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山公園AAAA 位于蘭州市區(qū)南側(cè)的皋蘭山北麓,是一處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遐邇聞名的旅游勝地。公園景點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來的建筑群10余處,1,000余間,建筑面積一萬多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園內(nèi)丘壑起伏,林木蔥郁,環(huán)境清幽;廟宇建筑依山就勢,廊閣相連,錯落有致。五泉山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五泉山中峰高處為古建筑群。從山門沿中間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剛殿、大雄寶殿、萬源閣、文昌宮、地藏寺、千佛閣等古廟宇依山就勢排列,層層相疊,以石階亭廊相連。中峰兩翼為東西龍口,五泉沿東龍口──文昌宮──西龍口一線呈弧形排列,懸于山腰。各泉間又以石階……[詳細] |
什川古梨園AAAA 什川歷史悠久,鐘靈毓秀,地靈人杰,是黃河文化孕育的杰作。數(shù)千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時蒙恬“西北斥匈奴”,辟為古戰(zhàn)場;漢將霍去病“鏖戰(zhàn)皋蘭”,建筑長城烽燧;宋代建城堡一座,屯兵駐守,故稱什字川堡,后易名什川,沿用至今;明弘治八年重修城堡。清《皋蘭縣志》將什川“梨苑華光”列為金城十景之一。清代知縣曾贊譽什川道:“一席地兮一帶川,樹木花光四季妍。桃杏雨,楊柳煙;朝暮人爭峽口船。駝石古,水車圓;石門曉月幾千年。樓臺真如畫,魁閣聳山巔;景中景,天外天;誰言此地?zé)o神仙?桃源猶不遠,仿佛在眼前。”什川東距蘭州約20公里,西距皋蘭縣城20公里,總面積40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現(xiàn)轄9個行政村,有202……[詳細] |
石洞寺AAA 石洞寺景區(qū)主要包括一個主體和四大功能園區(qū)。一個主體即石洞寺,四大功能園主要包括休閑度假園區(qū)、民俗文化園區(qū)、商住園區(qū)、東山綠化園區(qū)。石洞寺位于皋蘭縣城東南部約一公里處,蘭白高速公路縣城連接道口處,東倚群山,西臨溪水,北連縣城,南接白蘭高速公路,距蘭州市不足40公里。石洞寺始建于元代,舊時稱“石空虎喇”,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拓為佛廟寺觀,起背掘閣,雕梁畫柱,扉檐彩壁,建筑甚是宏偉,時稱“石空寺”,又曰“石公寺”,民國二十八年改名為“石洞寺”至今。依東山腰間一天然石洞建寺兩座,分為上寺、下寺,兩寺相距約500米,遙相呼應(yīng),甚是壯觀。主建筑有山門、千手佛殿、地藏殿、文昌宮等。1994年4月15……[詳細] |
皋榆工委紀念館位于皋蘭縣石洞鎮(zhèn)梨花中路849號。紀念館布展面積140平方米,共分兩個展廳,六個單元,內(nèi)容分別為:在風(fēng)雷中光榮誕生;在風(fēng)雨中茁壯成長;在風(fēng)暴中奮起反抗;在風(fēng)浪中同舟共濟;在烽火中并肩作戰(zhàn);在風(fēng)雪中永不凋謝。全面展示了皋榆工委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為發(fā)展黨員隊伍、領(lǐng)導(dǎo)群眾運動、迎接蘭州解放等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1946年10月,中共甘肅工委決定派羅揚實為特派員,到蘭州開展黨組織的恢復(fù)與重建工作,并確定了“以城市工作為主,恢復(fù)和整頓黨的組織,搞好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加強工人、學(xué)生工作”的任務(wù)。11月,羅揚實攜甘肅工委組織部長陳成義交給的70多個黨員的組織關(guān)系,經(jīng)平?jīng)龅诌_蘭州,以后五泉(葉家灣)王受天家……[詳細] |
長城烽燧遺址烽燧也叫煙墩或烽火臺,是古代軍事觀察、通訊的前沿哨所,大部分建在高山頂或川地轉(zhuǎn)折處。古代凡邊陲、要隘、道路等處,均設(shè)置烽燧,屯兵戍守,傳遞軍情,形成獨立而又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如有敵情,夜間放火曰烽,白天摻加狼糞煨煙曰燧(俗稱狼煙),故曰烽燧。燃煙舉火和放炮的數(shù)目,根據(jù)來敵的多少而定,使千里防線數(shù)小時便知敵情消息。皋蘭縣地處黃河北岸,歷史上為金城外圍屏障,縣境內(nèi)烽燧遺址較多,且縱橫交錯,大同小異,目前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為明代。皋蘭烽燧大多建在高山地帶,黃土夯筑,呈覆缽形,周圍并挖有防御性壕溝。烽燧附近往往有戍卒、守望者遺棄的碗、砂鍋等生活用具的殘片。皋蘭縣烽燧大體分為以下幾路。北路……[詳細] |
濕地風(fēng)光如果說峽谷里滿目的花崗巖石代表著黃河險峻硬朗的一面的話,那么河岸邊那些連綿的濕地便是黃河秀美綺麗的象征。近年來,隨著大峽庫區(qū)蓄水,漲漲落落的河水將一層層的淤泥沉淀在了原來布滿回卵石的黃河灘上,原本高出平常黃河水面的沙灘都變成了一片片的濕地,灘涂之上不知何時就長出了茂盛的草叢,一片片的蒲草和蘆葦連綿數(shù)十畝,蔚為壯觀。在較為寬闊的大峽峽口一帶,兩大片長滿葦草的黃河濕地,遠遠望去,那一抹綠色鑲嵌在如鏡的水邊上,為單調(diào)的黃河添上了一份嫵媚。大峽濕地完全由細細的沙工構(gòu)成,脫了鞋子走上去,腳下的濕地松軟而又舒服,輕風(fēng)吹來,起伏的波浪在濕地邊緣刻出一道長長的岸線;清澈的河水靜靜地流動,白色的水鳥拍著……[詳細] |
神駝踏浪黃河之水天上來,滔滔奔流瀉千里,穿過無數(shù)崇趾峻嶺,留下了許多令人神往的險隘名勝,也不知有多少神奇動人的傳說流傳在大河兩畔。這靜立什川河心的雙峰石駝,就帶給人們一個遙遠而神奇動人的故事。相傳,建筑神匠魯班揮神鞭駕神駝順黃河而下。這一日來到什川地界,發(fā)現(xiàn)此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但這里南北兩峽口陡峭險峻,人們出行乘羊皮筏子擺渡,既危險又不方便。魯班見狀,遂生架橋之念,以解民眾渡河之難。經(jīng)勘察地形,橋址選在小峽黃河出口處。這里河道狹窄,兩岸石崖壁立,是理想架橋之地。魯班架橋全用石料,他神鞭一揚,將漫趾青石趕至河邊,然后用削石如泥的手掌將塊塊巨石加工成楔形,堆積河邊,并駕神駝到河對岸崖壁上用掌劈……[詳細] |
五泉山建筑群位于蘭州市城南皋蘭山北麓五泉山公園景區(qū)內(nèi)。主要包括莊嚴寺、浚源寺、二郎廟、文昌宮、大悲殿、武侯祠、地藏寺、嘛呢寺、酒仙祠、千佛閣、三教洞、清虛府、萬源閣、青云梯、木牌坊、山門、半月亭、企橋、秦公廟、太昊宮、澄碧滴翠水榭和漪瀾亭,共22組,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五泉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元,后經(jīng)歷代整修、遷移隋、唐、明、清建筑,形成了現(xiàn)在的格局。 五泉山建筑群依山而建,以中麓牌坊至文昌宮為主軸,并有東西兩翼,以兩條山腳至半山的爬山廊,將整個中軸線上及其兩側(cè)的建筑環(huán)拱,形成閉合空間,使各組建筑遙相呼應(yīng)。莊嚴寺原位于城中鼓樓西,唐初建,元至元年間重修,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再修,1996年整……[詳細] |
介 紹 皋蘭山海拔2129.6米,是蘭州城南的天然屏蟑和第一高峰,公園就位于山頂制高點上,絕對高度近500米。山上樓臺亭閣,錯落有致,紅柱碧瓦,相映成趣,是人們納涼賞景的理想場所。 園內(nèi)三臺閣是蘭州市南屏障的頂端建筑。高三層,上建一亭,氣勢雄偉。在此俯瞰市容,黃河穿城而過,市容盡收眼底。傍晚時分,遠山云蒸霞蔚,市內(nèi)萬家燈火,場景壯觀。公園附近有四千多年前的人類活動遺址,清代軍事防衛(wèi)墩臺,解放蘭州的營盤嶺戰(zhàn)場等文物古跡。交 通 在市內(nèi)乘8、18、71、78、106、101、102路公交車,或31、33、34路電車在五泉山站下車后,可步行上山,也可以在五泉山公園東門口乘纜車扶搖直上,該纜車行程長度……[詳細] |
天斧砂宮在甘肅蘭州有一處獨特的自然景觀—“天斧砂宮”。這是一處距今2500萬年,經(jīng)過長期的風(fēng)化水蝕而形成的紅色砂巖,是一組類丹霞地貌奇觀,如神刀鬼斧鑿成的砂宮宮殿!疤旄皩m”這一神奇而又美麗的砂巖建筑群位于皋蘭縣中心鄉(xiāng)朱家井村。“天斧砂宮”總面積3平方公里,宛如結(jié)構(gòu)嚴謹、形體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的建筑群。造型各異的塔體、樓閣雄偉莊嚴,欏角分明,形態(tài)各異的走獸栩栩如生,躍躍欲飛!疤旄皩m”按地理位置和建筑色調(diào)可分為兩大部分,即宮庭建筑和御園建筑。整個宮庭建筑群有三個特色——攀天柱、飛燕塔之險;三色塔,迎賓廳之美;女王宮、落仙塔、聚寶殿、連環(huán)倒流洞之奇。三組奇特的建筑群,構(gòu)成了連環(huán)營寨!啊[詳細] |
皋蘭縣文廟又名興文社,原位于蘭州市城關(guān)區(qū)張掖路中段南側(cè)延壽巷,清康熙時為靖逆侯張勇宅,乾隆五年(1740年)改為皋蘭縣文廟,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設(shè)興文社。2002年遷至蘭州市安寧區(qū)九州臺前山樹木園。 建筑群坐北朝南,沿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排列著欞星門,泮池、泮橋,戟門,明倫堂,大成殿,尊經(jīng)閣,崇圣祠,后門。明倫堂和大成殿之間東西兩側(cè)為東西配殿,大成殿和尊經(jīng)閣之間兩側(cè)建有禮、樂亭及曲廊。東圍墻向院內(nèi)懸挑出檐,院墻上嵌有“孔子圣跡圖”線雕石刻。建筑面積約15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6600平方米。 主要建筑明倫堂面闊五間,進深二間,琉璃懸山頂,前出三間卷棚頂抱廈,前檐柱間及后金柱明間裝置……[詳細] |
五百年古槐什川鎮(zhèn)北莊村什字街西面的街道邊,有一見證什川歷史的活豐碑——五百年古槐。古槐雖歷經(jīng)五百年的滄桑,至今仍莖體蒼郁,枝桿交柯,葉茂如鱗,樹冠覆地達數(shù)十米,樹圍5.2米,高約15米。1987年5月列為縣級古樹名木進行保護。據(jù)《金城魏氏家譜》的《槐樹記》載:此愧系自登公之妻敬太君[生于農(nóng)歷嘉靖五年(1526年)十月十八日,卒于萬歷十四年(1586年)十月初八日]從娘家敬家坪(今榆中北部)將樹苗入筐帶回什川,植于門前,念魏氏發(fā)源地山西鉅鹿郡高橋莊大槐樹固傳有愧,取先人栽樹、后人乘涼之意,寄思鄉(xiāng)念情之懷。后二房季宗祠建于其下,寓意有取于槐,受蔭于槐樹也。此愧至今約已生存了466年。正如《槐樹記》……[詳細] |
蘭山公園位于蘭州市區(qū)正南皋蘭山上,系新建的山林公園。整個公園依山布景,低處始自五泉山東側(cè)的枇杷嶺,高處至三臺閣,逶延10余公里,占地面積5200畝。山上樓臺亭閣,錯落有致,紅梁碧瓦,相映成趣,是人們納涼賞景的理想場所。園內(nèi)三臺閣是蘭州市南屏障的頂端建筑。高三層,上建一亭,氣勢雄偉。在此腑瞰市容,黃河穿城而過,美景盡收眼底。傍晚時分,遠山云蒸霞蔚,市內(nèi)萬家燈火,場景壯觀。公園附近有四千多年前的人類活動遺址,清代軍事防衛(wèi)墩臺,解放蘭州的營盤嶺戰(zhàn)場等文物古跡。蘭山自古一棵樹。解放后,蘭州人冬天背冰上山,植樹綠化,但收效甚微,F(xiàn)蘭山公園已建設(shè)成了蘭州市的第一座人造森林公園,環(huán)境綠化很好。到蘭山公園旅游……[詳細] |
雄獅臥谷走近什川河口洄水灣,遠遠望去,距黃河百米開外的懸崖上,一塊奇石形似雄獅,蹲踞河邊。那惟妙惟肖,逼真?zhèn)魃竦男蜗,絕不是古埃及人工鑿出的神像翻版,而是天斧神工雕琢的自然奇觀。這尊石獅,人面獅身,既有百獸之王的勇猛,又有人性顯現(xiàn)的靈犀,好似河神巍然屹立,鎮(zhèn)守腳下桀驁不馴的黃河,呵護兩岸生生衍息的黎民,使黃河不再發(fā)怒,佑百姓富甲一方。相傳,遠古時代,百獸之王雄獅游歷天下。一日,來到什川境內(nèi),被此地的秀美風(fēng)光、淳樸民風(fēng)吸引,久久不愿離去。恰逢此時,黃河水龍作患,良田淹沒,農(nóng)舍傾覆,百姓哀怨之聲沖天。雄獅不忍黎民受難,于是號令百獸共抗水龍。經(jīng)過七天七夜的博頭終將水龍制服。百姓感念其恩,長跪祈求雄獅……[詳細] |
小峽明珠在什川小峽,一座新型的河床式發(fā)電站工在崛起。狹窄的峽口水流激越,兩岸石峰高聳入云,綠色枝藤爬滿崖壁,無名山花開遍山腰。攔河大壩內(nèi)波平浪靜、一碧萬頃,壩外水流湍急,滔滔東去。小峽大壩壩長249米、高477米。壩前正常蓄水位1499米,總庫容0.48億立方米。電站安裝四臺57.5MW軸流輪漿式水輪發(fā)電機組,年平均發(fā)電量9.56億KW·H。游客在什川梨園消閑品茶、餐飲娛樂之余,信步踏上小峽大壩,可盡覽黃河奔涌出峽的磅礴氣勢;觀賞兩岸瑰麗秀美的奇峰怪石,遠眺淳樸自然的田園風(fēng)光;領(lǐng)略小峽水電站高峽平湖的人間奇跡。相信不久,這顆閃耀在什川、閃耀在黃河百里風(fēng)情線上的明珠將更加璀璨![詳細] |
名藩塔,屹立在皋蘭東山上,雄偉壯觀,在縣城廣場上就能見到,名藩是古皋蘭的名字。名藩塔,塔有五層,塔名亦有來歷,與“皋蘭”地名取自金朝詩人鄧千江吟詠的一首詞《望海潮》“云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關(guān)......”中的“名藩自古皋蘭”句!巴廖譂衫@,可漁可耕”,“名藩自古皋蘭”,是美麗皋蘭遠古年代的真實寫照![詳細] |
皋蘭縣博物館成立于2011年,位于皋蘭縣石洞鎮(zhèn)梨花路,隸屬于皋蘭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博物館占地面積15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平方米,展廳面積 70平方米,館藏文物202件,其中珍貴文物3件,以新石器時期彩陶為館藏特色。舉辦有“皋蘭縣館藏文物精品展”一個基本陳列,年接待觀眾5萬人次。館長:王歷軍聯(lián)系電話:0931-5822468……[詳細] |
魏家莊墓群位于皋蘭縣石洞鄉(xiāng)魏家莊村南400米。面積約2.5萬平方米。曾暴露并清理磚室墓1座,系男女合葬墓。出土有陶灶、小銅刀、玉器各1件、五銖錢幣1枚。另有大量的陶器殘片。墓葬保存較好,對甘肅漢-古和漢代史研究有重要價值![詳細] |
漁臺悠情在什川鳳凰山腳下的黃河之濱,棋布著被省垂釣協(xié)會確定為垂釣基地的五百畝漁塘。水平如鏡、波瀾不興,阡陌縱橫、整齊劃一,一派江南水鄉(xiāng)之色,魚翔淺底之情盡在其中。塘外細流脈脈,池中碧波閃閃,岸邊垂桿點點,埂上楊柳依依。垂釣佳境,逸志閑情,盡在此中升華。倘春夏天睛之日,寂寂池中,斜陽接山山映水;窄窄塘邊,暮色蒼遠垂釣情。或遇秋日細雨霏霏,如線雨腳點擊水面,一把雨傘撐在池邊,垂釣者在領(lǐng)悟雨趣、漁趣之際,領(lǐng)悟人生之旅。冬曰池面冰凌耀眼,稚嫩的童聲灑滿冰面。如遇大雪紛飛之時,梨園萬樹盡垂銀絳,破冰而釣,別有一番滋味。不禁使人默默誦起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川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詳細] |
五福溯源根什川在什川東南有一山脈如青龍盤踞,龍頭有一亭臺巍然而聳,亭內(nèi)設(shè)魏氏五房宗族始祖碑,故名五福亭。五福亭飛檐高挑,雕梁畫柱,古色古香。四周青松蒼郁,翠柏疊青,桃紅柳綠。魏氏后裔帶著對先祖的崇敬之情,前來此處探源尋根,絡(luò)繹不絕。從翻閱史書和族譜的情況來看:魏氏原姓姬,系黃帝之裔。至周代時,周文王之十五子受封于畢(畢國在今西安、咸陽北),就以畢為姓,名為。至春秋時,畢公高的后裔畢萬隨晉獻公攻滅了霍、耿、魏三個小國,獻公-行賞,將魏(今山西芮城東北)封賜于畢萬。萬的后代就以封邑為姓。魏氏從此昌大。至元泰定時,有魏熙者,娶妻康氏,生子三,長龍、次貴、三慶。其貴祖(公元1358年一1452年)在明……[詳細] |
長堤夕韻黃河從什川上游的小峽奔騰而下,直瀉什川這塊盆地,歷史上每逢洪水浸漲時,金盆王地的什川便泛濫成災(zāi)。當(dāng)?shù)厝嗣裨跇飞侥_下,或居長坡、靠坡,或居龍山、山腰。就傍山而棲的河西居民也是長年淋泥,故此稱作泥灣。幾百年來,什川人民為了建設(shè)美好家園,產(chǎn)植園林,治理河道,沿河壓堤.歷盡了千辛萬苦。而今,農(nóng)民用汗水筑就了長堤,宛如一條玉帶纏繞著萬畝梨園,成為什川腹地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當(dāng)您置身于大堤時,看黃河已是溫情脈脈靜無聲,惠及梨園正有時。這漫漫長堤,已成為游人憑吊黃河,閱盡梨花,盡享流水人家之樂的佳境;也是情人依依,伴侶羈羈,品評人生世事之情的長廊。站在堤邊,任山頭的一縷斜陽緩緩地灑向漫漫長堤。眼前金光浮……[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