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村東南土墩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墓葬。特點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饅頭首形,底部直徑10-30米,高1-8米。這種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幾十上百連成一片。墩內(nèi)墓葬有一個,也有幾個或十幾個。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塊、木炭和草木灰作鋪墊,較少發(fā)現(xiàn)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銅器和玉器等![詳細] |
沙塘庵西土墩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墓葬。特點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饅頭首形,底部直徑10-30米,高1-8米。這種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幾十上百連成一片。墩內(nèi)墓葬有一個,也有幾個或十幾個。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塊、木炭和草木灰作鋪墊,較少發(fā)現(xiàn)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銅器和玉器等![詳細] |
橋西劉家東南土墩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墓葬。特點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饅頭首形,底部直徑分別為7米、16米,高3米、5米。橋西劉家東土墩墓位于溧水縣和鳳鎮(zhèn)橋西劉家東村50米—250米,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墓葬。特點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饅頭首形,底部直徑為7米、16米。高3米、5米![詳細] |
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時期吳中物有的墓葬。特點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饅頭首形,底部直徑10-30米,高1-8米。這種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幾十上百連成一片。墩內(nèi)墓葬有一個,也有幾個或十幾個。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塊、木炭和草木灰作鋪墊,較少發(fā)現(xiàn)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銅器和玉器等![詳細] |
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時期吳中物有的墓葬。特點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饅頭首形,底部直徑10-30米,高1-8米。這種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幾十上百連成一片。墩內(nèi)墓葬有一個,也有幾個或十幾個。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塊、木炭和草木灰作鋪墊,較少發(fā)現(xiàn)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銅器和玉器等![詳細] |
俞家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墓葬。特點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饅頭首形,底部直徑20米,高3米。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塊、木炭和草木灰作鋪墊,較少發(fā)現(xiàn)葬具![詳細] |
這是一土墩墓群,共三座,三座土墩墓均呈饅頭首形,底部直徑分別為15米,18米、10米,高為7米、2.5米和1米。墩內(nèi)墓葬有一個,也有幾個或十幾個。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塊、木炭和草木灰作鋪墊,較少發(fā)現(xiàn)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銅器和玉器等。……[詳細] |
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饅頭形,底部直徑20米,高5米。這種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幾十上百連成一片。墩內(nèi)墓葬有一個,也有幾個或十幾個。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塊、木炭和草木灰作鋪墊,較少發(fā)現(xiàn)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銅器和玉器等![詳細] |
墓呈饅頭首形,底部直徑20米左右,高1.5米米。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塊、木炭和草木灰作鋪墊,較少發(fā)現(xiàn)葬具![詳細] |
梅梁渡位于溧水縣洪籃鎮(zhèn)倉口村南,東西長約450米,是宋朝渡口![詳細] |
金井涌泉位于江蘇省溧水縣晶橋鎮(zhèn)上芝山村南,始建于明代,為清代中山八景中的一處,據(jù)記載原應為一尺泉眼,但目前已經(jīng)成為一處小水塘![詳細] |
觀山銅礦遺址位于晶橋鎮(zhèn)東化工園內(nèi),原有礦山兩座,現(xiàn)場還遺留有大量褐色礦渣以及礦洞兩處,皆為南北朝時期遺物。解放后銅業(yè)一直生產(chǎn)至上世紀七十年代,后因礦脈斷絕而停產(chǎn)![詳細] |
晶橋鎮(zhèn)壁山里天后宮遺址位于晶橋鎮(zhèn)壁山里村東南300米處的一座小山坡上,現(xiàn)有房屋兩棟,皆為現(xiàn)代復建,在房屋里保存有多個石柱礎,雕刻精美,具有清代風格![詳細] |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東屏鎮(zhèn)豐安寺村中,始建于清,有一定的規(guī)模,現(xiàn)已建新廟,遺址有石鼓、石柱礎等等。……[詳細] |
青龍橋商周遺址,為商周時期人類聚居的地方。遺址成臺形,最寬處為500米,高3.5米![詳細] |
吳家臺形遺址位于江蘇省溧水縣開發(fā)區(qū)吳家村西100米處,東面為吳家村,西面有3口水塘。整個遺址高出西面1-2米。上面有雜樹,雜草和農(nóng)作物![詳細] |
葫蘆壩村是原上方寺遺址所在地,在村東南面,有一棵江蘇最古老的銀杏樹,樹齡長達1800多年,相傳此樹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的母親為紀念孫權的爺爺所栽,現(xiàn)在已經(jīng)打造成古銀杏祈福廣場。據(jù)《溧水縣志》記載,大唐盛世的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上方建有99間廟宇的上方寺,葫蘆壩村因緊鄰附近且村民有一水塘形似葫蘆而得名![詳細] |
石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石湫鎮(zhèn)南三公里處的石山山頂,石山東西450米左右,南北1400米左右,山頂呈長臺形,地勢南高北底,東南西三面原有環(huán)形小河蜿蜒,自然風化土層在3米-5米之間,1996年石湫鎮(zhèn)官塘村民在此采石時發(fā)現(xiàn)。從采石坑的剖面看,有35--75公分不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文化層及地面有石斧,石錛及瓷片看,它應該……[詳細] |
二塘頭臺形遺址位于江蘇省溧水縣白馬鎮(zhèn)二塘頭村東北150米處,遺址高出四周0.6-1米,為長方形。西北長100米。東南寬80米。墩上有樹木和莊稼![詳細] |
位于和鳳鎮(zhèn)史家村南,始建于清代,原名為史家廟,后改名太平寺。廟前墻壁上砌有石碑兩塊。一塊名為“永續(xù)香燈碑記”,長1.31米,寬0.56米,青石質,立于清嘉慶六年(1801)冬月,記載有關史家廟的歷史信息。另一塊名為“香燈重建前進碑記”,長1.21、寬0.55米,立于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記載了村民重建史家廟前進……[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