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古城旅游景區(qū)AAAA 無棣古城位于濱州市無棣縣,以旅游承載文化,以文化促進旅游,遵循“存古、復古、建古”三個原則,突出“古”、“水”、“綠”三個特點,分為歷史文化旅游區(qū)、景觀風貌休閑區(qū)、生態(tài)園林居住區(qū)和綜合商貿服務區(qū)四個功能區(qū)。景區(qū)內荷花灣水利風景區(qū)、吳式芬故居、馮安邦將軍府、縣衙、角樓、四城門及四城門橋、無棣印象、曲院風荷等十八處景觀節(jié)點及后期配套與夜景亮化工已建設完工并對外開放。特色景觀:休閑、親水、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古城、宗教、名人故居、湖泊游覽線路:臨展館→→海瓷藝術館→→江南金街→→荷花灣南口廣場→→游客服務中心→→大覺寺→→真味堂→→真味堂南→→南城門→→吳式芬故居→→張宅→→馮安邦將軍府→→博物館→……[詳細] |
黃河三角洲生態(tài)文化旅游島簡稱黃河島,位于黃河三角洲腹地、山東濱州無棣縣的東北部,瀕臨渤海,系黃河故道,由秦口河、套爾河環(huán)抱左右,四面環(huán)水。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tài)經濟區(qū)、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qū)、環(huán)渤海經濟圈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疊加地帶,處在京、津、塘和滬、蘇、浙的交會點。地理位置優(yōu)越,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交通十分便捷。景區(qū)內水、電、路、訊、互聯(lián)網等基礎設施完善,配有直升機、豪華游艇、摩托艇、皮劃艇、仿古畫舫、觀光電瓶車。建有游客中心、游船碼頭、海水浴場、文化廣場、水上垂釣、拓展培訓等休閑娛樂項目。景觀綠化初具規(guī)模,香花槐、合歡、竹柳、白蠟、棗樹、桃樹、梨樹等幾百萬株綠化、林果樹形成了濱海萬畝生態(tài)林場,成為渤……[詳細] |
五營村內外文化古跡眾多,有華北地區(qū)最大的清真寺,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始建于元代,康熙帝御賜“萬古長青”大匾的清真古寺,其建筑精美,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清真寺。文化遺跡國公府、馮家古井、盛德堂武館、民族英雄從希玉故居、古客店、茶館、驛站、學堂、店鋪、古墓群等眾多古跡構成了五營村特有的回回民族古文化區(qū),其歷史深厚,文化內涵豐富。景區(qū)類型:民族村地址:濱州市無棣縣車王鎮(zhèn)北部價格:免費……[詳細] |
鑫嘉源景區(qū)AAA 鑫嘉源景區(qū)位于無棣縣水灣鎮(zhèn),占地面積3000畝,是全國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國家AAA級景區(qū)。無棣鑫嘉源園區(qū)面積3000畝,以發(fā)展高效生態(tài)循環(huán)農業(yè)和休閑觀光農業(yè)為重點,已完成基礎設施:24棟冬暖式蔬菜大棚、6000平方米連棟溫室、57棟日光蔬菜拱棚,年產1000噸杏鮑菇食用菌生產線,游船觀光碼頭平臺一處,高標準農田150畝,建設雞鴨鵝養(yǎng)殖棚6棟、豬舍4棟、羊舍10棟,建設1000立方米沼氣池,水電路訊基礎設施基本配套,2880平方米的水上農產品展示中心也已投入運營。地址:濱州市無棣縣水灣鎮(zhèn)政府東鄰鑫嘉源現(xiàn)代農業(yè)園區(qū)游覽線路:主大門--食用菌種植基地--馬場(射箭場)--水果玉米--57棟日光蔬菜……[詳細] |
黃河島水利風景區(qū)AAA 無棣縣黃河島水利風景區(qū)位于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境內,依托秦口河、套爾河、黃河島水庫而建,屬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39.5平方公里。景區(qū)水域廣袤,景色醉人,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湖光弄影,天鵝起舞,煙波浩淼,朝霞映輝,林木蔥翠,花草繁茂,蘆葦綿延,蕩舟水上,如在畫中游,讓人流連忘返。名人苑、賽馬場、高爾夫練習場、拓展訓練基地、游船碼頭等匠心獨運,既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又可組織健身娛樂活動,還可進行滑水、龍舟賽、飛艇和游船等水上活動,游人如織,絡繹不絕![詳細] |
吳式芬故居AAA 吳式芬故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無棣縣古城南門里,故居建筑格局上既具有明清時代官宦府第的宏偉氣勢,又有宦居園林建筑藝術情趣之美,實是明清官宦府第古建筑藝術中的典型代表。有吳式芬紀念館、寶硯堂、尚書第、陶嘉書屋、雙虞壺齋、聽雨軒等建筑。清代吳氏家族,以人文鼎盛稱著齊魯,有“進士世家”、“尚書門第”、“九世朝臣”之稱,享有“四省承宣三掌節(jié)鉞,九封光祿兩列史晟”之美譽,其文化底蘊,社會影響廣泛,被視為清朝三百年歷史的縮影。清代內閣學士吳式芬是近代著名的金石學家,著有《捃古錄》、《捃古錄金文》、《封泥考略》等多部巨著。吳式芬以其金石學的百卷名著,填補封泥研究空白的豐碩成果,成為吳氏家族杰出代表。建筑專……[詳細] |
無棣碣石山AAA 碣石山,又名無棣山、鹽山、馬谷山、大山。海拔63.4米,方圓0.39平方公里,系73萬年前火山爆發(fā)噴出而形成的錐形復合火山堆,是我國最年輕的火山,也是華北平原地區(qū)唯一露頭的火山,被譽為京南第一山”。1999年3月列為省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qū)! v史文化:古時近河傍海,唐堯時稱碣石山,春秋時稱無棣山,魏晉時稱鹽山,唐初稱馬谷山,相傳有龍馬自山洞0沒,故稱。馬谷朝云列入無棣八大景之一,元朝俗稱大山。古時山上有碧霞元君祠、文昌閣、呂祖祠、關帝廟、鹽神廟、天爺廟、奶奶殿、魁星閣、二廊廟、閻羅殿、清涼庵,山下寺院為觀音堂。這些廟宇供奉玉皇大帝、關圣帝君等諸神,另外還有瘋和尚像、王靈官、趙靈官等塑像。……[詳細] |
無棣千年古桑園AAA 千年古桑園位于車王鎮(zhèn)中西部、德惠新河和馬頰河之間,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形地貌,400畝面積內分布有千年古桑400余株,近代桑樹4000多株,該園突出以原生態(tài)建園,展現(xiàn)“黃河故道、世外桃源”風情,是生態(tài)休閑游樂園、古桑文化博覽園、魯北農情體驗園、鄉(xiāng)土植物科普園的復合體。常設旅游項目有:桑林葦海休閑體驗。桑林中以步行、自行車(單人和雙人)、電瓶觀光車進行休閑瀏覽,了解古桑知識和歷史故事,旅客可獨行、可結伴組團。葦海中以步行、自行車(單人和雙人)、游艇、水上自行車等,進入葦海深處,聽蛙叫鳥鳴,看蘆花漫天。濱水游樂垂釣摸魚。在釣魚臺體驗垂釣的愜意,在摸魚池感受收獲的喜悅,游客可租賃可自帶釣魚設備前往釣魚臺……[詳細] |
無棣大覺寺AAA 大覺寺,是位于古無棣縣城東南的一處佛教寺院。明楊魏《海豐縣重修寶塔記》記載:“大覺寺,在縣城東南隅外,中有浮屠,巍然薄云霄,而殿宇佛像亦壯麗可觀!彼聝取案⊥馈奔春XS塔。據(jù)文史專家介紹,大覺寺本名普照寺,始建于唐朝貞觀13年(公元639年),原名“普照寺”、“普照寺舍利寶塔”。明朝洪武元年更名為“大覺寺”。1300多年來,大覺寺與海豐塔,默默見證了唐、宋、元、明、清的盛衰巨變。 據(jù)專家評定,大覺寺有著1360多年的歷史,文物價值極高。僅從建筑上來說,大覺寺主體建筑氣勢恢宏,工藝精巧,隨著歷史的變遷,與清代學堂的其他建筑已經渾然一體。現(xiàn)在,在大覺寺的原址上,人們能領略到的不單是盛唐以來的佛教文明……[詳細] |
魏王豹墓AA 魏王豹墓,位于信陽鄉(xiāng)郭來儀村西南,面積1575平方米,封土高4米。民國《無棣縣志》載,“漢魏玉豹墓,城北七里。相傳韓信由燕伐齊到此,豹迎戰(zhàn)三百合,中卸甲風陣亡,信令將士撮土筑此墓!1977年地區(qū)文管部門曾對古墓實挖(選點勘查),確屬漢墓,內葬何人,未考。1987年主標志為“郭來儀(以地取名)古墓!绷袨槭〖壷攸c文物保護單位。魏王豹墓又稱郭萊儀古墓,當?shù)卮迕穸妓追Q它為“臺子坡”。據(jù)民國時期《無棣縣志》記載:相傳楚漢之爭時期,韓信由燕國攻打齊國時,曾在這里與魏王豹大戰(zhàn)三百回合。豹在解下盔甲休息時,患病猝死。韓信敬佩他的勇猛,命令漢軍將士們撮土筑墳安葬了他。而當?shù)乩习傩湛谥辛鱾鞯陌姹靖泳唧w生動:……[詳細] |
山東舜園棗業(yè)有限公司位于無棣縣城東,交通條件十分便利。2001年,公司借助于國家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多種經營項目,實施了園區(qū)農田水利配套、整改土地、挖塘筑臺、冬棗密植等建設,實現(xiàn)了方國化、林網化和溝路渠林涵閘的全部配套。隨著公司的不斷發(fā)展,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已成為帶動和促進當?shù)剞r業(yè)產業(yè)化結構調整的龍頭企業(yè)和農業(yè)高科技發(fā)展的示范樣板。公司主要從事農業(yè)開發(fā)、農產品生產和銷售及涉農科研等,下設棗制品加工、果蔬保鮮、生態(tài)旅游、水產養(yǎng)殖等多個項目區(qū),主要產品有棗汁、棗粉、醋飲、棗片、蜜棗、免洗棗等系列棗產品及其他果蔬產品,其中冬棗汁、冬棗粉生產技術已取得了國家專利。2002年,公司就已取得了進出口企業(yè)資格證書,生……[詳細] |
無棣鑫山高效農業(yè)生態(tài)園2010年開始建設,占地面積200余畝,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目前,該園區(qū)已完成投資2200萬余元,規(guī)劃建設了無公害冬棗采摘園、無公害蔬菜種植園、優(yōu)質水果種植園、動物特種養(yǎng)殖區(qū)、餐飲服務區(qū)。栽植大澤山優(yōu)質葡萄品種50畝,晚秋黃梨1500株,肥城桃50畝。2013年從山東省林科院引進了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三個棗產品新品種,“中秋紅、脆酸棗、高維酸棗”,明年可坐果。在采摘種植園區(qū),采用無公害管理法,園區(qū)建有沼氣池,不打農藥,實行物理防蟲。產品做到了無殘留、無公害。園區(qū)建設科技辦公樓一座,2012年投入使用,可免費為群眾提供優(yōu)質果樹苗木和畜產品新品種,免費培訓群眾掌……[詳細] |
張映漢故居位于無棣縣海豐街道,年代為清。位于無棣縣舊城區(qū)海豐路東側,與吳式芬故居隔路為鄰。張映漢(1753-1830),號筠圃,清海豐縣城里村(今無棣縣無棣鎮(zhèn)城里村)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中舉,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中進士。嘉慶十六年(1811年)4月出知湖北巡撫。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4月,張映漢擢湖廣總督。嘉慶二十六年(1821年)張映漢奉旨內遷,任刑部右侍郎。8月,又調倉場戶部侍郎。張映漢78歲病逝。一生著述甚豐,留存《毛詩匯參》12卷,《毛詩韻考》8卷,《韻學弟子訓》4卷,《奏疏》30卷,詩稿若干卷。占地12畝。廳、堂、齋、室俱全,今遺存6間,其中堂屋、門樓耳屋各3……[詳細] |
馬谷山又名大山,位于無棣縣城北三十公里的大山鎮(zhèn)境內,呈圓錐形,海拔66.2米,占地面積20余萬平方米,為華北平原黃河北唯一的一座山丘。經專家考證,該山形成于第四紀更新世早期,為12萬年前火山噴發(fā)物堆積而成。古書《禹貢》稱其為“碣石”。據(jù)《后漢書》記載,在漢末年,曹操曾登臨此山,觀滄海并賦詩言志,頌為千古佳話。馬谷山煢煢孑立于魯北平原上,山巔舊有“碧云之君宮”、“玉皇閣”、“呂祖閣”等氣勢恢宏的建筑。該山有東、西二峰,山勢北坡低緩,南坡陡峭,東、北各有一數(shù)丈深澗。山前有一山井,井深水旺,水質甘甜。山半腰有數(shù)畝果園,園內洞谷相連,層層果樹相互攀接,一到春季,蜂飛蝶舞,景色宜人。登臨此山,極目遠眺,……[詳細] |
無棣天綠緣水上游餐飲有限公司依托千年古河—秦口河,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充分挖掘秦口河悠久的歷史文化,將秦口河水上游項目打造成以民俗文化、農村體驗、特色飲食、生態(tài)休閑等為主要內容的鄉(xiāng)村生態(tài)休閑旅游景區(qū)。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捷,驅車5分鐘可到達榮烏、津汕高速,乘船40分鐘北經黃河島可觀渤海,南游30分鐘可達下洼景區(qū)。園區(qū)占地面積300畝,是集餐飲、住宿、采摘、游園觀光、購物、垂釣、捉鮮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型生態(tài)園區(qū)。地址:無棣縣佘家鎮(zhèn)王官村營業(yè)時間:10:00-20:00游覽時間:大約4小時特色景觀:采摘、游園觀光、垂釣、捉鮮交通指南停車場信息:設有專用停車場……[詳細] |
馮安邦故居位于濱州市無棣縣舊城區(qū)海豐路西側,吳式芬故居北鄰。馮安邦,信陽鄉(xiāng)店子村人,抗日將領,國民黨陸軍中將,清末民初于此建居。房舍3間,廳房3間,門樓耳屋3間,庫房3間。1992年9月,被無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0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8月,馮安邦紀念館在馮安邦故居建成并對外開放,國民黨榮譽主席--為馮將軍塑像題詞,美中文化藝術交流協(xié)會會長愛新覺羅恒懿女士題寫匾額,著名畫家李山題寫“馮安邦將軍故居”牌名,濟南鄉(xiāng)賢著名書法家王仲武為紀念館題寫楹聯(lián)。2013年10月10日,馮安邦故居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海豐塔,史稱唐塔,原名大覺寺塔,始建于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碑記為“尉遲敬德監(jiān)建”,距今已1300多年。原塔為八角密檐式磚石結構,青磚到頂,飛檐挑角,角系銅鈴,塔身13級,第一級南北各一門,其上每一級一南門,頂有相輪,全塔高約36米。明代維修時,吏部尚書-撰有《重修大覺寺寶塔》,并刻石豎碑。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元月地震,大覺寺塔裂;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五月地震,塔圯其半,1957年,因塔身破損嚴重,有倒塌之虞,報省批準,將地表以上塔身拆毀。山東濱州市……[詳細] |
八角十三層樓閣式海豐塔就坐落在河花灣南側,與清代學堂相臨;五子鬧佛塑像坐落在海豐塔舊址上,并有清康熙進士張映漢撰寫、江蘇巡撫吳壇書寫的《重修大覺寺記》保存于亭旁。公園北隔河花灣與鐘樓相望,西側緊臨清代著名金石考古家吳式芬故居。海豐塔建于639年(唐貞觀十三),為普照寺塔,分十三級,八角形,密檐式磚石結構。明初,縣名改稱海豐,普照寺塔亦改稱“大覺寺”,故唐塔又有“海豐塔”、“大覺寺塔”等名。進入塔影公園,可乘舟賞荷,體味回歸自然的童真;可登臨海豐塔鳥瞰無棣城,將全城的美景盡收眼底;可上鐘樓把酒臨風,享受身處桃源之中的情懷![詳細] |
信陽故城址位于無棣縣城北8.5公里處,面積0.8平方公里。山東通志稱“信城”、俗稱“小鞍城”、“歇鞍城”。相傳韓信由燕伐齊至此,鏖戰(zhàn)丟靴,士卒嘩然,為雪丟靴之辱,韓信下令仿靴筑城,舊為無棣縣八大景之一,稱“漢壘盤旋”。今遺址西南偶,城垣殘跡尚存50余米,高10余米,夯土斑斑,依稀可見。曾出土戰(zhàn)國“齊法化”刀幣及秦漢時期銅劍、箭蔟、陶器等文物。1987年,地區(qū)文物普查組對遺址全面考查,從城體格局、構筑方法、城土中夾沙陶片等方面測定,該城址約筑于戰(zhàn)國后期至兩漢初期。1992年6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