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家橋位于桃源西北山區(qū)的牛車河鄉(xiāng)殷家橋村橋頭組莫炳初屋旁,此橋為民國時修建,一條溪水從橋下流過,當(dāng)?shù)胤Q風(fēng)雨橋,平?勺鼋煌ㄍǖ乐梁訉γ,也是遮風(fēng)擋雨,休息歇涼的好去處,橋長3.9米,寬1.2米,高4.1米離水面5.5米,此橋保存完整,獨具特色![詳細(xì)] |
圓通寺禁閉石室位于桃源縣架橋鎮(zhèn)棲楓山圓通寺旁東北80米處,為圓通寺附屬物,用青石條砌成。入口為0.7米正方口。垂直深約3米,下為長方形石室。長3米,寬1.5米。為歷代禁閉犯戒僧人而設(shè)。圓通寺始建于唐武6年(公元623年),香火鼎盛時期,佛寺綿延數(shù)十里,被譽為禪宗叢林。 后歷經(jīng)兵災(zāi),屢廢屢興,現(xiàn)僅存石室一間![詳細(xì)] |
月形山古墓群位于桃源縣西南91公里的西安鎮(zhèn)大水田村同心組月形山海拔432米的山崗。在面積約100平方米的范圍內(nèi)分布大小古墓幾十座。皆為陳氏家族墓地。部分墓葬樹桃源石石碑,雕刻精湛,工藝考究。其中“清例贈修職郎”陳今奇夫妻合葬墓規(guī)模宏大,墓碑為四封三間式,四周由一塊塊青石雕刻合圍砌成墓園,石板淺浮雕龍、鳳凰、麒麟、鹿等圖……[詳細(xì)] |
真龍橋位于牛車河鄉(xiāng)真龍橋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約500年。真龍橋歷史悠久,意義深遠(yuǎn)。1930年,賀龍、肖克率部隊途經(jīng)此地休整,招募兵力,然后上慈利與朱疤子戰(zhàn)于棉花山。據(jù)傳從前有一條劣龍在此興風(fēng)作浪,常常山洪瀑發(fā),泛濫成災(zāi),兩位神童與之搏斗被山洪沖走,為紀(jì)念這兩位神童,老百姓將這條溪命名為文童溪,招集能工巧匠,在文童溪……[詳細(xì)] |
周家崗遺址位于剪市鎮(zhèn)白鱗洲村周家崗臺地上。距縣城西南15公里,與桃花源水府閣隔河相望。白鱗洲四面環(huán)水,浮現(xiàn)江中,儼然-顆翡翠明珠鑲嵌沅水之中。瀟湘八景之“漁村夕照”即指此處。昔人曾用“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燈照明”描繪漁民捕魚景象。遺址座落在白鱗洲周家崗臺地上。1985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發(fā)現(xiàn),屬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遺址,……[詳細(xì)] |
翦八士墓位于桃源縣楓樹維回鄉(xiāng)民族團結(jié)示范園清真古寺內(nèi)。翦八士原名哈勒八十,原籍新疆回部哈密人。為朱元璋麾下一名得力干將,屢建奇功。后又征剿云、貴等處叛寇。由于在征戰(zhàn)中,開疆?dāng)U土,功勛突出,朱元璋賜姓“翦”。翦八士是湖南常德一帶維吾爾族始祖,其墓在楓樹穆斯林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2011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詳細(xì)] |
白馬湖抗戰(zhàn)碉堡屬常德會戰(zhàn)碉堡群,位于武陵區(qū)三岔路辦事處長家山社區(qū),現(xiàn)湖南文理學(xué)院體育館西側(cè)。 白馬湖抗戰(zhàn)碉堡是1943年中日常德會戰(zhàn)國民黨陸軍74軍57師保衛(wèi)常德,防守西郊白馬湖通往桃源,臨澧一線的外圍重要防御。碉堡系采用當(dāng)時同盟國援助的高標(biāo)號水泥摻以碎石澆注而成,受彈面厚度為50—80厘米,該碉堡及周圍的防御調(diào)入為5……[詳細(xì)] |
白馬湖北抗戰(zhàn)碉堡屬常德會戰(zhàn)碉堡群,位于武陵區(qū)南坪鄉(xiāng)白馬湖村七組。白馬湖北抗戰(zhàn)碉堡是1943年中日常德會戰(zhàn)期間國軍74軍修建的城區(qū)周邊防護部工亊之一,這里位于常德城區(qū)白馬湖北側(cè),其南側(cè)還有一座碉堡,是防護部從兩側(cè)突破57師于河洑山和黃土山等外國防護部據(jù)點主體的重要支撐據(jù)點。碉堡的主體為水泥碎石塊澆筑而成,射孔向北,射孔的……[詳細(xì)] |
常德水星樓,歷史悠久,始建于明代,是常德古城區(qū)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清朝以前,在原武陵府衙門頭有座譙樓,其作用是“以此承流宣化之地,用以達聲教,其寓意甚深遠(yuǎn)矣”。后移建到一街之隔的南城城墻上。后遭兵燹之禍,樓毀無存,樓內(nèi)“鐘鼓更器同隨散亡”。清康熙年間(1668~1672)胡向華任武陵知府后,認(rèn)為常德“乃首善之地”,沒有譙樓……[詳細(xì)] |
每當(dāng)夕陽西下,沐浴在彩霞余輝中的常德城“滿城盡帶黃金甲”,唯獨抗戰(zhàn)時期幸存的幾座水泥碉堡呈現(xiàn)血染的風(fēng)采。它鐫刻有中國軍人與常德民眾浴血奮戰(zhàn),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血色印記。它是無字的豐碑,因而特別令人矚目。高山街口碉堡它位于現(xiàn)在的人民路清真第一春賓館的東側(cè)。解放前這里是同華金號,解放初是汽車貨運站。高山街口的碉堡比較隱蔽,高……[詳細(xì)] |
秀峰書院,又名忠烈祠,天門書院之前身,自創(chuàng)建迄今已有235年。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1984年5月,石門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6月,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史沿革秀峰書院為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知縣潘曙與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知縣鮑啟泌興辦。書院草創(chuàng)期間,僅有……[詳細(xì)] |
鄭洞國墓1991年1月2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歲。骨灰葬于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2006年清明時節(jié),根據(jù)鄭老將軍生前遺愿,鄭氏親屬將其骨灰由北京八寶山遷回原籍石門,安葬于夾山南麓。4月5日,在風(fēng)景秀麗的夾山國家森林公園,舉行了隆重的鄭洞國骨灰安葬儀式。墓地位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北考古工作站后山,占地近1畝,墓室用漢……[詳細(xì)] |
帥孟奇故居坐落在湖南省漢壽縣坡頭鎮(zhèn)陳家灣村,始建于光緒21年(1895年),“文革”期間,該故居做了生產(chǎn)隊隊屋!拔母铩苯Y(jié)束,散隊后該房屋分給了帥又來,一直保存至今。2009年至2010年,漢壽縣文物管理所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曾二次對故居進行了修復(fù)。故居呈“凹”字形,坐南朝北,三間正屋為四柱五棋,兩頭橫屋為三柱四棋,……[詳細(xì)] |
文山書院位于常德澧州(今屬澧縣),相傳為唐邑人李群玉讀書處,亦是常德境內(nèi)最早的書院。李群玉(807—858)生活于晚唐之時,字文山,其人“清才曠逸,不樂仕進,專以吟詠自適。詩筆囚禁,文體豐妍”,曾經(jīng)在澧州城外的仙眠洲上,壘土削竹,茨茅為廬,建起了一座號為“水竹居”的讀書臺書齋,從此,“居住沅湘,宗師屈宋,楓江蘭浦,蕩思……[詳細(xì)] |
在常德城區(qū)有四大古井:崔婆井,葵花井,四眼井,絲瓜井,崔婆井就是四大古井之一了。崔婆井位于河洑山南麓的沅水堤邊,井邊立一高八尺的石碑,上刻“崔婆仙井”四字。2011年崔婆井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傳為宋代所鑿。井口呈圓形,長條石砌筑,直徑1.5米,深約8米,水質(zhì)清涼,四季不涸。河洑崔婆井是“武陵八景”之一,是常德的一張……[詳細(xì)] |
古城常德多古井,著名的有四眼井、絲瓜井、葵花井。絲瓜井位于常德畔池街文條巷與絲瓜井交匯處,因其留下許多故事和傳說,充滿神奇和靈氣,使其聞名遐爾。臨井而觀,井口直徑五尺余,深約三丈多,上口小,下腹大,似缸倒置,井水清冽,冬暖夏涼,久旱不竭。絲瓜井歷史悠久,具體建于哪個時代,無從考證,史書亦無記載,不過從出土的文物看,應(yīng)該……[詳細(xì)] |
四眼井是湖南常德現(xiàn)存最古老的井,位于市中心最繁華的步行城內(nèi)。從常德城最熱鬧的街頭拐進小巷,從最時尚的前沿陣地穿行進入四眼井社區(qū),古井靜臥路旁,仿佛在守望。古井無言,“四眼古井、西漢開鑿、張飛重建、澤潤桑梓、飲水思源”五幅浮雕作品便是它的全部介紹。撐著被太陽曬暖的石砌圍欄朝井里望去,四眼井仿佛也睜大著眼睛,打量著外面的世……[詳細(xì)] |
葵花井,系明代榮王府邸唯一原址遺存,在常德市一中內(nèi)某個角落。葵花井,相傳井中常現(xiàn)葵花,舀入瓢中則瓢中有葵,注入桶中則桶中帶花。明弘治四年(1491年),朱佑樞被明孝宗封為榮莊王,封地為常德府。同年8月,常德武陵奉命興建榮王府,但朱佑樞并未奉旨就封常德府,而是仍滯留京城,留在政治中樞。正德三年(1508年),朱佑樞在朝廷……[詳細(xì)] |
常德城區(qū)古井群(含四眼井、絲瓜井、葵花井、白龍井、崔婆井)省保常德城區(qū)古井群之一,葵花井,系明代榮王府邸唯一原址遺存,在常德市一中內(nèi)某個角落。葵花井,相傳井中,F(xiàn)葵花,舀入瓢中則瓢中有葵,注入桶中則桶中帶花。明弘治四年(1491年),朱佑樞被明孝宗封為榮莊王,封地為常德府。同年8月,常德武陵奉命興建榮王府,但朱佑樞并未……[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