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伏羲陵景區(qū)AAAA 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廟,位于河南省淮陽縣城北1.5公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18大名陵之一。因其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廟,故稱“天下第一陵”。1997年6月2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同志參觀太昊陵后,欣然題寫“羲皇故都”四個大字。太昊伏羲陵該陵廟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數(shù)理興建,是中國帝王陵廟中大規(guī)模宮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廟南北長750米.占地875畝。分外城、內(nèi)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有三殿、兩樓、兩廊、兩坊、一臺、一壇、一亭、一祠、一堂、一園、七觀、十六門。幾十座建筑主要貫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軸線上,如果把南北大門層層打開,可從南面第一道門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詳細] |
周口弦歌臺AAA 弦歌臺在縣城西南隅湖中,臺高3米,整個建筑屹立于水中高臺上。原為東漢靈帝時陳王劉寵的苑臺,唐開元中(720年左右),為紀念孔子厄于陳,移孔子廟于上,故又稱“絕糧祠”“厄臺”。1962年4月被淮陽縣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漢書·孝明八王列傳》載:陳王寵(劉寵)善-射,中平(180年左右)中,黃巾賊起,郡縣皆棄城走。寵有強-數(shù)千張,出軍都亭,國人聞王善射,不敢反,故陳獨得完,百姓歸之者眾十余萬人!短藉居钣洝份d:“有陳王-臺,開元中移孔子廟于其上!鼻屙樦巍蛾愔葜尽份d:“厄臺,在州城外西南隅,世傳為孔子絕糧處。明成化六年(……[詳細] |
平糧臺古城遺址AA 平糧臺古城遺址位于淮陽縣城東南4公里的大連鄉(xiāng)大朱莊西南隅,占地面積一百余畝,高二丈,俗稱平糧臺、平糧冢、貯糧臺,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保護最完好的46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古城遺址。它發(fā)掘于1979年,消息一經(jīng)披露《人民日報》、《光明報》、《河南日報》、香港《大公報》、新華社等數(shù)十家海內(nèi)外新聞媒體爭相報道,曾轟動一時,震驚世界。春秋時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之《陳風·宛丘》曾描述過這里的動人景象:“子之蕩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财鋼艄,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财鋼艄,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本褪钦f,……[詳細] |
雙冢遺址位于縣城東南王店鄉(xiāng)雙冢村北側(cè),北距平糧臺古城址1.5公里,東臨蔡河,是一處含有龍山、二里頭、商文化遺址,1962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兩冢一高20米,一高16米,面積約5740平方米,系夯土筑成。冢下為范圍較廣的古文化遺址,面積約5.28萬平方米,平均文化層深度在5米左右。遺址內(nèi)遺物豐富,冢東南有紅燒土房基面。是一處人口稠密,規(guī)模較大的古代村落遺址。1972年后,出土有陶紡輪、陶網(wǎng)墜、石鏟、石斧、石錛,并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鹿角、蚌殼、豬、羊、狗、牛的骨骼。陶器殘片能看出器形的有:龍山文化時期缽形鼎、侈口甗等;二里頭文化時期的鼎、甗;商代大口尊、卷沿甕等。民國5年(1916年)《淮陽縣志……[詳細] |
劉崇墓位于淮陽縣城北關(guān)環(huán)城路南側(cè)。1988年—11月由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淮陽縣博物館聯(lián)合發(fā)掘。為一座帶回廊的多室漢代磚古墓,有斜坡墓道,墓向東西向,東西長28.3米,南北寬18.2米。僅墓室占地面積就達515平方米,該墓由前室、后室、主室、左右耳室及四周回廊上七小室組成,墓室內(nèi)壁有數(shù)種花紋磚堆砌,整個墓室猶如一座“地下迷宮”,是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東漢磚石墓之一。墓門和主室用青石堆砌,墓門線刻卷草紋,其它墓室及回廊是由特制的16種不同形狀、不同花紋的磚砌成。有兩個墓室為穹隆頂,結(jié)構(gòu)非常考究,專家們稱這種建筑方式在古墓中是罕見的。在燈光照耀下,可見回廊的不少壁磚上戳印有“安君壽壁”字樣。從墓……[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