)修建。光福寺的布局,以舍利塔為中心,根據(jù)方位和實際地形分布布置建筑。龜山的東部多峻巖,松柏,以游覽部分,西部臨湖是僧人的生活部分,西南背陰向陽,風(fēng)北最佳,辟為崇拜部分,大雄殿和舍利方塔是佛教信徒舉行宗教禮儀的場所,也是寺院核心所在。大殿是佛寺的正殿殿前院中央有一鑄寶鼎,院內(nèi)有一棵明代的香樟樹。大雄殿西側(cè)為西方殿,東側(cè)為碑廊。寺前古橋即為光福寺橋,亦稱大寺橋,香花橋。因與寺前石階連成兩個凹形的軸對稱圖形,民間俗稱“翻轉(zhuǎn)橋”。光福寺橋為梁式石……[詳細(xì)]
木瀆明月寺
  明月寺位于木瀆古鎮(zhèn)山塘街上,從嚴(yán)家花園往東百米遠(yuǎn)遠(yuǎn)望去,那杏黃色的外墻,裊裊飄出的青煙,讓人感受到一種宗教氛圍,頓生肅穆崇仰之情。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僧明智所創(chuàng),明洪武初歸并普賢寺。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僧道根重修!拔母铩敝性鈿,1993年修復(fù)開放。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樹林,每逢初春,“千樹萬樹梨花開”,成為古鎮(zhèn)一景。清李果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之句,傳誦一時。明月寺建筑頗具特色,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藏經(jīng)樓的布局結(jié)構(gòu)與近在咫尺的靈巖山寺相仿。進入山門和天王殿,大肚彌勒一團和氣,端坐正中。四大天王分列兩旁,一個個橫眉豎目,威武猛厲。大雄寶殿是明月寺建筑群的中心,正殿五間,二層翹角飛檐,莊嚴(yán)肅穆,富麗堂皇。大殿中央供奉如來佛,兩側(cè)分別是阿彌陀佛和藥師佛,合稱……[詳細(xì)]
楞嚴(yán)經(jīng)石刻
  楞嚴(yán)經(jīng)石刻位于吳中區(qū)光福鎮(zhèn)司徒廟。獅林寺位于光福下絞村鳳凰山西麓,相傳建于南宋。當(dāng)時,香火極盛,廟宇宏大。清乾隆帝至江南巡視到玄墓山,途徑獅林寺小憩,手書獅林寺御額。光緒年間,住持定元法師時曾中興一時,后日漸衰敗。民國期間尚留金剛殿三間、大雄寶殿五間、觀音殿五間、飛錫堂三間以及廚房等用房二十余間。文革初期,殿宇遭拆,惟有兩部石刻還完整無缺:一部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簡稱《楞嚴(yán)經(jīng)》。一部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jīng)》,簡稱《金剛經(jīng)》!独銍(yán)經(jīng)》全文67000多字,分別刻在84塊青石上。每塊青石長0.95米,寬0.33米。平均每塊刻字800左右。--刻于明朝崇禎年間(1628—1637),清康熙年間賜額。--共分10卷。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昆山人魏肇魯為《楞嚴(yán)經(jīng)》石……[詳細(xì)]
27、包山寺
包山寺
  包山禪寺位于林屋洞西北的包山塢中,據(jù)史志資料記載,該寺初創(chuàng)于南朝之初,初名福愿寺,梁大同二年(536)正式建寺。唐上元九年,唐高宗李治賜該寺名為“顯慶禪寺”;因西山四面為水所包,俗稱包山,該寺又是山上第一大寺,唐肅宗李亨又賜名為包山寺,所在的山塢亦得名為包山塢,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自唐朝至清朝,包山寺代稱江南名剎,高僧輩出,寺院亦經(jīng)歷了多次興廢。解放初包山寺曾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時寺院被毀,1995年開始重建,至1999年秋基本建成,10月23日正式開光。清順治年間,包山寺住持山曉和尚,應(yīng)詔進京主持董鄂妃喪禮的佛寺活動,受到順治皇帝的賞識,得賜御筆“敬佛”二字,成為鎮(zhèn)寺之寶,現(xiàn)在石公山上御墨亭中的“敬佛”碑,即為光緒年間依真臨摩而刻。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為避免蘇州圖書館的……[詳細(xì)]
太湖東山法海寺
  法海寺在莫厘峰西坡下法海塢中,相傳隋代莫厘將軍舍宅所在建,至五代十國時的后梁乾化年間,寺改名祗園。宋大中祥五年(公元1012年),恢復(fù)法海寺舊名。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寺內(nèi)置以銅鐘和銅觀音像。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東山進士吳惠所撰《重建法海寺記》碑豎于山門內(nèi)。明萬歷年間,寺重建天王、彌陀兩殿,稱為“叢林寺”,寺前還豎以華表,規(guī)模不凡。民間傳說,其時大小殿堂、僧寮有一千余間。崇禎年間又重加修葺。法海寺環(huán)境幽絕,殿宇宏大,香火鼎盛,文人墨客多有吟詠。明人吳橋《冬日同王少溪重游法海寺》一詩抒發(fā)了自己睹物思人、感嘆世事滄桑的感傷情懷,詩曰: 歡聚憶當(dāng)年,笙歌到梵筵。 今來人已老,僧寺亦蕭然。 古木荒煙外,寒山落照前。不知方外月,能更幾回圓。相傳法海寺后有“龍宮”遺址,寺前有青、白兩泉,……[詳細(xì)]
29、楞伽寺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楞伽寺塔
  楞伽寺塔俗稱上方塔,位于石湖上方山頂。進入上方山森林公園大門左拐,至山腳拾級而上,便到了楞伽塔院,而楞伽寺早廢。塔始建于隋大業(yè)四年(608年),由吳郡太守李顯所建,因“樹因之最,無過起塔,崇福之重,詎甚建幢”,故“在郡城西山頂上營造七層寶塔,以九舍利置其中,-外重,石槨周護,留諸弗朽,遇劫火而不燒,守諸不移,飄劫水而不易”,塔銘由司戶嚴(yán)德盛撰。但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塔已是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重建的。其后雖經(jīng)歷代修繕,然結(jié)構(gòu)至今仍保持為宋代風(fēng)貌。塔用磚砌,七層八面,塔剎早毀,重修時僅以葫蘆形結(jié)頂,殘高約二十三米。全塔挺拔玲瓏,比例適度。塔底層邊長2.4米,原有副階環(huán)繞,早已圮壞,僅有高約2米的臺基;第二層僅有短檐;第三層以上均有腰檐,平座。塔室呈正方形,無塔心,每層四面辟門,逐層交錯。遠(yuǎn)觀近……[詳細(xì)]
胥口還帶禪寺
  還帶寺座落在胥口香山,面臨太湖。唐代河?xùn)|聞喜人(今山西。┡岫龋ü765-839年)游玩該寺,在觀潮亭旁拾得玉帶三條,設(shè)法歸還失主。事后裴度在貞元五年考中進士,官運逐步高升,歷任四朝宰相。裴度不忘香山寺菩薩靈護,把寺擴建一新,并改為“還帶寺”。從此香火旺盛,經(jīng)久不息。李根源隸書“還帶觀潮”碑刻在亭內(nèi)更添光彩。憑欄眺望太湖,風(fēng)靜湖面如鏡,浪起波濤滾滾,七十二峰出沒煙霧。元末明初時代的賈仲明再次把這段故事編成了戲劇《山神廟裴度還帶》,也稱《裴度還帶》。故事說,裴度尚未入仕時,有相面人觀其貌,判斷他必定短命,而且會遭受飛來橫禍而死。裴度不以為然,一笑置之。后來,裴度無意中拾得一件傳家寶物——金玉帶,但他拾金不昧,物歸原主,因此救了三條人命,不但免遭橫死,而且得中狀元,成為一代名臣,頤養(yǎng)天年。明代……[詳細(xì)]
31、搖城遺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搖城遺址
  搖城遺址位于車坊大姚村的大姚山!对浇^書》載:“搖城者,吳王子居焉。后越搖王居之”。大姚山是古搖城的一部分,搖城是春秋時期的一處封邑,初有吳王子受封于此,吳國滅亡之后,又成為越王搖的封地。吳王子和越王搖都是享世卿世祿的王室宗親,他們的受封,正是吳越兩國繼承西周分封制度的實例,受封者不僅得到財產(chǎn),還得到封邑,包括土地,甚至包括人口。越滅吳后,越搖王居住于這座最初由吳王子居住的古城,“城”也因搖王而得名。越王搖在這里還曾開鑿過“通江”,并借以攻伐過上舍君。《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楚威王時興兵“大敗越,殺王無疆,盡取故吳地至浙江……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服朝于楚”。搖王世世相襲,后又“佐諸侯平秦,漢高祖復(fù)以搖為越王,以奉越后。東越,閩君,皆其后”。搖字母余,安朱之子,已姓顧,是……[詳細(xì)]
穹窿山寧邦寺
  據(jù)史料記載,寧邦寺始建于梁代,當(dāng)時稱“海云禪院”,重建于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抗金英雄岳飛被秦檜謀害后,同為抗金名將的韓世忠看破朝廷的腐敗,奸臣當(dāng)?shù)赖木置,便隱退在蘇州市的滄浪亭,他的六位部將也隨之來到蘇州,在穹窿山隱居參禪。他們雖然離開了朝廷,但依舊希望國家和平安寧,因此將“海云禪院”改稱“寧邦寺”。隨著歷史的變遷,寧邦寺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劫難,近幾年來,在政府的關(guān)心和支持下,寧邦寺修葺一新,以嶄新的面貌展示給十方信眾。從山門殿到山頂?shù)溺姌牵灿信_階578級,落差達(dá)百余米。這在蘇州是絕無僅有的,在國內(nèi)也比較少見。寧邦寺內(nèi)擁有長18.8米,高3.8米江南地區(qū)最大的唐彩大臥佛。山頂?shù)膶幇罹,海拔?88米。這里是觀太湖美景的最佳位置,寧邦精舍內(nèi)設(shè)有茶室,可以供游客品茶觀景。景區(qū)地址:江蘇省蘇……[詳細(xì)]
木瀆古松園(蔡少漁舊宅)
  山塘街鷺飛橋東五十步有古松園。其建筑布局為前宅后園,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風(fēng)格。宅內(nèi)各處建筑古樸雅致,雕刻十分精細(xì),有一定的藝術(shù)和文化價值,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后園有一株明代羅漢松,蒼翠虬勁,姿態(tài)優(yōu)美,古松園即因此松而名。古松園為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所建。蔡少漁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貨生意,發(fā)達(dá)回鄉(xiāng)造屋置地,良田萬頃。蔡少漁與嚴(yán)國馨(嚴(yán)家淦祖父)、鄭齡九、徐鳳樓三家合稱木瀆“四大富翁”,富甲一方.穿過門廳,進入天井,回首可見磚雕門樓。門樓上、下坊分別刻有“老子西游入關(guān)”、“瘋僧掃秦”、“將相和”、“截江奪斗”、“張羽傳書”、“寧戚飯!钡纫唤M歷史故事人物。字枋為“明德惟馨”,兩側(cè)兜肚分別為“張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尤其“張良拾履”中的拱橋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詳細(xì)]
諸公井亭
  諸公井亭位于東山鎮(zhèn)西街。井成于明代,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旱,太湖涸,東山居民用水發(fā)生困難,時里中父老倡議募金挖井,以解水荒。迨井建成,周圍居民得益匪淺,為紀(jì)念創(chuàng)建父老和捐金者,命名“諸公井”,以志不忘。井亭建于清代。東山舊俗中,以正月上旬出“猛將會”最為熱鬧。東山人稱猛將神為“會”,非常信奉。據(jù)《畿輔通志》云:“劉猛將軍,名承宗,廣東吳川縣人,元末,官指揮使。江淮蝗旱,督兵逐捕。后元亡,自沉于河,土人祀之!鼻逵赫(1724年),有旨祭劉承宗于各省府州縣,神因能驅(qū)蝗,且載在《大清會典》列為祭典,故代代相傳,被民間供奉為“益民之神”。初東山欲塑猛將神像,苦不得其容,神乃顯圣,作孩童像。像既塑成,抬過街西梢諸公井時,抬者將神像置井圈上,略作小憩,再抬卻重不能移,知神意在此受享,即就……[詳細(xì)]
太湖西山禹王廟
  禹王廟位于蘇州市吳中區(qū)金庭鎮(zhèn)衙甪里村,在甪里古村北端三面臨湖的甪里洲。景區(qū)占地五十畝,由山門、牌坊、梨云亭、大禹像、太平軍土城遺址、禹王殿、財神殿、天妃宮、古碼頭等組成。禹王廟是西山島民為紀(jì)念治水有功的大禹而建立的祠廟。西山禹王廟現(xiàn)為太湖中僅存的一座禹王廟,1984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禹王廟有大殿三間,楠木梁柱,高10米,單檐歇山式,四只戧角,正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青石御路一方,為明代遺物,刻雙龍戲珠。廟旁石碑題字“萬頃波濤一望收”,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胡厥文書。廟四周,湖山毓秀,廟旁地上,有菜籽大小的鐵色砂粒,是傳說中大禹鑄鐵釜、斬妖龍時留下的。國民黨元老李根源曾這樣評價禹王廟,“甪里洲三面臨水,山水秀聚,超軼塵凡,當(dāng)為湖中名勝第一! 禹王廟歷史悠久,據(jù)史料記載,最早修建于梁代,距今已……[詳細(xì)]
寂鑒寺石殿
  寂鑒寺石殿位于蘇州城西12公里處吳縣藏書鎮(zhèn)(善人橋)北天池山。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建。寺平面呈橢圓形,山門兩側(cè)依山鑿筑有仿木構(gòu)石屋極樂園與兜率宮,分別為重檐歇山頂和單檐歇山頂。寂鑒寺石殿名為西天寺,南向,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明間后部突出,故石殿平面呈“凸”字形,宋代稱之為“0屋”。石殿緊挨山崖,仿木構(gòu),無斗拱,單檐歇山頂。元至正十七年(1357),僧道在創(chuàng)建寂鑒禪庵,后經(jīng)重修,改為寂鑒寺。石殿、佛龕及造像建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至二十三年(1363)。寺南山門東西兩側(cè)各有石龕一座,分別題為“兜率宮”、“極樂園”,均依山巖建筑,面闊1間,仿木結(jié)構(gòu),歇山頂抱廈式。龕內(nèi)各以整塊山巖雕刻立佛一尊,東龕為彌勒佛,西龕為阿彌陀佛。佛像高3.25米,線條粗獷,方面大耳。西龕內(nèi)嵌有鐫刻建造年代和施……[詳細(xì)]
37、圣恩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圣恩寺
  導(dǎo) 游 坐落于光福鄧尉山(玄墓山)南麓,始建于宋寶佑年間,為佛教南宗發(fā)祥地,清康熙、乾隆到光福探梅多次駐足于此! 介 紹 現(xiàn)寺中尚存石坊、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閣、齋堂等古建筑,現(xiàn)存結(jié)構(gòu)比較完整、規(guī)模較宏偉的一處佛教寺院。 現(xiàn)寺內(nèi)住持傳至融宗大師,已有五十余代。寺內(nèi)塑有四大天王、釋迦牟尼等金身佛像,還保存反映該寺歷史的明、清碑刻各兩塊。  交 通 從火車站坐64路(4元)大約花1個小時15分鐘到達(dá)光福,或從吳中汽車站乘43、63路到光福,12-18分鐘一班,票價5元。鎮(zhèn)上交通工具為機動三輪車,起步價5元。江蘇蘇州……[詳細(xì)]
38、文徵明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徵明墓
  文徵明墓文徵明墓,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詔。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繪畫上,師法沈周,典雅秀麗,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在書法上與祝允明、王寵并譽為“吳中三家”。文徵明墓位于蘇州市相城區(qū)元和鎮(zhèn)文陵村,掩隱在一片郁郁蔥蔥的香樟、柏樹林中。墓前有一呈半月形的照池,猶如墨池,故墓地像一塊端硯。墓地還有象征“印”的土丘、象征“墨”的石柱、象征“筆”的墓道、象征“硯”的青方石。墓道兩邊還分列著四尊石獸。墓前石坪居中處豎立著一塊寫有“明公文徵明之墓”的高大墓碑,黑底紅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墓碑后即是由青石墓圍護衛(wèi)的文氏墓冢,……[詳細(xì)]
石壁永慧禪寺
  江蘇永慧禪寺,又名石壁寺,因寺廟背靠一塊百仞石壁而得名,現(xiàn)屬凈土宗所轄,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光福鎮(zhèn)。寺中主持,均從靈巖山佛學(xué)院中來。據(jù)說原先卻是臨濟宗的道場,山上現(xiàn)存有數(shù)處臨濟宗大師的墓址。臨濟宗是禪宗五宗二派之一,對待前來參學(xué)的人采用棒打、聲喝等方法,有著直截痛快,雷厲風(fēng)行的風(fēng)格,因此有“臨濟將軍”之稱,憨山大概也是臨濟宗的禪僧。寺踞山巔,掩映在森森古木之中,主建筑“大雄殿”匾額為趙樸初手書。寺后石壁多摩崖石刻,著名的有朱德的老師李根源、李的老師孫光庭、晚清封疆大吏陳夔龍、海派大畫家吳湖帆諸人的題詩,皆言志、紀(jì)游、懷古之作。最奇的是石壁上生長著一棵罕見的奇樹——石楠,樹齡三百余年,它的根屈曲盤旋,宛若螭龍一般,吸附在石壁之上,人稱“睡龍”,其實不妨徑稱“蟠螭”——蟠曲的螭龍,才與蟠螭山名……[詳細(xì)]
張陵公園
  張陵公園,俗稱張陵山,位于鎮(zhèn)西南1.5公里處,相傳為漢丞相張蒼之墓。在張陵山?jīng)]有發(fā)現(xiàn)張蒼的墓葬,卻發(fā)現(xiàn)不少文物。沿甫澄北路向南到東莊浜,可見一座高高的土丘,那就是張陵山內(nèi)部于張陵公園正中。張陵公園內(nèi)尚有二十四孝宮、釣魚潭、西面廳、兒童動物樂園等供游人玩賞。公園大門朝南,門樓重檐戧角,門前有一對石獅。東側(cè)立前“張陵山遺址”文物保護單位石碑。從圓洞門進園,沿徑可上山。園西為釣魚潭。北為二十四孝宮,宮東是兒童動物樂園,宮西為城隍廟。全園地勢開闊,有山有池,遍地芳草綠樹,是假日休閑的好去處。張陵山的得名,據(jù)《吳郡甫里志》記載,與西漢丞相張蒼有關(guān)。張蒼,河南陽武縣人。原為秦代御史,后歸漢。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因參加平定燕王臧荼的叛亂有功,封北平侯。漢文帝前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嬰去世,……[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