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大學教舍樓:位于益陽市赫山區(qū)的市中心,市第一中學校內(nèi)的獅子山山頂,與西、北向的教師宿舍樓呈三角形分布。這里地勢較高,四周視野開闊,樹木茂盛,環(huán)境幽靜。其東緊鄰康富北路,南為長益公路,沿路西南向數(shù)十米即到秀峰公園的北大門,入內(nèi)有青山湖泊,亭閣橋梁等,是市民休閑、娛樂、鍛煉的場所;西靠原市委大院,距市佛教中心、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白鹿寺、棲霞寺、裴公亭約600米;北為一中校區(qū),現(xiàn)可容納學生3000余人,距資江約500米,整體風格與信義大學建筑群極為協(xié)調(diào)。1906年,湘中信義會挪威差會,在益陽縣城對河桃花侖獅子山購地,創(chuàng)辦“信義中學堂”,開始建筑校舍。1952年9月,“信義中學”正式由人民政府接收,……[詳細] |
羊舞嶺窯址時代為元。位于湖南省益陽縣羊舞嶺鄉(xiāng),此為省內(nèi)重要的元代窯址之一。此遺址南北長約300余米,窯具堆積如山,廢品極少。胎呈瓷白色,少部分微黑,胎壁很薄,器底不厚,釉色乳白,白中泛青。也有在白釉上飾醬色梅花點或僅在口沿處施一圈醬色釉的,但為數(shù)少,有碗、碟、盤、燈盞等。黑瓷出于早期,皆小件器皿,如小碗盞與高足杯等。不見壺、罐諸器。有的碗心露胎(或叫“刮釉法”)。露胎式器底特別厚,疊燒時墊些砂粒,燒時不易倒不易變形。早期青瓷有碗、盤、碟、缽、缸等,以盤為主,器表一般較大,制作較精工。釉色青綠、鸚哥綠、蝦青、青黃。多作水裂紋開片。器底寬厚,圓餅形圈底。此處還出土了一些釉色界于白瓷與青瓷之間過渡式……[詳細] |
益陽故城遺址位于益陽市赫山區(qū)鐵鋪嶺社區(qū),是益陽古縣衙所在地,該遺址保留下了楚、秦、漢、三國至唐宋時期的遺跡遺存,延續(xù)時間約1500年,古城壕、衙署、古井、地貌、水系等基本格局清晰。故城遺址保存狀況較好,出土文物數(shù)量眾多,特別是簡牘文獻的出土,其遺跡是11座古井出土有簡牘,時代為戰(zhàn)國楚、秦、張楚、兩漢到三國孫吳時期,涵括了考古發(fā)現(xiàn)簡牘所有使用年代,內(nèi)容為益陽縣檔案和公私書信。2019年,益陽故城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