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城城址,位于盱眙縣城東約35公里處云山腳下,1976年南京博物院進行調查試掘。古城四周的土筑城垣,大部分清晰可見,由東、西兩城并列組成,城略呈方形,正南北向,東城稍完整,東垣長862米,南垣寬933米,面積7萬余平方米,西城破壞較多,從城垣殘跡看,略小于東城。兩城合計面積約1.5平方公里,墻體一般寬20米,殘高3-5米,均為黃土層層夯筑。東城東垣現有一缺口,估計為原城門位置。城外未見城壕遺跡。歷年來城內曾出土有秦代銅權、“半兩”錢及……[詳細] |
抬飯墩遺址位于金南鎮(zhèn)抬飯村繆大莊南300米,1984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fā)現。遺址為圓形土墩,墩高近4米,直徑約80米,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文化層厚度約2米。該遺址的保護對研究淮河流域人類聚落的分布及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詳細] |
盱眙淮河石堤遺址位于盱眙縣城北淮河東岸,老船塘、前街、碼頭街、北門街一帶。為抵御淮河洪水,盱眙歷史上曾多次修筑護城堤防,F存淮河石堤建于明清,長約750米,東北-西南走向,由長條石交錯壘筑而成。盱眙明清淮河石堤遺址兼具防洪和護城功能,是淮河水位和河道的變化重要史證,對研究淮河治理、洪澤湖形成歷史以及盱眙城市變遷均有較高價值。……[詳細] |
盱眙古城墻位于盱眙縣城沿淮山脈山腰,西臨淮河,沿象山、戚大山、天臺山、上龜山及淮河一線依山傍水而建,形勢險要,易守難攻。據目前勘探,城墻遺址全長約13千米,現存約8千米。盱眙古城墻始建年代無明確記載,根據文獻考證,疑為宋金對峙時期張浚所筑盱眙山城,后毀于明初靖難之役。……[詳細] |
北山墓群位于盱眙縣天泉湖鎮(zhèn)北山村盱滁山脈邊緣,山地丘陵向平原過渡地帶,沿北山南麓分布,東西長約2千米,南北寬約數百米,南距古城崗遺址約2.5千米。墓群由數十座大小不等的封土墩,目前發(fā)現有44座土墩。北山墓群整體保存較好,基本保留了原有布局,對于研究當時的葬制有很高價值![詳細] |
考城遺址又名古城崗遺址,位于盱眙縣天泉湖鎮(zhèn)陡山村韓郢組。遺址東西寬約600米,南北長約800米,面積約48萬平方米,東、南兩邊依稀可見夯土城垣,西、北城墻已無跡象。遺址為江蘇為數不多的楚國城址,為研究江蘇境內的楚文化提供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詳細] |
高溝老窖池群位于漣水縣高溝鎮(zhèn)的江蘇今世緣酒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江蘇高溝酒廠老廠區(qū),即現在的高溝酒非遺保護區(qū)。高溝鎮(zhèn)釀酒歷史可追溯至明萬歷,至清乾隆年間,高溝已經批量生產大曲酒。2009年,“高溝酒釀造技藝”入選江蘇省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高溝老窖池群是中國傳統(tǒng)釀酒工藝的重要實物遺存,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獨特的歷史人文價值![詳細] |
江淮大學舊址位于淮安市洪澤區(qū)岔河鎮(zhèn)仁和老街(原仁和鎮(zhèn))。江淮大學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由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江蘇省委在華中抗日民主根據地創(chuàng)辦的綜合性大學,吸收上海抗日愛國青年來根據地學習和工作。江淮大學在敵后堅持了兩年左右,為我黨的--史和中國教育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詳細] |
城頭村遺址位于淮安市淮安區(qū)復興鎮(zhèn)城頭村。遺址于1961年由南京博物院開展區(qū)域考古調查時發(fā)現,淮河故道位于其北側約14公里。遺址所在區(qū)域為黃泛沖積平原,勘探表明,遺址位于一條東西向、明顯高出周邊的崗地之上,后經黃泛淤積而與周邊近平,除中部略高區(qū)域未見黃泛層外,其余區(qū)域均被黃泛層所疊壓,局部區(qū)域文化層位于兩米深的黃泛層之下![詳細] |
福音堂及仁慈醫(yī)院舊址位于淮安市清江浦區(qū)和平路。現存福音堂為傳教士米德安于1900年前后建造,由和平路福音堂和基隆東巷福音堂組成。福音堂及仁慈醫(yī)院舊址是江蘇早期基督教重要的傳教場所,也是蘇北地區(qū)較早的現代醫(yī)院遺存,在江蘇及全國有一定影響,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詳細] |
板閘遺址位于淮安市生態(tài)文旅區(qū)枚皋路、翔宇大道與里運河合圍區(qū)域。遺址本體主要由古河道、水閘、堤壩、碼頭和建筑基址五個主要部分組成,其范圍內還分布著三元宮、淮安鈔關遺址等文物遺跡。2015和2016年,南京博物院和淮安市博物館聯合對板閘遺址進行了兩次考古發(fā)掘,挖掘總面積約55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陶瓷器、鐵質工具、銅錢和石建筑構件等3000多件文物。……[詳細] |
朱壩“八一”革命烈士陵園 為落實上級黨和政府“慰烈工程”精神,原朱壩鎮(zhèn)黨委、政府從2009年起,對轄區(qū)范圍內的零散烈士墓進行了調查摸底,與烈士親屬簽訂《烈士墓集中安葬協(xié)議書》,開啟了烈士墓遷葬和鎮(zhèn)“八一革命烈士陵園”的建設工程,陵園于2011年4月5日清明節(jié)建成。 朱壩八一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朱壩街道大魏村、三圩村公墓南端,南北寬34.2米,東西長23米。陵園中間聳立一座烈士紀念碑,面南背北,碑腳3米正方,碑身底面1.2米正方,……[詳細] |
萬集八一革命烈士陵園 為了貫徹落實省、市、縣關于搶救維護和集中遷葬零散烈士墓的精神,打造緬懷革命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原萬集鎮(zhèn)黨委、政府在2009年,對該鎮(zhèn)范圍內的零散烈士逐一摸底,與烈士親屬簽訂了《烈士墓集中安葬協(xié)議書》,開啟了烈士墓遷葬和“萬集鎮(zhèn)八一革命烈士陵園”的建設工程,陵園于2011年5月開建,2012年4月竣工。 萬集八一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郭貝村境內八一堆旁,占地690平方米,建有面東背西的紀念碑一座,碑……[詳細] |
仁和桃園革命烈士陵園選址在仁和桃園公墓園內,位于淮金公路西側。它的四周有圍墻和護園河,有進入園區(qū)的大門,并有專人看管,它由原來的桃園中學舊址改建而成,F占地面積12畝,是仁和鎮(zhèn)東片5個村的死者安葬集中地。2009年實施慰烈工程時,原仁和鎮(zhèn)黨委、政府決定將該鎮(zhèn)范圍內的散葬烈士,一起遷入該陵園內,從中劃出1.5畝土地專門集中安葬15位烈士,當年建成并正式命名為“仁和桃園革命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護欄東西長27米,南北長16米,有陳列室……[詳細] |
老子山南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茶庵居委全南山頭,西鄰洪澤湖。該陵園始建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占地4畝,安葬12位本地籍烈士,并建有圍墻、紀念墻和紀念碑。2010年2月,老子山鎮(zhèn)黨委、政府響應上級號召,實施“慰烈工程”,投資10萬元,維修、擴建了烈士陵園,將散葬的烈士遷到陵園內,修建了水泥前廣場和彩磚后廣場。2013年底,鎮(zhèn)政府投入30萬元修建圍墻和長廊,遷移非烈士墓。 陵園中間有一條水泥路,路北中部建有一座面東背西的紀念碑,碑座高1.……[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