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征墓】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北60公里處三原縣張家坳鄉(xiāng)官道村。明代墓葬。 1962 年當?shù)匦耷䲡r,墓上碑石遭到破壞,墓也被夷為平地。 1990 年文物部門調查證實時補修了陵墓封土。墓高3米,底部周長25米。原址1992年,三原縣魯橋鎮(zhèn)馬家坡北嶺上的王征墓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5月,由于一……[詳細] |
![]() | 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北7公里處秦都區(qū)馬莊街道天閣村。墓為圓丘形,底部周長18米,高1.65米。墓志及墓碑分別由咸陽市博物館和當?shù)卮迕癖9堋D怪具呴L87厘米,厚12厘米,李岳瑞撰文,宋伯魯書,孫維新、張向坤刻石。墓碑由碑首和碑身組成,高2.19米,寬0.95米,厚0.195米。碑文由陳澹然撰,宋聯(lián)奎書丹,陳……[詳細] |
![]() | 樊家河二號遺址為新石器時代至西周時期遺址,位于嵯峨鄉(xiāng)樊家河村北清峪河臺地上,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聚落遺址所在地北高南低,東西寬約300米,南北長約370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5米。遺址區(qū)斷面暴露有白灰居住面、灰坑多處。采集到的龍山文化遺物有泥質和夾砂灰陶片,紋飾有繩紋、籃紋、附加堆紋,可辨器形有……[詳細] |
![]() | 邵家河二號遺址為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遺址,位于嵯峨鄉(xiāng)邵家河村西北約500米處的清峪河北岸二級臺地上,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聚落遺址所在地北高南低,南臨清峪河谷,西到三里坡,東西長約350米,南北寬約150米,面積約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2.5米。遺址區(qū)內耕地表面散落大量陶片,斷面暴露有白灰居住面、灰坑、紅燒土……[詳細] |
![]() | 池陽宮遺址為漢代遺址,位于嵯蛾鄉(xiāng)天井岸村500米處,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所在地處于清峪河西岸黃土臺塬上,面積約30萬平方米,有5座覆斗形建筑臺基,呈“十”字形等距離排列,間距約550米,F(xiàn)存臺基底邊長10—21米,殘高4—8米。位于正中央的一號臺基最大,底邊東西長21米,南北寬17米,殘高7米。5個臺基均用黃……[詳細] |
![]() | 秦甘泉宮遺址,秦代文化遺址。位于乾縣注泔鎮(zhèn)南孔頭村內南部及村南的大片耕地上,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崇禎六年《乾州志》載:“注甘里有甘泉寺,相傳即甘泉宮故址”,《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九年(前238)……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陽,復居甘泉宮”,據(jù)1988年咸陽市文物普查考證,此地當為秦甘泉宮遺址。該遺址東被乾南(乾縣到……[詳細] |
![]() | 將臺山遺址 位于長武縣丁家鄉(xiāng)將臺山村南黑河北岸的二級臺地上,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渭水隊調查發(fā)現(xiàn)。 遺址南為黑河,東西各有一條深溝,北靠后梁高山。遺址高出黑河約150米,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100米。文化層厚約4米左右。由于遺址面積較大,文化層又厚,暴露在地面上的遺跡、遺物十……[詳細] |
![]() | 田阜遺址 位于興平縣田阜鄉(xiāng)田阜村西北渭水北岸一級臺地上,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渭水隊調查發(fā)現(xiàn)。 遺址南臨渭河,北有水渠,地勢平坦。在農民挖土形成的斷壕上,暴露出極為豐富的遺物,有房基、灰坑和墓葬等。遺址面積較大,東西長750米,南北寬300米。文化層堆積較厚,約3—4米。采集的標……[詳細] |
![]() | 滸西莊遺址 位于武功縣西部漆水河西岸,北距武功鎮(zhèn)約3公里,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59年發(fā)現(xiàn),1979—1981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發(fā)掘。遺址東西約500米,南北約700米,面積約35萬平方米,發(fā)掘面積12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2米。 遺址出土的12座房址,多為方形半地穴式,圓形較少。墻壁和居住……[詳細] |
![]() | 尹家村遺址 位于秦都區(qū)渭濱鄉(xiāng)尹家村一帶,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1957年10月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遺址在渭河北岸東西向高起的臺地上,臺地高出河面約20米,其范圍東西長約2公里(東至麻子渡村西約100米,向西通過尹家村至興平縣田阜鄉(xiāng)段村中間),南北寬約1公里(北至陳良村以南約150米,南至尹家村南面斷崖),總面積約131……[詳細] |
![]() | 崔家河遺址 位于旬邑縣城關鎮(zhèn)崔家河西岸第二臺地上,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渭水隊調查發(fā)現(xiàn)。1980年咸陽地區(qū)文物普查中又進行了復查。 遺址所在的臺地北臨汃(biē)水,東靠崔家河,南北約300米,東西約400米。暴露在斷崖上的文化層厚約3—6米,所見的人類活動遺跡有房基址、窖穴、灰……[詳細] |
![]() | 西梁家遺址 位于淳化縣潤鎮(zhèn)鄉(xiāng)西梁家村,為西周遺址,1952年發(fā)現(xiàn)。遺址西至西梁家村溝畔,東至三(原)旬(邑)公路,從西梁家村向北延續(xù)至棗樹溝腦村,南至西梁家村南,面積約30萬平方米。遺址居于平原中央,地勢平坦。有多處灰坑,埋于地下約4米處。歷年出土陶器、銅器和石器、骨器多件。陶器器形有罐、盆、鬲、豆、三足甕和甗,陶質以……[詳細] |
![]() | 拜家嘴遺址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西150公里處長武縣棗元鄉(xiāng)張家溝拜家嘴村山坡上。仰韶文化遺址。遺址東西橫距350米,南北縱距150米。遺址暴露部分的斷面上可見大量陶片堆積層,以紅陶為主,灰陶次之。遺跡有袋狀基址、灰坑及陶窖址等![詳細] |
![]() | 東里花園(唐園)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三原縣城北郊3公里處的魯橋鎮(zhèn)東里堡村,傳為唐大將軍、衛(wèi)國公李靖的故居,所以又稱李靖故居,是一座具有明清時代風格的北方園林建筑。據(jù)園內碧池石刻記載,部分園林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花園原占地48畝,故名“半頃園”。據(jù)《三原縣志》記載,東里花園分別于清咸豐、同治、光緒年間進……[詳細] |
![]() | 【香積寺塔】又名“薄太后塔”,位于陜西省禮泉縣烽火鎮(zhèn)。相傳此塔為漢文帝因思念其母薄太后而修建的“望母塔”,但據(jù)其建筑風格判斷,當為唐末五代時期建造。四棱七級樓閣式空心磚塔,通高44米。塔底層邊長6.3米,壁厚1.99米。塔基為雙層須彌座,上有許多小龕,龕內刻有佛禮故事、山水、祥云等圖案。須彌座之上為三層仰蓮花瓣拱托塔身……[詳細] |
![]() | 云陽烈士陵園位于涇陽縣云陽鎮(zhèn)西街,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云陽烈士陵園為涇陽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淡村經幢位于涇陽縣安吳鎮(zhèn)淡村村,類別為石刻。淡村經幢為涇陽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石橋經幢位于涇陽縣橋底鎮(zhèn)石莊村,類別為石刻。石橋經幢為涇陽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王徵墓,建于明代,位于新興鎮(zhèn)(原張家坳鄉(xiāng))官道村東南。王徵(1570—1644),陜西涇陽人,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任直隸廣平府推官、南直隸揚州府推官、山東按察使司僉事。在揚州時結識德國籍傳教士,遂入天主教。著有多部著作,介紹西方機械、物理、天文、音樂、宗教等,被譽為“北方徐光啟”。崇禎十七年(1644),聽聞李……[詳細] |
![]() | 李儀祉墓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北30公里處涇陽縣王橋鄉(xiāng)寺背后村。占地面積約1.3公頃。墓坐北朝南,底部周長36米,高2米。陵園蒼柏蔥郁,現(xiàn)存門房6間,居室3間。李儀祉(1883~1938)是我國近代著名水利科學家,名協(xié),字宜之,陜西蒲城人,同盟會會員。早年留學德國,學習水利工程。回國后曾任北京大學教授、西北……[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