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城林場位于民勤縣紅沙梁鄉(xiāng)西部, 地處巴丹吉林沙漠東緣,因場部南面三角城遺址而得名,現已完成人工造林10.6 萬畝,封沙育林(草)13萬畝,有效治理風沙口9個,封育區(qū)植被覆蓋度由10%提高到41%以上,在西沙窩、紅沙梁、西渠段建成了一道長25公里、寬1—5公里的綠色屏障,保障了沿線的紅沙梁、西渠等鄉(xiāng)鎮(zhèn)48個村的15萬……[詳細] |
連古城自然保護區(qū)地處泉山鎮(zhèn)小西村外圍的荒漠區(qū)內,是騰格里與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和民勤綠洲之間的天然緩沖帶,主要分布在大灘、泉山兩鄉(xiāng)鎮(zhèn)農田綠洲西線,總面積38.99萬公頃。主要任務是保護干旱荒漠區(qū)天然沙生植被,定點觀察沙生植物消長規(guī)律,為治理沙漠提供科學依據,是以保護天然植被群落、珍稀瀕危動植物和荒漠生態(tài)系統為目的,集資源![詳細] |
宋和綜合治沙示范區(qū)位于薛百鄉(xiāng)西南4公里處,地處宋和村西部,占地面積13850畝,其中:林地10200畝,耕地2400畝,裸露沙地1250畝,是甘肅省最重要的治沙示范區(qū)之一。示范區(qū)內綠樹環(huán)繞,林網縱橫,喬灌草三位一體的防風固沙體系,形成了長9公里、寬5公里的綠色屏障,保護了萬畝林場。以農養(yǎng)林,以林促農的經營模式,既保護了……[詳細] |
鎮(zhèn)國塔位于縣城西關,明正統五年(1440)建成,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重建,光緒十年(1884)傾圮,邑人胡志緒又倡捐修復,系喇嘛教塔,亦稱白塔。其造型穩(wěn)重挺拔,奇特雄偉,塔高12米,周長16米,下部為八角形須彌座,中部為細頸圓瓶形塔身,上部有013層,號稱“十三天”,塔尖為葫蘆形圓頂,上鐫“康熙某年制造”字樣。省……[詳細] |
民勤陶中現代農業(yè)示范園區(qū),地處民武公路8公里處,占地面積1320畝。2011年開始投資建設,現已完成投資1100萬元。園區(qū)按照“節(jié)水高效、科技集成、管理標準、可學可推”的理念,基本建成集日光溫室新技術集成試驗示范、特色果品反季節(jié)設施栽培、大田生物節(jié)水技術試驗示范、釀造葡萄標準化生產示范為一體的綜合型現代農業(yè)示范園區(qū)。園……[詳細] |
松濤寺位于城北約5公里處的金羊鎮(zhèn)松濤村,與聞名河西的海藏寺遙遙相望,南北對應,海藏河穿流其間,因寺內松柏遍布,經風吹動,一片濤聲,故而得名。寺前林泉茂密,綠樹成蔭,河水清澈,景色宜人,寺旁稼禾鋪地,農舍點點,花紅柳綠,碧水藍天,周圍更有大東湖、小東湖、南磨湖、孟家柳湖和梁家灣等天然濕地,碧草如茵,紅柳、蘆葦叢生,楊樹,……[詳細] |
尹夫人臺,位于武威市城西北2.5公里的金羊鄉(xiāng)宋家園村。尹夫人是東晉十六國時期西涼國王李思的妻子,在李嵩創(chuàng)建的西涼政績中,授注著她許多心血和智慧,為此有人把西涼政權稱為“李尹政權”。尹氏,是天水郡尹文的女兒,后來隨父移居故臧(今武威),她姿質秀麗,好學多才。東晉義熙十三年(417)二月,李嵩卒,其子李歆繼位,尹氏被尊為太……[詳細] |
高溝堡古城位于城東25公里的長城鄉(xiāng),西至中沙墩,東臨長城月城,南連新地灘,北靠二十里大沙。此城由于被沙漠包圍,原貌尚在,是涼州境內唯一辛存的漢代古城遺址。涼州民諺有:先有高溝堡,后有涼州城之說,這里是涼州的東大門,境內又有天然泉水黑木林湖(俗名龍王泉、黑墨湖),水草豐美,可耕可牧。《漢書地理志》稱涼州畜牧為天下饒。隋、……[詳細] |
牛家花園位于城南5公里高壩鎮(zhèn)同益村,是清代名人牛鑒的故居。牛鑒(1785-1858),字鏡堂,號雪樵,是清嘉慶十九年(1814)二甲第四名進士(合計為第七名),曾任河南巡撫、兩江總督等職。在河南巡撫任上,政績突出,深得地方人士好評;▓@占地70畝,經梨、核桃、蘋果、杏樹為主,雜有楊、柳、槐樹。高大的莊院居于園中,因宅旁……[詳細] |
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舉,是世界上最為宏偉的軍事防御工程。漢辟河西四郡之后,武威正式納入漢王朝的版圖。漢王朝為了阻止匈奴南下,保衛(wèi)河西地區(qū)的安全,在取得河西之后,即開始修筑長城。從敦煌到秦長城,數千里之地,筑起了一道邊防屏障,每隔5里或10里地方,筑有烽火臺,設戍卒了望。遇有敵情,即點燃柴禾、葦炬報警![詳細] |
蓮花山位于城西15公里,蓮花山形勢雄偉,氣象深邃,周圍有8峰環(huán)列,形如蓮瓣,故名。此寺依山而建,始建于漢唐,原名靈巖寺,元改正光寺,明改善應寺。廟宇多達70多座,700余間;有寺廟宮觀,殿0塔、庭院堂舍等建筑。是佛道二教的勝地。明成化乙酉3月重修, 已丑10 月落成。清代增修擴建,寺廟更趨完善。歷代流傳,每逢農歷5月1……[詳細] |
1936年10月,陳昌浩、徐先前等同志奉中央軍委命令,率紅四方面軍第5、9、30軍2萬余名指戰(zhàn)員,西渡黃河進軍河西,30軍為西路軍右翼,從一條山出發(fā),沿長城南側西進,經古浪大靖、土門直達武威四十里堡。為接應9軍,掩護主力部隊西進,派88師263團駐守四十里堡。紅軍剛到四十里堡駐守,就遭到敵人5個團的圍攻,時任30軍政委……[詳細] |
海藏公園AA 海藏公園位于城西北2.5公里處,總面積600多畝,北鄰海藏寺,南至尹夫人臺。公園建筑坐落在海藏河西側,因與古剎海藏寺于一體而得名。寺前牌樓旁側昔有柳樹一株,相傳每晨有青煙繚繞,名曰“海藏煙柳”,為涼州八景之一。海藏公園始建于1983年12月,內有南北兩湖。南湖占地498畝,于1995年11月開始開發(fā),修筑圍墻5500……[詳細] |
金塔寺位于武威西南15公里的金塔鄉(xiāng)金塔村,又稱南金塔寺,藏語稱洛昂格岱,意為“南部大自在寺”或“大灌頂寺”,是涼州四部寺中最具有重要意義的寺院。金塔寺是公元十三世紀初西藏藏傳佛教薩迦派第四代法王薩迦智達·貢嘎堅贊與蒙古汗國西路軍統帥闊端舉行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涼州會談”時修建的。原寺院所擁有的佛塔(吉祥佛塔)毀于192……[詳細] |
南城門,又名昭武門。始建于隋代,后歷經戰(zhàn)亂,幾經毀壞。明王朝為了鞏固加強涼州這一戰(zhàn)略要地,采取外筑邊墻、內修城池的措施,從明洪武十年(1377)至萬歷十五年(1617),歷時240年,對涼州城進行增修加固,新修了西城門,修建了東、南、北三大城門樓,創(chuàng)修吊橋四座,挖了深6米的城壕,在城墻四周修建了箭樓、邏鋪三十六座;后來……[詳細] |
下雙寨大廟位于城北下雙鄉(xiāng)政府東側。初建年代不詳,據魁星閣牌匾題記,在清嘉慶年間進行行過維修,F存魁星閣、大殿、三清殿、關帝廟、孤魂堂等13座建筑。是止前我區(qū)農村古建筑中保存較為完整、規(guī)模宏大的一級建筑群。該建筑共八殿24間,建在3-5米高的雙層夯筑土臺上,大廟居后,座北向南,面寬3間,四周有廊,重檐歇山頂,土木結構,斗……[詳細] |
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西夏碑)原位于涼州(今武威)的護國寺內,現存甘肅省武威市文化館。碑鑿刻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是西夏文碑刻的珍貴遺物。西夏碑的碑身高2.5米、寬0.9米,兩面刻文。一面刻有西夏文,以西夏文篆字題名,意為“敕感應塔之碑文”;正文是西夏文楷字,計28行,每行65字。另一面刻有漢文,碑頭有漢文小……[詳細] |
鳩摩羅什寺AA 武威鳩摩羅什寺位于甘肅省武威市中心,是四大翻譯家之首鳩摩羅什祖師初入內地譯經-演教之所,姚秦時高僧云集,慕羅什而駐足于此者,絡繹不絕。羅什寺歷經滄桑,多劫多難。殿宇僧舍無一幸存,現僅存的羅什塔,即羅什祖師圓寂荼毗后“薪滅形碎,唯舌不壞”之舌舍利塔。雖風塵滿面,仍挺立如初。據史料記載,武威鳩摩羅什寺,距今已有1600年的……[詳細] |
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AAA 天祝“三峽”地處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西南部,深處祁連山腹地,東西橫,向63公里,南北縱向68公里,總面積162萬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5%。境內山高谷深,地貌奇特,山勢峻險,怪石嶙峋。 民族風情獨特,宗教色彩濃厚。境內海拔2040—4446米,年均氣溫0.2-0.4℃,聚居著藏、漢、回、蒙古族等多個民族。朱岔峽、金……[詳細] |
世界上品種最齊全的沙生植物王國——民勤沙生植物園,位于民勤縣城西南16公里處的民勤西沙窩,占地67公頃。始建于1974年,是我國第一座具有北方荒漠特色的沙生、旱生植物專類園,收集栽培了500余種國內外稀有的、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的荒漠植物品種。展覽室收集了300多種沙區(qū)植物標本和400多種動物和昆蟲標本。因其鮮明……[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