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文廟AAA 武宣文廟即孔廟文廟,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又名“黌宮”、“孔廟”。位于武宣縣城南街一巷,是廣西僅存兩座專門祭孔的廟宇之一,武宣縣最早興學立教之地(不久也將成為華南著名的旅游勝地)。始建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距今已有560多年歷史。199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由政府主導、社會各界人士捐資,共投資2500萬元修復和完善,已經完全恢復原貌。文廟座北朝南,磚木結構,朱--墻,占地5000平方米。布局講究,中軸線由欞星門、狀元橋、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尊經閣組成,還有禮門、義路、戟門、左右?guī)、名宦祠、鄉(xiāng)賢祠、明倫堂、東西兩廡、東西齋和武皇殿等附設建筑,富麗……[詳細] |
年代:南宋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來賓市興賓區(qū)城廂鎮(zhèn)二溝村南面約500米紅水河中心的蓬萊洲蓬萊洲系紅水河中的一座孤島,宋理宗景定年間為了抵御蒙古軍隊的進攻移治至此。在蓬萊洲南畔東端石壁上有一方象州故治修城碑,碑高2.33米、寬1.79米、字徑0.11米,共219字,系摹顏歐體。書法遒勁,刻工精致。碑身飾云龍紋,碑無題額,無撰文人、書丹者及刻工者姓名,亦無刻碑時間。碑文清楚,紋飾清晰,無風化痕跡,保存完好。碑文內容記述了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南宋王朝為抵御蒙古軍隊對西南防線的進攻,廣西經略使朱祀孫遵賈似道之命,率部修筑蓬萊洲象州州城的經過。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象州州治從陽壽縣(今象……[詳細] |
年代:西漢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來賓市象州縣大樂鎮(zhèn)嶺南村西南面800米處的丘陵上嶺南漢墓群是桂中地區(qū)為數不多的一處大型西漢古墓群。1981年自治區(qū)文物普查時發(fā)現。主要分布于象州縣大樂鎮(zhèn)嶺南村東、西、南面,由115座漢墓構成,總面積為1098065.74㎡。墓葬封土堆呈半圓形,直徑多在5-10米之間,高1.2米以上,大多數古墓封土完好。1985年對5座墓葬進行搶救發(fā)掘,出土了施釉陶缽、陶紡輪、鐵器、五銖錢等器物。陶罐的紋飾有直線紋和方格紋,花紋美觀大方;紡--小略有不同,開臺算珠,多數為素面,有的有兩道直線紋飾,制作精細。這些文物為后人了解象州古代文明進程提供了依據。嶺南漢墓出土的文物,與中原地區(qū)……[詳細] |
王二東漢墓群是金秀瑤族自治縣至今發(fā)現的最大的東漢墓葬群。1981年10月自治區(qū)文物隊普查時,探明漢代墓群共34座(其中2座屬象州縣地域),分布面積約6000平方米,地形為丘陵地帶,黃粘土質,墓葬封土堆直徑4-11米,墓高0.8-1米。1992、2007年先后兩次對6座墓葬進行搶救性發(fā)掘。出土了陶罐、陶碗、陶屋、陶壺、陶缽、井亭、熏爐、灶、燈、紡輪、鐵釜、青銅碗壺、石球等50多件陪葬器物。出土的陪葬器物對于研究廣西社會發(fā)展史及金秀瑤族自治縣古代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出土器物現藏金秀瑤族自治縣博物館。2000年7月19日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莫氏祠堂位于土司衙門東側20米處,占地147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后毀于兵燹,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祠堂分前、中、后三進,祠門院前豎立巨幅照壁,左右為門房,門楣上分別浮雕“本支百世”“列國一同”八個大字。進門房是大院。一進是正門;二進為正廳,兩側分別設有客房,前后鏤金花窗,工藝精巧,裝飾豪華;三進安放莫氏歷代宗親牌位。祠堂整體造型與衙門相對稱協調,具有獨特的建筑藝術風格。196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將莫氏祠堂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象州縣城南約2公里處。是廣西目前已發(fā)現的最大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之一。遺址南至南沙灣三溝,北至象州鎮(zhèn)二溝,西至柳州河東岸,東至方家坪舊屋東北沖槽,南北長約150米,東西寬約100米,層高約1~1.5米?梢娐菸嚉、蚌殼、脊椎動物骨骼的化石以及夾砂陶片、石斧、石奔等石器,石器多呈扇形、舌形、三角形。該貝丘遺址是目前廣西已發(fā)現的分布在最北面的新石器時代的河旁臺地貝丘遺址,距今約一萬年,對研究古人類發(fā)展史具有重要意義。……[詳細] |
原稱三清閣,后改稱三界廟。位于衙署右側、翠屏山右山腳下,坐南朝北,由五座建筑物構成,雕工精美,這些建筑均為珍木構架。廟門廊檐以兩根石柱支撐,石柱高5.6米,柱腳為青石盤,進入大門,便是戲臺。戲臺下為四方院落,可供觀眾看戲。院落南面是正堂大殿,建筑面積為168平方米。殿中央有神臺,置三界公等神像。神臺前面是行香祭祀場所,種植的松柏、石榴已經有300多歲。整座三界廟占地3畝。三界廟已于2003年重新對外開放,香客眾多,香火極為興旺![詳細] |
陳鴻慶住宅建于1870年,位于東鄉(xiāng)長塘村,座東向西,占地面積50畝,建筑面積為30畝,房屋88間,屬青磚,泥磚,木料,青瓦等綜合結構。整座建筑群布局合理,具有傳統的南方古代建筑群的特色,建筑構件裝飾雕龍畫鳳,游魚花鳥,卷草纏枝等彩雕圖案,栩栩如生。整座建筑現仍屬其后裔居住,所以建筑體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等研究價值,能體現出武宣縣古民居群,民族傳統建筑群的代表性建筑。保護范圍:以故居主體建筑四周圍墻墻基為基線,向四周外延5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外延15米范圍內![詳細] |
帽合山巖畫位于金秀瑤族自治縣桐木鎮(zhèn),巖畫東西寬約8.7米、高約2.2米,用紅色顏料繪成,畫面以人像為主,還有馬、龍、星、鳥、怪獸、云形、圓圈、似文字符號等圖像。根據巖畫人像裝飾及頭頂的盤狀包頭分析,巖畫可能為當地瑤族所繪,巖畫內容與宗教祭祀禮儀有關,繪制年代學界傾向于明代。馬山巖畫僅見一陰刻的手掌印,生動形象![詳細] |
白虎山石刻白虎山石刻在河里鄉(xiāng)村后面的白虎山崖上。刻有“吉星”2個宋體大字,字高1.7米,寬1.5米,筆勢蒼勁,題寫者何氏,刻石年代未詳。據《遷江縣志》(民國版)對此石刻的記載:“土人以其形如虎,恐于河里風水有礙,特刻‘吉星’二字于山之峭壁,字體大若三尺有奇,因而更名吉星”![詳細] |
武宣將軍第,亦稱劉氏古莊園。位于河馬鄉(xiāng)蓮塘村,始建于清嘉慶6年(公元1742年),占地面積12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1000平方米。沿武宣至平南二級路到東鄉(xiāng)華樂路口往河馬方向沿柏油路走右邊田間可見。其共有清代、民國兩處莊園。清莊園位于武宣縣東鄉(xiāng)鎮(zhèn)下蓮塘村,住宅在蓮藕塘的下方,故名下蓮塘村,又稱蓮塘寨,距縣城31公里,距國家2a級自然風景區(qū)百崖大峽谷公路1公里,背靠金龍廟。古莊園整體基本保存完好。古莊園按照中國傳統的四合式院落的平房建筑,呈長方形布局,座北朝南,采用九廳十八井,分為主、副、人行巷道三位一體統一協調的格式建造,首廳門前設大院,兩側的房屋與主體的九廳十八井互相通連。房屋系青磚、青……[詳細] |
韋天強故居年代為民國,位于東鄉(xiāng)鎮(zhèn)平嶺村民委上平嶺村。韋天強故居為武宣縣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仙城書院位于武宣縣城黔路42號,年代為清。仙城書院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武宣近代建筑(包括劉炳宇莊園、郭松年莊園、黃肇熙莊園)位于武宣縣東鄉(xiāng)鎮(zhèn)河馬村委下蓮塘村、桐嶺鎮(zhèn)石崗村委雅崗村、二塘鎮(zhèn)樟村村委樟村,年代為民國。武宣近代建筑為第七批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位于廣西來賓市興賓區(qū)橋鞏鄉(xiāng)合隆村南0.5公里處的麒麟山,有一個重要的考古發(fā)現地——麒麟山人遺址,也被稱為“卡姆頭洞”(壯語)。這個洞穴在1956年的一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野外調查中被發(fā)現,當時科研團隊在里面發(fā)現了一具人類頭骨、粗糙的石器和人工打制的石片。這些發(fā)現被記錄在1959年3月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刊物上,由賈蘭坡和吳汝康兩位著名的古人類學家在論文《廣西來賓麒麟山人類頭骨化石》中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根據他們的研究,麒麟山人化石屬于一個男性老年個體,屬于新人類型,而遺址則被定為舊石器時代的晚期。這一發(fā)現意義重大,它揭示了在距今3.6萬年前,興賓區(qū)的遠古人類已經存在,并在這里居住、活……[詳細] |
武宣北門城樓位于縣城老北街北門上,俗稱北樓,城北門亦稱尚武門。北樓始建于明代初期,原武宣縣城在今縣城東南二十里的舊縣村,明洪武三年(1370年)議遷今治,先筑土城,到成化年間改為磚墻,城墻高二丈、寬一丈三尺,周圍二百九十三丈,炮臺十一門、垛口七百五十八門,四周濠溝寬一丈五尺,深四尺。明宣德六年正式遷縣城即今址,縣城建有東南西北城門樓,前清在各城門樓設兵馬司,各門樓駐兵10名。明崇禎八年(1635)年把二帝廟神位遷入北樓。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知縣翁年倫把北樓作為縣義學,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為養(yǎng)濟院以棲流犯,同時義學中止。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修。民國初年在北樓設民團局,民國二……[詳細] |
白虎山摩崖石刻位于忻城縣古蓬鎮(zhèn)凌頭村周安屯,年代為明清,白虎山摩崖石刻為忻城縣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溯河碼頭遺址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 1868年)的嶺南鎮(zhèn)溯河碼頭,位于市城西北 3公里處,南靠紅水河。此處曾是忻城、遷江縣交界處。水路上至都安,下達梧州、廣州等商埠。這里曾成為合山方圓數百里的商品集散地。 2013年 6月 19日列為合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 12月 8日列為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獨鰲山摩崖石刻位于象州縣中平鎮(zhèn)良山村,年代為清。獨鰲山摩崖石刻為第七批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高山韋公祠位于金秀縣桐木鎮(zhèn)太山村太山屯,年代為清。高山韋公祠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