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沙林AAAA 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彩色沙林是一個以天然形成的沙柱、沙峰為特征的景區(qū),位于陸良縣城東南面18公里處馬街鎮(zhèn)杜旗堡村,整個景區(qū)面積6平方公里。它是由地震沖擊、地殼運動等因素逐步形成的地貌奇觀,彩沙凝結(jié)成沙柱,由天氣、光線的不同而折射出不同的色調(diào),是極為難得一見的景觀。沙林還建成有一批人文景觀,主要由34個洞穴組成的洞穴度假村,36計洞穴浮雕,沙地跑馬場、古棧道、烽火臺、彝家寨門等。此地還被多家影視攝影單位選為外景拍攝地,曾拍攝過《三國演義》、《炎黃始祖》等多部影視作品。彩色沙林景區(qū)面積6平方公里,它是大自然千萬年來演變的結(jié)果;是地震沖擊、巖漿噴射、地殼運動、風(fēng)雨侵蝕逐步形成的千姿百態(tài)的地貌奇觀……[詳細] |
龍海山古驛道由峰合村古道、泉豐古道、龍鳳寺古道 3段組成。 峰合村古道,位于陸良縣板橋鎮(zhèn)白塔村東側(cè) 800米陡石坎山上。古道依山勢而筑,呈東西走向,東起陡石坎山腳,西抵陡石坎山頂。全長 1400米、道寬1.45~2.4米不等,石灰石塊鋪筑。由于長期商旅、馬幫往返行走,古道石鋪路面踩踏較為光滑,并遺留1~4厘米深淺不一的馬蹄印跡。泉豐古道,位于陸良縣馬街鎮(zhèn)泉豐村截坡山和老尖山之間,距泉豐村10千米。古道呈東西走向,東起老尖山水庫,西抵山頂。全長2500米、道寬1.1~2.1米,石灰石塊鋪就,F(xiàn)存路面馬蹄印隨處可見,最深達4厘米。龍鳳寺古道位于陸良縣三岔河鎮(zhèn)寺腳村龍海山與鸚鴿山之間。古道呈東北—西……[詳細] |
楊梅山村古石埂位于陸良縣小百戶鎮(zhèn)蘆山村委會楊梅山村西北1500米的白泥溝。石埂,當?shù)厮追Q石埂子,呈西南—東北走向,為不規(guī)則石灰?guī)r砂石壘砌而成,石塊無明顯人工加工痕跡。最長段石埂長180米、最高2.08米、厚1.5米。據(jù)調(diào)查,此類石埂在陸良主要分布于楊梅山、月牙山、牛頭山等地,數(shù)量較多,最長者在10千米以上,其他的一般在200~300米,部分有超過500~800米以上,多數(shù)石埂僅長20~30米,短的只有數(shù)米。石埂總計在陸良縣境內(nèi)殘存長約80千米。楊梅山古石埂是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其附近尚發(fā)現(xiàn)有呈魚鱗狀分布的半圓形眾多小石埂,小石埂長約3~5米,從分布及其形制看,軍事防御的功能較為明顯。其余古石埂……[詳細] |
白水塘在陸良三岔河鎮(zhèn)境內(nèi),距陸良縣城15公里,是陸良壩區(qū)遺留下來最大的也是最后一個湖泊,白水塘地處南盤江和杜公河之間,南北長,東西窄,湖水主要來自雨水,總面積1.6平方公里,深2米。盛夏水域廣大,白浪滔天,故名之曰白水塘。面積約4200畝,石墻相圍,公路環(huán)塘。它鑲嵌在萬頃良田之中如鏡似珠,這里水面寬闊,水產(chǎn)豐富,有野鴨水鳥,有多種魚類,蕩—舟撒網(wǎng),用塘中之水,煮塘中之魚,即捕即食,清、鮮、甜、香,實為一道風(fēng)味獨特之美食。每當夏日,滿塘蓮藕,葉綠花紅,翠盤滾珠,一地清香,輕舟穿梭甚間,水鳥時飛,漁歌互答。而當冬天,塘水清澈見底,淺水處游壘可見,清晨時,水面上一塘云霧,乳白迷蒙,蒸騰繚繞朝陽下,異……[詳細] |
五峰山是南嶺主山,傳為爨氏第二避暑勝地,海拔最高2339米,一般在2000米上下,與終南山、龍海山南麓構(gòu)成一月牙形環(huán)帶,彩色沙林躺在她懷里。山間有一條長流水,建有畜水38萬立方米的水庫一座。景區(qū)有名樹多種,其中稀有的白果樹直徑達1.8米。有的柏樹長在石縫之中,樹干蒼老,根須壯,有人說它是參日月之精華,沾天地之靈氣而生長,是柏中之壽星,還有許多鳥獸和藥材菌類,堪稱一個小小的野生動植物王國。全山處處有景,移步景添、各具異彩,最奇特的是許多線條棱角分明,大小不一的巖層,天造地設(shè)砌成了城堡、山墻、屋基之類構(gòu)筑群。許是古城廢虛,許是龍宮遺址,許是外星來客之設(shè)計,任人去幻想、猜測、去編織神話。古有游客留下……[詳細] |
西山上古墓位于陸良縣馬街鎮(zhèn)薛官堡村西約1000米處。墓為“甲”字形的磚室墓,坐西向東,由墓門、墓道、墓甬、前室、左室(北)和右室(南)等構(gòu)成。墓葬東西長11.8米、南北寬4.2米、殘深1米。墓頂已被破壞。墓室墻體為單層磚砌筑,均為“工”字形錯縫搭接砌法。右室(南)有完整鋪地磚保存,為雙層交錯鋪就。墓磚規(guī)格一般為35厘米×22厘米×6厘米,其中朝向墓室內(nèi)的一側(cè)多施菱形等紋飾。墓壁下部與墓底交匯處斜向內(nèi)凹形成凹槽狀排水設(shè)施。西山上古墓歷史上曾遭多次盜掘和破壞,因此出土器物少且多殘損,主要有陶容器、陶俑、陶模型器以及簧狀金器、銅泡釘、水晶等。從墓葬形制、墓磚以及出土器物看,此墓年代大約在東漢中晚期![詳細] |
牛頭山位于陸良縣城西北小百戶鎮(zhèn),距縣城30公里,古名契茂山、天柱山!蹲舷獋鳌匪小叭、四水、八大景致”中的三山之一牛頭山即此山。明萬歷進士,曾任過兵部尚書的昆明人傅宗龍說,“雞足山與峨眉、牛頭、天目、天臺臚列”(《新纂云南通志·宗教考》),已把牛首山列為華夏五大名山之一,蜚聲省內(nèi)外。牛頭山是地理學(xué)上一塊古陸,最高海拔2493米。舊志有“牛山八景”:絕頂摩天、萬山擁浪、山椒旭日、皓魄初升、帆峰秋潭、古院煙霞、林間松韻、雞唱晨鐘。牛頭山腰昔有古剎真慶宮,又稱天竺寺,俗稱牛首(頭)山寺,為云南道教圣地,與武當山真慶宮為伯仲。此寺建于明永樂年間,寬宏古樸,以后歷代均有修葺。民國初期,道教徒鄭芝榮主……[詳細] |
位于縣城15公里處,與五峰山毗連,是陸良的三大名山之一。相傳宋文帝大明年間為爨氏避署地。宋未至明初為土司龍海所據(jù),并在命名的營盤山構(gòu)工事與明軍對抗,明軍攻取營寨時放火燒了營寨。明代中葉在山頂建宮,俗稱終南山寺,清康熙九年重建,嘉慶二年廣西文館恒榮主持授禪,他募化功德,擴建為佛教寺院,更名覺照寺,往后燒毀復(fù)建。1990年才初步修復(fù)。寺后羅漢林中,安置著乾隆、嘉慶時過世的和尚靈塔,記述著古老的佛教文化,幽靜中平添了歷史的古悠。寺前有“藥王泉”,傳說南極仙翁曾在此掌生,陳大仙放了條干黃鱔在潭中,因此長年不涸。山后是“王子墳”,其狀酷似一少婦仰面而臥,雙腿曲而不伸,當?shù)厝朔Q“美女相思”,也有著和昆明西……[詳細] |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三支隊隊部舊址簡稱邊縱三支隊隊部舊址。位于陸良縣龍海鄉(xiāng)小寨村委會小寨村71號。舊址房屋坐西北向東南,由正廳、東西廂房、院墻及大門組成三合院建筑,占地面積294.96平方米。舊址房屋為重檐硬山頂穿斗式磚木結(jié)構(gòu)。正廳5開間(其中1間已拆毀),通面闊15米、進深7米。東廂房2開間,通面闊8.3米,進深5米。西廂房2開間,通面闊5.4米、進深4米。院墻長6米、高1.4米、厚0.6米,青磚砌筑。大門開在院墻與東廂房交匯處。高1.9米、寬1.2米。門頂上方置兩坡瓦屋面,呈三角形,中央用混凝土鑲嵌一紅五角星浮雕圖案。門前設(shè)5級石質(zhì)臺階。房屋建于中華民國初年,為開明人士李標堂的住屋……[詳細] |
南盤江,簡稱盤江,古名交河;屬珠江(西江)水系,發(fā)源于馬雄山;經(jīng)沾益、曲靖至響水壩入我縣,自東北向西南,在縣境壩區(qū)蜿蜒40余公里后,又進入西橋以下峽谷地段奔騰20余公里出境,流入宜良縣。南盤江及壩區(qū)的沼澤洼地,均是古盆湖的遺跡,清代以前部分江道與湖澤相連為一片水域,面積約10萬余畝,是繁多的候鳥水禽,魚類棲息繁、殖的場所。后來隨著自然的演變和人工的作用,日益形成;于固定的河道?珊拥自龈撸硟(nèi)常洪澇成災(zāi)。為此,境內(nèi)人民在1977年至1978年間,從響水壩至游蝦洞河段,重新鑿開了一條長25.3公里,口寬70米,底寬45米,水深6.5米的人工運河新盤江。新盤江上3道節(jié)制攔河閘、10座公路橋、17座……[詳細] |
位于陸良縣活水鄉(xiāng)沙鍋村。舊址坐西向東,分別由正廳,南、北廂房組成“走馬串角樓”三合院建筑,占地面積306.6平方米。正廳,重檐懸山頂穿斗式土木結(jié)構(gòu)。3開間,通面闊12米、進深6米,二樓樓板、墻壁均為木板構(gòu)成,樓道有木制扶欄。建筑建于中華民國年間,為沙鍋村保長張照宇所建。龍海山區(qū)是云南省較早建立的反對蔣介石反動統(tǒng)治而開展革命武裝斗爭的重要根據(jù)地之一,沙鍋村是當時龍海山區(qū)革命根據(jù)地的指揮中心。1948年7月在此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陸良中心縣委,領(lǐng)導(dǎo)著以龍海山區(qū)為中心,包括陸良、曲靖、沾益、富源、羅平、師宗、馬龍7縣的游擊革命戰(zhàn)爭。后來又在此相繼成立了龍海山區(qū)行政委員會、陸良縣游擊大隊、陸良縣臨時人民政府……[詳細] |
青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陸良縣同樂街道西門社區(qū)西北方2000米處。陵園坐西南向東北,由大門、革命烈士雕塑、革命烈士紀念塔、熊從周墓及若干革命烈士墓組成,分布面積150萬平方米,占地面積5440平方米。革命烈士雕塑,基座高2.5米、身高5米。革命烈士紀念塔,位于革命烈士雕塑后10米處,高青山革命烈士陵園大門16米。塔前基座刻有“陸良人民革命斗爭史”9字,在塔的兩側(cè),安放著部分革命烈士遺體、骨灰。熊從周墓,位于紀念塔西南側(cè)20米處。墓占地約50平方米,墓前有墓碑,碑上部書“永垂不朽”4字,字下面為熊從周烈士遺像,碑正中直書“熊從周烈士之墓”7字,左右為介紹熊從周烈士生平事跡的文字,墓地前方左右各設(shè)石獅……[詳細] |
全稱宋故龍驤將軍護鎮(zhèn)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位于陸良縣馬街鎮(zhèn)薛官堡村中。碑為青砂石質(zhì),由碑額、碑身兩部分組成。碑額呈半圓形,額高0.88米,上部浮雕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中央正書陰刻“宋故龍驤將軍護鎮(zhèn)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24字,4行;下部正中有穿,直徑0.18米;穿左右雕日、月,直徑各0.16米,日中又雕跋烏,月中又雕蟾蜍。碑身呈長方形,上窄下寬。通高3.38米、上寬1.35米、下寬1.46米、厚0.24米。碑陽、碑陰皆有文字,正書陰刻。碑陽正文左行直書,凡24行,每行7~45字不等,共計904字,蝕泐20余字;碑陰刻職官題名,左行直書,共3排,每排15~17列,計3……[詳細] |
東岳宮,也稱東岳廟。位于陸良縣公安局中樞派出所院內(nèi),F(xiàn)僅存大殿。大殿坐北向南,占地面積173.25平方米。大殿為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土木結(jié)構(gòu)建筑。5開間,通面闊14.8米、進深9.8米、檐高5.1米。明間通面闊5.2米,左右次間通面闊各3.1米。東西兩端山墻沿檐柱砌筑,兩端原廊道現(xiàn)已改為稍間,2稍間通面闊各1.7米。四檐內(nèi)外均置斗拱,明間平身科4攢,左右次間各2攢,稍間1攢。大殿內(nèi)檐設(shè)置斗拱,后檐外檐裝有斗拱板,頂棚裝有彩繪天花板。大殿屋面施青灰色瓦當,明間正脊頂部置金黃色琉璃雙龍搶寶造像,四脊施金黃色琉璃瓦當。翹角上置吻獸。據(jù)東岳廟碑記載,東岳廟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于清康熙三十年(……[詳細] |
普濟寺,在陸良縣城東部,是元朝大德四年,馬撒宋濟隆叛,梁天松率軍三千出鎮(zhèn)陸涼時所建的王帳或齋宮。明初改建寺廟,建寺不久便種植了這株山茶。這從明代萬歷26年,任職云南按察使的鄧美賞普濟寺茶花所寫的《茶花評》可知(此文《云南通志》、《陸良縣志》均收載)。鄧文說:“予于甲戍歲(萬歷26午,公元1599年)月在嘉平,按巡曲靖,道經(jīng)陸涼,適道左普濟寺,車中旁晚其內(nèi),茶花甚放,故暫停轅入剎一觀。但見燦日蒸霞,云錦成誠堆,因憶省城之花,殊覺未能與此媲美!孰謂‘他花皆不及省城’那?......此樹之壽二百年矣!枝干高有十余丈,大可合抱--。鄧美觀賞此花是在萬歷26年,上朔二百年,則是明洪武31年(建之元年,公……[詳細] |
鐘靈書院位于縣城東南15公里的馬街鎮(zhèn)集市東面,現(xiàn)為馬街小學(xué)校址。據(jù)《鐘靈書院碑記》載:始建于清嘉慶四年(1799年)六月,光緒六月(1880年)紳首楊秉仁、王萬清等聯(lián)合眾村重修,名鐘靈書院。光緒末年改為兩等小學(xué)堂,民國初年改為馬街小學(xué),取名萃山中學(xué)。鐘靈書院座南向北,現(xiàn)存照壁一道,長27米,寬1.02米,高約6米,在照壁后26米處有清式七層斗拱建筑的山門一座,山門與其后面的講堂、上堂及耳房、廂房渾然形成兩個院落。整個書院計有清式木構(gòu)件建筑三十余間,其南北長80米,東西寬60米,四周古樹掩映,布局十分嚴謹,是我國唯一幸存的一座較完整的書院。也是曲靖乃至云南省保存較完整的清代書院之一。鐘靈書院還是……[詳細] |
位于羅平縣鐘山鄉(xiāng)狗街村委會原羅平縣第九中學(xué)內(nèi)。舊址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積440平方米。建筑建在高1.6米的石基上,為單檐懸山頂穿斗式土木結(jié)構(gòu)。青灰筒板瓦屋面,現(xiàn)存4間。通面闊18米、進深7.5米。東數(shù)第3間現(xiàn)存8級老式臺階。第1至第7級臺階均高0.31米、寬0.32米,第8級臺階高0.11米、寬0.32米,臺階兩邊護條石長2米、寬0.22米。第1級臺階兩側(cè)高0.37米須彌座上置直徑0.42米、厚0.22米的圓形石鼓,石階兩側(cè)各有長4.4米、高1米的花臺各1個,每個花臺在距地面0.39米處有直徑為0.3米的排水孔各1個。舊址原為廟宇,有房屋11間。1939年后中共羅平地下黨拉倒廟內(nèi)菩薩開辦學(xué)校![詳細] |
位于陸良縣板橋鎮(zhèn)石壩村委會東北600米處普山河下游。壩占地面積137.6平方米。石壩為石灰?guī)r條石筑成,壩成彎弓形,弓背向下游。壩全長41.7米、高2.25米、底寬3.2米、頂寬1.7米。筑壩石料大多數(shù)為長0.8~1.3米、寬0.4~0.6米、厚0.3~0.5米方形石塊。修建石壩時,沒有開挖地下基礎(chǔ),直接在河底的石灰?guī)r基巖面上砌筑,用石灰膏捉縫。壩南岸有2道閘門:一道為溢洪道,另一道為用于引水灌溉,F(xiàn)存石壩共有5層,壩外側(cè)從底層向上逐層收縮。為防止石壩被石墻寺水庫的水淹沒或防止個別人到壩上取石建房,1988年,石壩村辦事處組織人力,在原壩頂加壘上一層條石,以保護古石壩。石壩具體建筑年代不詳。據(jù)《……[詳細] |
位于陸良縣龍海鄉(xiāng)雨谷村委會下雨谷村西100米。舊址占地面積約60平方米,四周原為竹林,已被砍伐并建蓋房屋。1947年7月陸良縣發(fā)生“七二四”事件后,為進一步堅定統(tǒng)戰(zhàn)對象楊體元反對蔣介石反動統(tǒng)治的決心,鞏固中共地下黨與楊體元的合作關(guān)系,中共陸良特別支部根據(jù)云南省工委的指示,于同年11月14日在陸良縣雙箐口鄉(xiāng)雨谷村的一片竹林里與楊體元簽訂了《雨谷協(xié)定》。中共陸良特支的簽字代表是:許南波、謝敏、楊守篤;楊體元一方的簽字代表是:楊體元、朱杰、皇甫立本。雨谷協(xié)定的簽訂拉開了陸良縣革命武裝斗爭的序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開展武裝斗爭提供了革命根據(jù)地!队旯葏f(xié)定》是中國共產(chǎn)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在陸良的具體……[詳細] |
千佛塔坐落在陸良縣城東門外大覺寺內(nèi),原名為金雞塔,始建于元代,經(jīng)過歷代修葺,保存完好。千佛塔的塔身為磚砌,呈六角形,共7層,高18米。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身密布著許多窗格樣的佛龕,每個龕內(nèi)供奉陶制佛像數(shù)尊,故又名千佛塔。塔頂有一口銅鍋,塔尖上有一具石雕葫蘆,兩旁立有鐵鑄金雞。它的構(gòu)思,來源于古代人民美好愿望的寄托。相傳古代有條桀驁不馴的鯊魚在這里興風(fēng)作浪,造成此地連年陰雨,江水肆虐、民不聊生。聽從神仙的指點,人們在此地建了這座高塔鎮(zhèn)住了鯊魚,為了防止鯊魚逃脫,又在塔頂放置兩只金雞監(jiān)視它的一舉一動。從此這里便風(fēng)調(diào)雨順,人們過上了寧靜的日子。地點:云南曲靖類型:古跡古塔游玩時間:建議2……[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