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山雙龍風景名勝區(qū)AAAA 金華山雙龍風景區(qū)位于金華市城北8公里西南山麓,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記》稱第三十六洞天金華山,是我國道教第三十六洞天所在地,又稱赤松山,相傳為晉時黃初平(號赤松子)-得道成仙處。至宋元佑六年(1091年),婺州太守祈雨北山,從此名聲大振,游人不絕,譽滿東南。宋朝名相王安石贊為橫貫東南一道泉,F(xiàn)山、石、水、洞等勝景風貌依然,險、奇、秀、幽的景觀氣派猶存。雙龍風景區(qū)位于海拔500-1312米之間,是一處以山岳森林為背景,地下懸河、巖溶奇觀、赤松祖庭為特色,觀光度假、康體休閑、海外朝圣等為主要旅游活動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和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區(qū)。全區(qū)劃分為雙龍洞、黃大仙、大盤天、優(yōu)游園、仙鶴妍、尖峰……[詳細] |
金華之光景區(qū)AAAA 金華之光景區(qū)位于多湖中央商務區(qū)核心區(qū)塊,金華“心臟”三江交匯燕尾洲公園區(qū)域,與婺劇院相呼應,區(qū)位十分凸顯。整個項目占地面積4.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9萬平方米,總投資為10.65億元,規(guī)劃設計融入智慧之樹理念,四座建筑猶如四顆智慧果實,相互串聯(lián),建筑以金華傳統(tǒng)工藝竹編文化為設計靈感,外形優(yōu)美,富有現(xiàn)代氣息。金華之光景區(qū)由四個單體建筑組合而成,是一個集城市展示展覽、科技科普、青少年娛教、市民公共休閑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國際標準、國內標桿的大型綜合性文化綜合體,也是金華首個科技、文化、旅游休閑娛樂中心。整個項目占地面積4.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9萬平方米,總投資為10.65億元,按照“多館合一、高……[詳細] |
金華,古稱婺州,歷史建制久遠,文化興盛,名人輩出,素有“小鄒魯”之稱。金華市博物館位于金華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qū)的核心地塊,歷史文化氛圍濃郁。我館現(xiàn)藏有文物與古籍共37000余件(套)。全館建筑面積13600㎡,陳列面積4700㎡。展陳以艾青詩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為主線,依托本地文物資源和區(qū)域歷史文化特點,在浙江省文物局、金華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與領導下,由著名策展人浙江大學嚴建強教授領銜的團隊負責陳列展覽策劃與形式設計,多學科多視角地解讀這片土地,包括以歷史學視角解讀金華大地的“八婺古韻”展廳,以地質學視角解讀金華地貌、古生物資源的“神奇大地”展廳,以社會學與文化遺……[詳細] |
金華雙龍洞AAAA 金華雙龍洞距金華市區(qū)約8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層的雙龍洞之外,還有中層的-洞和最高的朝真洞。雙龍洞分內、外兩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長、深各33余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洞內陳放著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雙龍洞位于雙龍洞景區(qū)中心,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首批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qū),國家級森林公園。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qū)核心景觀和象征,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海拔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鐘乳石酷似龍頭,故名“雙龍洞”。外洞寬敞,面積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駐足。常年洞溫為15℃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領……[詳細] |
太平天國侍王府,坐落在金華城東鼓樓里酒坊巷52-3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61年,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攻占金華后構建,是全國現(xiàn)存的太平天國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壁畫等藝術品最多的一處。侍王李世賢,太平天國后期的重要將領,1861年攻克金華后,以金華為中心建立太平天國浙江根據地。侍王府為當年其在浙江的指揮中心。整個王府由宮殿、住宅、園林、后勤四部分組成,毗連寬廣的練兵場,總占地面積達63000多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院。東院以大殿為主體。門前有太平天國遺留至今唯一的一座照壁。大殿系當年太平軍首領議事廳,所有墻壁、梁柱上均繪有各種壁畫和彩畫,十分壯麗宏偉。1……[詳細] |
蕭家小龍橋位于金華市婺城區(qū)湯溪鎮(zhèn),年代為清。江南多雨,江河縱橫,水網密布。古人出行,橋,不可或缺。早在清乾隆年間,蕭家小龍橋還是金衢古驛道上的交通要塞。時隔300多年,這座婺城區(qū)現(xiàn)存最長的古橋早已不見舊時的熙熙攘攘,曾經開闊的莘畈溪也激流不再,就連橋側的時刻文字都已淡得模糊難辨。如今出行便利,這座古橋既無法通車,也沒有平坦的道路與之相連,有時候一整天也未必有人來踏訪。小龍橋好似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望著靜謐流淌的河水,遺世獨立、靜默平和。造訪古橋時是一個深秋的晌午,以水稻為主要經濟作物的蕭家村已經進入了繁忙的收割季。蕭家村位于湯溪鎮(zhèn)西北面,北靠洋埠和鐵路,東為西祝村,西與龍游交界,西南為黃堂村。……[詳細] |
金華-洞,洞口朝天,垂直而下,深奧莫測。為一傾斜而下、豎井狀的落水洞。俯首下視,寒氣襲來,洞不見底,故稱“-”。游人可踏著石階,盤曲通達洞底。水流從洞頂?shù)箳斓溺娙槭缶墐A瀉而出,如蛟龍奔騰向前,瀑聲轟隆,震耳欲聾。瀑水落地,水花四濺,形成濛濛細雨,寒氣襲人,構成了“一瀑垂空下,洞中冰雪飛”的風霧奇觀。洞中鐘乳高懸,石筍遍地,其中一根大石筍形似“觀音”,稱“觀音大士像”。洞的上方有一“天窗”,透進一束陽光,宛如半月,因為只有一縷陽光,也叫做“一線天”![詳細] |
八詠樓位于金華城區(qū)東南隅,坐北朝南,面臨婺江,原名玄暢樓。據光緒《金華縣志》記載,系南朝齊隆昌元年東陽郡太守、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沈約建造。竣工后沈約曾多次登樓賦詩,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登玄暢樓》、《玄暢八詠》詩、《八詠》詩等,所以從唐代起,遂以詩名改玄暢樓為八詠樓。八詠樓自創(chuàng)建以來的一千四百多年中,與歷代文人名士結下了親緣。唐代的崔顥、嚴維,宋代的呂祖謙、謝翱,元代的趙孟等詩人、書法家,都曾慕名前來登臨題詠,留下了不少繪景抒情的詩文名篇。南宋著名愛國女詞人李清照避難金華時,登八詠樓寫下了《題八詠樓》詩。還有明末兵部尚書朱大典,率兵與清軍激戰(zhàn)中,壯烈地犧牲在八詠樓,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詳細] |
金華市青少年宮創(chuàng)建于1987年,是隸屬于共青團金華市委的純公益性全民事業(yè)單位,是我市惟一的集德育、教育培訓、陣地活動、休閑、娛(游)樂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現(xiàn)代化的校外教育機構,也是浙江中部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金華市青少年宮把優(yōu)化青少年環(huán)境、滿足青少年需求、促進青少年成長作為宮文化建設的工作主線貫徹始終。目前的金華市青少年宮,占地面積22500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1500平方米,固定資產達1500余萬元。特別是宮內環(huán)境,到過的人無不嘖嘖稱贊。金華市青少年宮是我省辦宮歷史最短的地市級宮,也是發(fā)展速度最快的地市級宮,用這么短的時間,用這么快的速度,適應現(xiàn)代化校外教育要求配備這么大規(guī)……[詳細] |
金華黃大仙景區(qū)位于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首批AAAA級風景名勝區(qū)、浙江省十佳美景樂園的金華雙龍風景名勝區(qū)的中心景區(qū)。面積10.2平方公里,以洞奇、石怪、山青水秀及黃大仙文化為特色,并有秀麗的自然風光,主要景點有黃大仙祖宮、朝真洞、仙瀑洞、鹿田湖、鹿田書院、徐公廟、斗雞巖等。其中仙瀑洞以73米高的洞中飛瀑榮列世界基尼斯記錄及赤松祖庭最為著名。金華山黃大仙景區(qū)為道教第三十六洞天所在地。景區(qū)內林木蔥郁、空氣清新、湖泊水碧如鏡、溪泉潺潺流暢、氣候涼爽宜人,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共有野生動植物9000余種,交通便利,設施配套,是著名的旅游觀光、避暑度假和修學朝圣的勝地……[詳細] |
赤松宮位于道教第三十六洞天金華山上,為上古神農時雨師赤松子及黃大仙-得道飛升之圣地。始建于晉代,據《赤松山志》記載,“二君既仙,同邦之人相與謀而置棲神之所,遂建赤松子廟,偕其師赤松子而奉事焉。召學其道者而主之。”至唐代,赤松子廟改名為“赤松宮”,后宋真宗御筆賜額“寶積觀”。歷代香火綿滋,道士常盈百,敬奉之心未有涯也。自晉而今,赤松宮興廢之事不可勝算,尤宋代規(guī)模最為恢宏,香火極為鼎盛,被譽為“江南道流冠冕”和“江南道宮之冠“。赤松宮一千七百多年的仙風歷史,遺留下了極為深厚的仙道文化底蘊。宮中殿堂林立,氣宇非凡。有元機洞、太上老君殿、慈航殿、元辰殿、三圣殿、元辰殿、二仙殿、萬圣閣等,供奉著太上老君……[詳細] |
葉店葉氏宗祠位于金華市婺城區(qū)白龍橋鎮(zhèn),年代為清。整座建筑格局保存較完整,規(guī)模宏敞,雕刻題材豐富,體現(xiàn)了婺派精美的技藝,具有一定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價值。葉氏宗祠采用磨磚八字大門,兩側置青石,左右設立抱鼓石,氣派雄偉。整個建筑用材粗大,兩側都有磚雕、磨磚門墻,工藝精湛,極富地方特色。此刻,宗祠大門和左側的小門都緊閉著,右邊的小門靜靜地敞開。據悉,祠堂每天早上6點開門,下午4點鎖門,現(xiàn)在主要作為葉店村文化禮堂和白龍橋鎮(zhèn)老年活動中心。據《葉氏宗譜》記載,葉氏宗祠又名尊親堂、石林公祠,始建于明神宗丁酉年(1597年),成于神宗丁己年(1617年)。祠堂中堂頂高五丈余,氣宇軒昂,成為當時金華西鄉(xiāng)的一座名祠……[詳細] |
浙江金華大佛寺,位于金華城區(qū)東北曹宅鄉(xiāng)之北2公里處,距城區(qū)20公里。南朝梁武帝大同6年(公元540年)僧(道瓊)止于山南,聞金石贊唄之音,緣巖而上,見大石佛一軀,高6丈,跌做儼然,因是建寺。距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歷史。宋改名“石佛寺”。據光緒《金華縣志》記載,舊名“赤松巖寺”! ∷聝仍需F羅漢五百一十八尊,系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鄧剛中曾祖克允與弟克明冶鐵鑄造,原存于羅漢寺,后改建“三學寺”,移其像于西巖石佛寺,明時尚存,后毀于兵燹。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僧佳有重建大士殿;道光二年(1822年),僧一輪再修。至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正月,又失之香火,前殿、中殿概成滅燼。……[詳細] |
石楠塘徐氏宗祠位于金華市婺城區(qū)雅畈鎮(zhèn)石楠塘村南的武義江畔,為明代宗祠建筑。照壁前為武義江,有小碼頭可供舟船停泊。整個建筑坐北朝南,由照壁、門廳、正廳、后堂組成,五開間,三進兩天井,呈方形布局。面積近1047平方米。石楠塘徐氏宗祠,照壁前為武義江,有小碼頭可供舟船停泊。整個建筑坐北朝南,由照壁、門廳、正廳、后堂組成,五開間,三進兩天井,呈方形布局。面積近1047平方米。照壁的上部和門樓的一部分已經被拆,其他基本完整。通面寬20米,通進深52.35米。門廳、正廳面闊五間,明間梁架為抬梁式九架前后廊,用月梁,梁兩端雕刻龍須紋。單步梁作鴟魚狀。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后堂面闊五間,梁架明間為抬梁式九架……[詳細] |
婺城區(qū)九峰山烈士陵園坐落在湯溪鎮(zhèn)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九峰山·月亮灣。原金華縣人民政府為了紀念烈士人數(shù)較多的湯溪籍革命烈士,集資20余萬元建造。1997年8月1日破土動工,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墓區(qū)面積120平方米,陵園按“一九九七·八·一”設計。一座二層石亭,兩條每層九階的七層石階,筑在風景秀麗的九峰山月亮灣楊梅園中,坐南朝北,依山而建,長80余米,上下高差達28米,青山綠樹白石,景色莊重怡人,氣勢雄偉壯觀。陵園集中安放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和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光榮犧牲的23位湯溪籍革命烈士的骨灰,其中有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的戰(zhàn)斗英雄、一等功臣劉展亮烈……[詳細] |
黃賓虹藝術館,是一座為紀念出生于金華的當代國畫大師黃賓虹的群眾性文化場所,坐落在浙江金華市區(qū)黃賓虹公園內。這里位于婺城新老城區(qū)之間的三江口,占地18000平方米,三面環(huán)水,風景怡人,園內樓臺亭閣,山水奇石,分布于花木綠草之中,具有中國江南園林玲瓏剔透、古樸幽雅之韻致。黃賓虹藝術館作為主體建筑,處在公園的中心位置。藝術館是一座融徽、兩浙派建筑藝術特色的傳統(tǒng)民居式建筑,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坐北朝南,粉墻黛瓦,以木雕、磚雕、石雕、瓦雕和壁畫作裝飾,將民間傳統(tǒng)藝術與現(xiàn)代建筑空間巧地結合在一起,是一座源于傳統(tǒng)又高于傳統(tǒng)的藝術建筑。館前兩塊綠地,映襯一座照壁,上刻賓虹大師的遺存墨跡“藝林展望”四個大字……[詳細] |
天寧寺大殿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東南角的一個山坡上。天寧寺原名“大藏院”,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徽宗政和年間(11l1~1118年)賜名“天寧萬壽禪寺”。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為了崇奉徽宗,賜名“報恩廣寺”,后又改“報恩光孝”。元延祐五年(1318年)重新修建,并保留了部分宋代的建筑構件,后代又經多次修葺。天寧寺大殿保留了中國古建筑從宋代過渡到明代時期的一些特征,是研究中國南方地區(qū)在這一過渡時期中的古代建筑的重要實物例證。大殿坐北朝南,居高臨下,面臨婺江。殿面闊三間,通面闊和通進深都是12.72米,平面呈正方形,十分符合宋、元時期小型佛殿建筑平面布局的特點;單檐歇山頂……[詳細] |
臺灣義勇隊紀念館位于浙江省金華市區(qū)酒坊巷84號,即臺灣義勇隊成立舊址。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臺灣愛國人士李友邦經國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動員了幾十名在閩臺灣同胞于1939年2月在浙江金華成立了臺灣義勇隊。他們以“保衛(wèi)祖國,收復臺灣”為宗旨,以浙江為主要活動地域,在東南各省開展抗日活動,最多時發(fā)展到380余人。臺灣義勇隊在成立前后,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的支持和幫助。臺灣義勇隊利用其中許多人懂日語的優(yōu)勢,配合宣傳抗戰(zhàn)和積極開展對敵政治斗爭;利用其中許多醫(yī)務人員的優(yōu)勢,開展戰(zhàn)地醫(yī)療救護,先后在金華、蘭溪、衢州、福建建陽建立了4所“臺灣醫(yī)院”;因地制宜,開展軍需用品加工制造,生產出多種器材、軍火原料及戰(zhàn)場急需的藥……[詳細] |
金華國際山茶物種園是在金華市政府和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于1999年3月6日由國際茶花協(xié)會前主席PatMacdonald女士親自奠基,金華市林業(yè)局負責承接,經三年多時間建成的世界上第一個致力于收集、保存、栽培、馴化、育種以及利用山茶屬植物原種的公園式專類園,總投資一千余萬元。本園坐落在被命名為“中國茶花之鄉(xiāng)”的浙江省金華市郊,占地近10公頃。到目前為止,本園已經收集山茶物種多達202個。涉及到山茶屬的4個亞屬和17個組別,物種數(shù)量占已定名的物種總數(shù)的80%。這些物種均采自它們的原產地,從而保證了其正確性。本園山茶物種的收集還將不斷進行完善。所收集的物種完全按照張宏達教授的山茶屬植物分類系統(tǒng)進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