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是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廣東省惠州市豐山公園內(nèi)。紀念碑建于1984年12月,一說是為了紀念在東江地區(qū)的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另一說是為了祭奠陣亡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成員而建,并在1990年7月列入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此碑占地1.5萬平方米,高16.7米,碑身寬1.8米,底座寬6.4米,碑前有六尊人物雕像,碑后有一面浮雕墻。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占地1.5萬平方米,高16.7米,碑身寬1.8米,底座寬6.4米;碑的正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聶榮臻題寫的碑名,另外三面有紅棉、青松和翠柏的圖案。碑座有銅鑄的楷書碑文,講述東江地區(qū)人民從-戰(zhàn)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對……[詳細] |
惠州元妙觀,位于惠州西湖之平湖北岸。是中國三大著名道觀之一,又是中國二十三間著名道觀之一。1993年惠州市道教協(xié)會成立,以元妙觀為會址。創(chuàng)始建于唐代貞觀七年(633)初名天慶觀天寶七年(742)擴建后改名朝元觀,后又改稱開元觀;宋代屢有興廢;元代元貞二年(1296)重修,始稱元妙觀;明代天統(tǒng)、天順和清代康熙、光緒年間均有修建。始建以來幾經(jīng)興廢,元代晚期最為興旺,“橫流重檐,涂飾壯麗,像座威儀”。門前有塊“九紫”碑寓示“紫氣東來”的意思。觀內(nèi)分前后兩殿,前為玉皇殿,后為三清寶殿,兩殿以天井相隔,依走廊相通。相傳由“六橋”中的迎仙橋赴元妙觀接神迎仙,可心想事成。元妙觀經(jīng)歷千余年的滄桑巨變,留存的古……[詳細] |
惠州市中山紀念堂位于惠州市惠城區(qū)中山公園。2007年重新修繕。1978年7月被公布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辛亥革命前,孫中山派員到惠州,先后組織發(fā)動反清的三洲田起義和七女湖起義。20世紀20年代多次率聯(lián)軍討伐盤踞廣東的陳炯明叛軍,先后6次親赴惠州前線指揮戰(zhàn)斗。為紀念孫中山,1928年惠州第一公園改為“中山公園”。1937年在公園內(nèi)建中山紀念堂。中山公園南面成十字交叉的兩條街道(路)名,分別改為中山東、西路,中山南、北路。2007年重新修繕。1978年7月被公布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葜菔菍O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基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為了推翻清王朝統(tǒng)治,曾兩次派員到惠州組織發(fā)動了三洲田起義……[詳細] |
時代:民國惠州留丹亭,位于惠州市市區(qū)西湖點翠洲。民國2年()為紀念辛亥惠州“馬安之役”犧牲的陳經(jīng)等15名烈士而建。亭名“留丹”,取文天祥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意。1916年改亭為閣,1927年閣壞,改為中山亭,1935年重筑亭,仍名“留丹”,又名“烈士亭”。1959年,又改亭為閣,面積380平方米,平面呈“工”字形,閣頂以莊重大方的歇山造與坡度平緩的卷棚式相結(jié)合,閣內(nèi)游廊環(huán)通,白石欄、黃桂落、紅墻碧瓦,整座建筑掩映于扶疏綠葉之中。正門木匾“留丹亭”三字為廖承志手書。門前木刻楹聯(lián):“殿角生微涼,呼吸湖光飲山綠;天地有正氣,留取丹心照汗青!甭(lián)語乃東莞學者陳荊鴻集蘇東坡、文天祥……[詳細] |
羅岡圍位于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zhèn)范和村委會南門村,建于清代。該圍坐東北向西南,平面呈矩形,南門至北門總進深90.15米,東門至西門總面寬90.65米。-四面由108間單棟建筑分成四排圍成一個“口”字,每排中間第一層置門洞,以所對應的方向分別稱之為東、南、西、北圍門,門上的第二層為高出的望樓并在其上置神龕。圍內(nèi)建筑由南北門中軸左右對稱六縱列座坐東北向西南的房屋組成,每縱列有前后相接的上三間下兩廊(爬獅式)的八個單元。建筑均為磚木結(jié)構(gòu),布瓦硬山頂。東西、南北門之間置3.3米寬河卵石巷道相通,其他各列建筑之間置1.5米至2.6米寬的河卵石巷道分隔。南門外置一近似半圓形的甕城,稱之為“籮耳”,甕城內(nèi)……[詳細] |
廖氏宗祠座落在龍門縣龍華鎮(zhèn)功武村。建于清末,平面為四進院落式布局,坐東南向西北。面寬19.6米、總進深52.3米。正門前面為廣場,廣場前砌長方形的照壁,照壁前有一口池塘。占地面積共1400平方米。頭門門額置“廖氏宗祠”字,楷書陽刻。兩側(cè)封火山墻,硬山頂,龍船式脊塑有人物花草、鰲魚塑雕,還有檐口置綠色的瓷質(zhì)獅子。門內(nèi)正中設一木隔屏風。柱梁間刻有姜太公訪功吉、八仙鬧海、穆桂英掛帥以及花木浮雕,形神兼?zhèn),呼之欲出。地面鋪設紅色方磚(邊長均為37厘米)。兩側(cè)設套間。二進中間是一座四柱歇山頂香亭。亭內(nèi)鋪紅色灰地面,用線界成方磚樣,地面十分光滑。亭頂瓦脊塑麒麟、花鳥灰塑。亭旁種有花木,頗有意趣。左右為廊![詳細] |
窯頭山窯位于惠州市東平窯頭山,北面有東江,西南為西枝江。年代為北宋。1976年發(fā)掘。堆積物厚達5米多。清理窯一座,為斜坡階級式龍窯,殘長4.69米,寬2.76米~3.16米,殘高1.6米,窯室用雙隅磚平放順砌,窯底用黃褐色沙土夯打。窯內(nèi)堆積分七層,在第二層出土了210公斤銅錢。遺物有窯具和瓷器。窯具及制作用具有匣缽、墊餅、墊環(huán)、試片、擂缽、坎臼和桿、銅片等。瓷器有碗、碟、盞、杯、盅、罐、壺、瓶、爐、器蓋、枕、小狗及一些雕塑等,釉色以青釉為主,還有醬褐釉,醬黑釉、青白釉及少量白釉。器表裝飾有印花、刻劃、雕塑、鏤孔等,花紋有纏枝菊花、纏枝牡丹花、卷草、蕉葉和凸雕蓮瓣紋等。出土的銅錢最晚為南宋“建炎……[詳細] |
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惠州市城區(qū)橋西北門渡口所左側(cè)的五眼橋。為紀念東征軍在攻克惠州城戰(zhàn)斗中犧牲的241名官兵而建。紀念碑高約5米,由碑座和碑身兩部分組成,周圍以炮彈模型作圍欄,炮彈間用鐵鏈相連。碑身為花崗巖石,長條方形,正面陰刻“黃埔軍官學校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楷書大字系林振雄題;碑座四周嵌四塊石碑,前后兩塊為大理石,前面刻黃埔軍官學校校長蔣中正親筆手書“精神不朽”,后面刻黃埔軍官學校教育長林振雄題字“氣壯西湖”。左右兩塊墨石均刻有此役犧牲的烈士英名,其中有中將劉堯宸等。該碑解放初被毀,1992年10月,惠州市人民政府在五眼橋東側(cè)依原碑模式復建此碑,以彰先烈之精神。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19……[詳細] |
惠陽農(nóng)民協(xié)會舊址位于惠州市市區(qū)都市巷13號。舊址為何姓住房,三進院落式,建于清道光年間。 1925年底,國民革命軍肅清了東江的反動勢力。國民政府任命周恩來為東江各屬行政委員,負責惠、潮、梅三個地區(qū)的行政領導。東江各地的工農(nóng)群眾運動蓬勃發(fā)展;蓐柨h農(nóng)民協(xié)會在省農(nóng)會的具體指導下,于1925年11月16日成立朱觀喜為農(nóng)會委員長,戴云昭為副委員長,何聰為秘書,林喜、黃星南、余子光、何有等為執(zhí)行委員。以此為會址。不久,惠州的各行業(yè)工會也紛紛成立。1926年春,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廣東省農(nóng)民協(xié)會在惠州設立辦事處,辦公地點也在此處。 1978年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廣東惠州中山公園(原名惠州第一公園)位于惠州市的木余山,全園坐北向南,占地30,000平方米,建園于1920年代。民國14年(1925年)10月,北伐的東征軍攻陷惠州,蔣介石﹑-以及蘇聯(lián)顧問羅加覺夫在此園右側(cè)“望野亭”前廣場召開軍-大歡大會和追悼陣亡將士大會。民國17年(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中山公園”。民國27年(1938年)在園內(nèi)北端建造“中山紀念堂”。1987年矗立孫中山先生全身銅像,以紀念他的誕辰120周年。其他建設包括“廖仲愷先生紀念碑石”﹑“舊城墻遺址”等,該公園是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飛鵝嶺見證了國民革命軍東征的歷史,留下了孫中山、周恩來等偉人和革命將領的足跡,留下了東征戰(zhàn)士英勇殺敵的豪情和熱血。飛鵝嶺是國民革命軍東征在惠州的重要遺跡。為了紀念國民革命軍東征,緬懷革命先輩偉業(yè),新中國成立后,惠州市政府對東征遺址進行重點保護。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在飛鵝嶺種植大量樹木花草,隨后將飛鵝嶺辟為城市公園。1984年將其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市政府在飛鵝嶺樹立國民革命軍東征戰(zhàn)士群像,并在登山樓上開設一間東征史料陳列室![詳細] |
黃氏祖居位于金帶街54號,占地221平方米,二進式結(jié)構(gòu),院中左廂房保存一口明代水井,水井欄用紅沙巖雋刻而成,經(jīng)數(shù)百年的磨損,已凹凸不平,但保存完好無裂痕。此屋后西南是張屋后門,水井常年不干,井水清澈透涼,現(xiàn)還能飲用。在古民居中保存如此完好明代古井,實屬罕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