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章遺址,位于代縣峪口鄉(xiāng)東章村東南。東西約500米,南北約700米,分布面積約35萬平方米。遺址地處滹沱河南岸丘陵臺地,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分布,東西兩側臨溝。未發(fā)現(xiàn)文化層堆積,地表采集有夏代的夾砂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可辨器形為甕;漢代的泥質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弦紋或為素面,可辨器形為折沿盆。1981年,代縣人民……[詳細] |
段村堡址,位于代縣棗林鎮(zhèn)段村村中。平面呈長方形,東西約320米,南北約180米,分布面積約5.76萬平方米。四面墻體殘存,基寬2.4~4.5米,頂寬0.9~3.2米,殘高2.9~7.2米。墻體土質夯筑,夯層厚0.07~0.20米,F(xiàn)存馬面1座,角樓3座,屬明代遺存。為縣境內三十九堡十二聯(lián)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詳細] |
東章堡址,位于代縣峪口鄉(xiāng)東章村中。平面呈長方形,東西50米,南北65米,分布面積3250平方米。四面墻體斷續(xù)殘存,現(xiàn)存東墻殘長4米,南墻殘長10米,西墻殘長47米,北墻殘長15米,基寬0.7~2.5米,頂寬0.3~1.2米,殘高0.5~3.9米。墻體土夯筑,夯層厚0.08~0.15米。現(xiàn)存角樓1座。屬明代遺存。為縣境內……[詳細] |
峨口遺址,位于代縣峨口鎮(zhèn)峨西村南約100米處。東西約300米,南北約200米,分布面積約6萬平方米。遺址地處峨河西岸高臺地,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分布,西臨水沖溝。 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時代的夾砂灰陶和泥質紅褐陶片,器表飾有繩紋和藍紋,器形不詳;東周時代的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器形不詳。1984年,代縣人民政……[詳細] |
二十里鋪堡址,位于代縣棗林鎮(zhèn)二十里鋪村內。東墻上東門保存基本完整,門南側有一段16米長的堡墻。堡南墻、西墻及西門早已毀棄不存。堡北墻基本完整保存,長150米,基寬5.5米,頂寬2.4米,高5.2米,其外面包砌的石、磚外墻壁早已被拆毀,其北墻上現(xiàn)有居民房占據(jù)。屬明代遺存。為縣境內三十九堡十二聯(lián)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詳細] |
廣武城址,位于代縣陽明堡鎮(zhèn)古城村西80米處。據(jù)清光緒《代州志》載,初筑于戰(zhàn)國,漢高祖三年(前204)始置廣武縣, 北魏熙平年間(516-517)遷于上館城(今代縣城),原城遂廢。平面呈長方形,東西約2000米,南北約2500米,分布面積約500萬平方米。四面墻體斷續(xù)殘存,現(xiàn)存東墻殘長820米,西墻殘長1720米,南墻殘……[詳細] |
上橋莊遺址,位于代縣新高鄉(xiāng)上橋莊村東約400米處。東西約150米,南北約300米處,分布面積約4.5萬平方米。遺址地處滹沱河東岸臺地,南高北低,地勢較為平緩。 地表采集有夾砂灰陶和泥質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藍紋或為素面,器形不詳。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1984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詳細] |
上陽閣遺址,位于代縣峪口鄉(xiāng)上陽閣村南。東西約500米,南北約600米,分布面積約30萬平方米。遺址地處滹沱河南岸臺地,地勢南高北低,呈緩坡狀分布,西臨季節(jié)河。文化層厚0.5~1.6米,采集有新石器時代的夾砂灰陶、夾砂灰褐陶和泥質灰陶片,器表有繩紋、籃紋或為素面,可辨器形為翁和斂口罐;漢代的泥質灰陶片,其紋飾有戳印紋,器……[詳細] |
太和嶺口老爺廟遺址,位于代縣雁門關太和嶺口村北。寺廟已毀,僅存基址。遺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積872平方米。時代為清代。2006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
太和嶺口遺址,位于代縣雁門關鄉(xiāng)太和嶺口村東。東西約200米,南北約400米,分布面積約8萬平方米。遺址地處七里河東岸臺地,地勢北高南低,呈階梯狀分布,東、北側臨溝。文化層厚0.3~0.6米,采集有夏代的夾砂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和附加堆紋,可辨器形為斝、盆和罐;東周時期的泥質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弦紋或為素面,可辨器形為……[詳細] |
沱陽錢幣窖藏遺址,位于代縣棗林鎮(zhèn)沱陽村東北約200米處。1980年出土,分布面積120平方米。窖穴東西長15米,南北寬8米,深1.2米。出土有戰(zhàn)國布幣62枚,分為兩種:一種為平首、方肩平襠晉陽幣;另一種為平首、圓肩弧襠安陽幣,縣博物館收藏。1984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
西村堡址,又稱棗林堡址,位于代縣棗林鎮(zhèn)棗林西村中。平面呈“L”形,周長1320米,分布面積約6.63萬平方米。 四面墻體殘存,東墻殘長150米,南墻殘長500米,西墻殘長120米,北墻殘長440米,基寬1.2~5.8米,頂寬0.6~2.8米,殘高0.9~5.5米。墻體土質夯筑,夯層厚0.07~0.18米。現(xiàn)存角樓2座![詳細] |
下社堡址,位于代縣峨口鎮(zhèn)正下社村東。平面呈長方形,東西47.4米,南北66.1米,分布面積3133平方米。四面墻體殘存,基寬5.2~5.7米,頂寬1.2~2.8米,殘高2.4~6.2米。墻體土質夯筑,夯層厚0.07~0.13米。南墻正中辟有堡門。屬明代遺存。為縣境內三十九堡十二聯(lián)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詳細] |
選仁遺址,位于代縣峪口鄉(xiāng)選仁村東。東西約500米,南北約600米,分布面積約30萬平方米。遺址地處滹沱河南岸臺地,地勢南高北低,開拓平坦。未發(fā)現(xiàn)文化層堆積,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時代的夾砂灰陶和泥質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和籃紋,器形不詳;漢代的泥質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或為素面,可辨器形為罐。1984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詳細] |
雁門關堡,位于代縣雁門關雁門關村中。平面呈不規(guī)則形,南北寬約200米,東西長約500米,現(xiàn)存東墻殘長約200米, 西墻殘長約250米,南墻殘長約300米,北墻殘長約50米。基寬4.5~5米,頂寬0.5~3米,殘高0.5~6米。墻體為土、石、磚混筑,外側包磚。有東、北二座城門,東城門磚券頂,拱內側高4.4米,外側高約5.……[詳細] |
陽明堡址,位于代縣陽明堡鎮(zhèn)堡內村四周。相傳始建于宋治平年間(1064-10670,明代增修。平面呈長方形,東西約500米,南北約300米,分布面積約15萬平方米。現(xiàn)存東墻殘長50米,南墻殘長60米,北墻殘長10米,底寬1.9~4.6米,頂寬1~2.1米,殘高0.6~4.2米。墻體土質夯筑,夯層厚0.08~0.17米。屬……[詳細] |
永和堡址,位于代縣棗林鎮(zhèn)西馬村中。現(xiàn)存平面呈方形,東西約150米,南北約150米,分布面積約2.25萬平方米。東、西、北三面墻體斷續(xù)殘存, 基寬0.6~3.8米,頂寬0.4~2.6米,殘高2.1~6.2米。墻體夯筑,夯層厚0.08~0.17米,夯層中夾有碎石,F(xiàn)存東門1座,角樓1座。東門石匾題有“明嘉靖二十二年(154……[詳細] |
文堡址,位于代縣陽明堡鎮(zhèn)宇文村東北。平面分布不詳。東墻、北墻斷續(xù)殘存,東墻殘長48米,北墻殘長20米,占地面積173平方米;鶎1.6~3.5米,頂寬0.4~1.8米,殘高0.6~6.1米。墻體土質夯筑,夯層厚0.14~0.22米,夯層中夾卵石較多。時代不詳。為縣境內三十九堡十二聯(lián)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詳細] |
棗林遺址,位于代縣棗林鎮(zhèn)棗林東村東約200米處。東西約800米,南北約600米,分布面積約48萬平方米。遺址地處滹沱河支流胡峪河兩岸臺地, 地勢開闊平坦。文化層厚0.3~1米,采集有新石器時代的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籃紋和戳印紋,可辨器形為甕和鬲;東周時代的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或為素面,可辨……[詳細] |
紫府廟遺址,位于代縣峨口鎮(zhèn)峨西村東南。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現(xiàn)存碑載,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修,民國二十四年(1935)修葺。廟毀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現(xiàn)僅存遺址,為清代遺存。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積2379平方米。遺址西側崖壁上題有“山壁拱秀,間出奇英”摩崖石刻1.6平方米,樓煩覺山道人書。遺址內現(xiàn)存清鐵鐘1口,……[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