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造像南村造像(第一批省保)時代:唐地址:榆社縣城西部15公里方竹鎮(zhèn)南村以西100米處寺廟建于唐代,毀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僅存沙頁巖石佛兩尊。站像缺手,高4.6米,圓面大耳。坐像高1.3米,無頭,雕刻精細,紋理逼真,栩栩如生,唐風(fēng)猶存![詳細] |
鄧峪村石塔造像鄧峪村石塔造像(第一批省保)時代:唐地址:榆社縣城南9公里的鄧峪村造像雕刻于唐開元八年(720年),單層樓閣式,高3米,平面方形,周長3.65米,基座為八角形,周圍刻有蓮花等圖案,塔身中部四周飾以石欄、石柱,柱身刻有二龍戲珠,四面中部刻有大小佛像10余尊,頂部邊檐刻有花紋圖案,塔身下側(cè)佛座以上刻有“大唐開……[詳細] |
石塔石塔(第二批省保)時代:北齊地址:榆社縣城西北40公里楊家溝村西果老峰據(jù)傳此地為張果老得道之處,故名果老峰。峰頂有石槽,半山之中有直徑約10米的凹地,名為驢打滾。石塔建在峰頂之上,塔身呈方形,通高3.53米,由整塊麥礬石鑿成,束腰厚10公分,頂略平,分為四層,每層四面雕龕,龕內(nèi)雕有佛、菩薩、弟子像數(shù)尊(自上而下,南……[詳細] |
廟嶺山石窟廟嶺山石窟(第一批省保)時代:北朝至唐地址:榆社縣城西南5公里廟嶺山寺溝千佛洞又稱石室方丈,坐東朝西,依崖而鑿,方形覆斗頂。寬2.4米、深2.55米?邇(nèi)雕較大造像6尊,四周千佛環(huán)繞計1090尊。主佛像(東壁)通高1.33米,像高0.9米。身披褒衣博帶袈裟,內(nèi)著僧抵支,結(jié)咖跌坐于束腰長方形平臺上。摩崖造像在原……[詳細] |
松羅院(第四批省保)時代:元地址:壽陽縣平頭鎮(zhèn)董家莊村創(chuàng)建年代無考,F(xiàn)存建筑有過殿、戲臺、正殿及東西配房。正殿為元代建筑,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硬山頂。……[詳細] |
聚全堂藥鋪舊址聚全堂藥鋪舊址(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祁縣城內(nèi)東大街30號舊址為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坐北朝南,為前后兩進院,前院有東西房各五間,中間是過廳,后院為二層小統(tǒng)樓,占地858.29平方米。為明代店鋪。臨街為鋪面,面闊五間![詳細] |
位于祁縣城東北7.5公里處的賈令鎮(zhèn)。這一建筑,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間,這是一處自成一體的古建筑。鎮(zhèn)河樓,位于祁縣城東北7.5公里處的賈令鎮(zhèn)。這一建筑,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間,這是一處自成一體的古建筑。鎮(zhèn)河樓共有4層,樓體高達15.5米,東西長達15.5米,南北寬度為13.5米。鎮(zhèn)河樓四周,有18根明柱,底層有一磚砌而成拱形門洞……[詳細] |
祁奚父子墓祁奚父子墓(第一批省保)時代:春秋地址:祁縣城南3公里的閻名村北東周時期晉國大夫祁奚和其子祁午(晉悼會時中軍尉)的墓葬。位于閻名村北約150米,兩墓東西排列,相距30米左右。祁奚墓為園形,封土高4.5米,直徑16米。祁午墓方形,封土高3.2米,東西16米,南北14.5米。保存完好![詳細] |
太谷鼓樓太谷鼓樓(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太谷縣舊城十字街中心明萬歷四十三年(1625年)修建,清康熙、乾隆年間均有修葺。鼓樓為二層三重檐樓閣式木構(gòu)建筑,高20米。建于方形的磚券臺基上,臺基高8米,開十字交叉四個門洞,可通縣城東西南北。樓身二層,面寬、進深皆三間,每層四面辟門,樓外圍以明廊。樓內(nèi)東有樓梯可達二層![詳細] |
山西銘賢學(xué)校舊址山西銘賢學(xué)校舊址(第七批國保)時代:1909年地址:太谷縣城東二里的楊家莊村西銘賢學(xué)校是中國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于1907年創(chuàng)辦。1951年“銘賢”學(xué)校被政府接收,更名為山西農(nóng)學(xué)院。1979年更名為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校舊址是原太谷縣望族孟氏的別墅,又稱孟家花園。孟家花園為清代中葉所建。光緒庚子年(1900……[詳細] |
圓智寺圓智寺(第七批國保)時代:明地址:太谷縣范村鎮(zhèn)寺建于唐朝貞觀年間,金天會九年(1132年)重修。明清兩代多次重修,現(xiàn)存建筑多為明清所建。寺院占地約9000平方米,現(xiàn)有殿宇七十多間,為二進院落,從南至北依次為山門、倒座天王殿、鐘鼓樓、東西廂房、過殿、東西配殿、大覺殿及東西禪房。進入山門是天王殿,外院正殿千佛殿為無梁……[詳細] |
白燕遺址白燕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太谷縣城東北約15公里的白燕村西北的河濱階地上遺址南臨烏馬河。東西長約830米,南北長約430米,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發(fā)現(xiàn)于1956年。1980年到1981年組織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發(fā)掘,發(fā)掘總面積達3000平方米。文化層堆積較厚,可達5米之多。遺存豐富,有大量的灰坑和少……[詳細] |
源神廟時代:明、清地址:介休市洪山鎮(zhèn)洪山村狐歧山麓介休源神廟位于介休市洪山鎮(zhèn)洪山村東南狐歧山麓,因源泉而建,故名。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廟內(nèi)碑文記載,北宋、元兩次重建,明、清屢有重修,1989年亦進行過維修。廟宇坐東南朝西北,二進院落布局,占地面積1623平方米,F(xiàn)存建筑沿中軸線依次為牌樓、山門、戲臺和正殿,兩側(cè)為鐘鼓樓、東……[詳細] |
云峰寺云峰寺(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介休市綿山抱腹巖云峰寺又名抱腹巖,落于綿山腹地,原稱抱腹寺,唐貞觀(627-649年)間敕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清朝年間屢有修葺,F(xiàn)存古建筑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五龍殿、明王殿、馬鳴殿、羅漢堂、眼光菩薩殿及僧房、客舍等近百間。寺內(nèi)保存有歷代精美彩塑70余尊,其中……[詳細] |
郭有道墓郭有道墓(第一批省保)時代:后漢地址:介休市城區(qū)東門外郭泰,字林宗,人稱有道先生,山西介休人,東漢末太學(xué)生首領(lǐng),位居“八顧”(指能以德行引導(dǎo)人的八個名士)之首。因看到東漢王朝-將滅,不應(yīng)征召。歸鄉(xiāng)執(zhí)教,弟子達數(shù)千人。不慕高爵,樂與士人為伍,被世人視為楷模。建寧二年(169年),病歿于家,時年四十一歲。墓地南北長……[詳細] |
惠濟橋時代:清地址:平遙縣城下東門300米處平遙惠濟橋位于平遙縣古陶鎮(zhèn)東城村。橫跨于惠濟河下游,九孔聯(lián)拱石橋,俗稱九眼橋。據(jù)碑文記載,原為木板橋,清康熙十年(1671年)始建五孔石拱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增為九孔拱橋。乾隆、同治、光緒年間曾予補筑修葺;轁鷺蚰媳弊呦,橋全長80米,寬7.4米,各拱券凈跨4.2~……[詳細] |
雷履泰舊居雷履泰舊居(第四批省保)時代:清雷履泰(1770——1849年),中國第一家票號——日昇昌創(chuàng)始人。故居為雷履泰中后期20余年長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建于清嘉慶末年至道光初年。故居坐北朝南,主體建筑由東院、中院(慣稱西院)、東偏院和西偏院等4座自成一體而又相互貫通的院落組成。占地3888平方米。中院(或稱西院)是……[詳細] |
白云寺位于平遙縣城南19公里梁家灘村西寶峰山南麓,全稱“白云禪院”,曾名“西域寺”。全寺依山勢南向構(gòu)建,層次疊上,別具一格。共計四進,衢道能上下,回廊可周旋。據(jù)現(xiàn)存明嘉靖二十年(1541)十一月碑碣推斷,白云寺初建于明代成化年間。時有紳士侯伯威,汾州平遙縣南良莊人,在當(dāng)?shù)乜诒H佳,“頭畜旺盛,地產(chǎn)積粟俱有千萬”。侯伯威……[詳細] |
隆福寺隆福寺(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平遙縣南政鄉(xiāng)南政村南政隆福寺位于平遙縣南政鄉(xiāng)南政村北。坐北向南,三進院落布局,清光緒《平遙縣志》載,創(chuàng)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明代重修,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遺構(gòu),占地面積2954平方米。南政隆福寺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影壁、山門、-殿、大佛殿臺基及大雄寶殿,東西兩側(cè)建有鐘鼓樓、……[詳細] |
東大閆墓群東大閆墓群(第四批省保)時代:東漢地址:平遙縣洪善鎮(zhèn)東大閆村墓主情況不詳,墓地原有墳丘7座,占地百畝。今存封土4座,大者直徑35.4米,小者26米。2001年,高速公路建設(shè)涉及墓群東南隅的墓葬1座,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墓為并列式磚券多室墓,全長約40米,由南向北,分別由墓道、墓門、中1、中2、中3、中4室及中1……[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