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法村位于望謨縣城南部,隸屬麻山鎮(zhèn)管理,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熱濕潤,平均日照8個小時左右?ǚǜ锩鶕厥堑、桂、黔邊區(qū)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0 年,紅八軍一縱隊在望謨縣蔗香鎮(zhèn)開展革命活動近半年;1933年3月至 1940年10月,紅七軍六十三團一營一連(人們稱其為“卡法連隊”)以望謨卡法為駐地……[詳細] |
新屯布依寨景區(qū)AAA 黔西南州望謨縣新屯布依寨景區(qū)位于望謨縣城周邊,距縣城區(qū)10公里,紫望高速穿境而過設有望謨北站出口,景區(qū)臨近高速1公里,從景區(qū)到縣城10分鐘,到興義2個小時路程,交通便捷。新屯村有悠久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文化底蘊非常厚重,特別是在傳承和發(fā)揚“說唱”藝術方面,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的代表性。曾多次代表縣赴省州演出。新屯村……[詳細] |
黔西南州望謨桑郎七星景區(qū)位于貴州省望謨縣桑郎鎮(zhèn)境內,距縣城36公里,景區(qū)所在桑郎鎮(zhèn)是全國最大布依寨,歷史悠久,桑郎一名始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從清代開始就有很多詩作流傳,是全省詩詞文化之鄉(xiāng)。景區(qū)主要景點包括:孔明旗桿山、筆架山、仙人棋盤山、金鐘撲地、天馬嘶風、中流砥……[詳細] |
望謨蔗香濱湖康養(yǎng)小鎮(zhèn)位于望謨縣南部,地處兩省區(qū)(貴州、廣西)三縣(望謨縣、冊亨縣、樂業(yè)縣)交界處,南北盤江在此匯合形成紅水河。國家重點工程龍灘水電站建成后,流經望謨境內150多公里的北盤江、紅水河段造就了雙江口(紅水河的源頭〈人稱“兩江一河”>有60平方公里的“萬山湖”,方圓數百里)的迷人風景。蔗香村民族文化底蘊濃厚,……[詳細] |
紅軍井在望謨縣樂元鎮(zhèn)包樹村。此井原名冒沙井,年久失修,泥沙淤積,泉水干枯,群眾用水十分困難。1935年4月,中央紅軍長征宿營包樹村時,為解決群眾用水困難,紅軍指戰(zhàn)員淘沙修井,將廢井掘修一新,并在井旁栽下兩棵柳樹。井深3米,長1米,寬0.5米,四周用卵石砌成。至今泉水長年不竭,柳樹長大成蔭。前人有詩贊云:“水自清涼沙自沉……[詳細] |
桑郎峽谷,在桑郎鎮(zhèn)西北面的桑郎電站以上河段,峽谷兩山對峙,絕筆入削。離峽口不遠處,便是桑郎電站大壩攔蓄河水形成的瀑布,猶如一道懸掛的珠簾,美麗壯觀。沿電站引水渠往谷里走,時而瀑布從巖上跌落下來,時而有各種奇石探頭相望,還有數不清的怪樹奇藤纏繞共生。桑郎峽谷之上連著六里峽谷,兩者僅為一山之隔。望謨縣城——桑郎峽谷,途徑s……[詳細] |
貴州望謨北盤江國家濕地公園(試點)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總面積2432.48公頃![詳細] |
七星橋,在桑郎寨東橫跨桑郎河,現(xiàn)為冊(亨)三(江)公路橋。此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由寨上群眾捐資獻勞,雇請外地工匠修建。橋長62米,寬4米,高7米,為七孔石橋,故稱“七星橋”。遠遠望去,七星橋宛如一條彩虹橫跨河上,橋水相映,美麗壯觀。古人有詩贊嘆:“數定天星建此橋,百丁施力架虹腰。王宮定缺人工補,名與河山萬古標……[詳細] |
板陳兵工廠1934年6月,王海平之弟王治平到廣西百色經商時,與商人王為平相結識,因談得投機而引為知己,并邀其至家鄉(xiāng)望謨縣蔗香鄉(xiāng)板陳村作客,在板陳期間,王為平的言談舉止和政治見解深得王海平兄弟的贊賞,加之姓名相近,遂與王海平、王治平、王禹平三兄弟聯(lián)宗結拜為弟兄。王為平了解到王海平所部槍枝彈藥的補給全靠向外購置,主動建議王……[詳細] |
創(chuàng)強小學遺址1934年,在0黔桂邊委的幫助下,由黔軍西路縱隊司令王海平資助,將原保國民小學擴建為創(chuàng)強小學。0黨員趙世同、黃喚民、韋荊莉等以此為據點,開展革命活動。學校為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面闊五間,1941年被-軍拆毀![詳細] |
0黔桂邊委舊址0黔桂邊委舊址位于望謨縣蔗香鄉(xiāng)板陳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3年6月,“0黔桂邊委”由廣西樂業(yè)遷到望謨縣蔗香鄉(xiāng)板陳村,領導今貴州的羅甸、望謨、冊亨、貞豐、紫云和廣西的凌云、樂業(yè)、鳳山、南丹等地區(qū)的地下工作,時間長達8年,先后幫助支持革命的王海平開辦創(chuàng)強小學和板陳兵工廠,0黔桂邊區(qū)革命委員會駐此。板陳兵工……[詳細] |
桑郎鎮(zhèn)“蠻王城”今桑郎鎮(zhèn)東面油歪寨邊,有座“蠻王城”遺址,東北靠油歪寨,西連桑郎河。桑郎河南流30公里就是盤江,即牂牁江。遺址背依古龍嶺剝刀巖,前臨百丈深淵。懸?guī)r旁砌有幾十級的“之”字形臺階。拾級而上,有一道高墻阻擋,石墻總長1000米。墻上城門可見,門前斷墻前有個石堡,石堡中有個大碗粗的圓洞,石上長滿青苔,石窩雜草叢……[詳細] |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粉碎了蔣介石發(fā)動的第五次“圍剿”后,為了北上抗日,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略轉移。于1934年10月,從革0據地瑞金出發(fā),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于1934年12月10日進入貴州省境內,1935年元月到達遵義,并在遵義舉行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糾正了王明的“左”傾錯誤路線,重新確立了毛主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