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吉水竇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吉水村口,年代為清。吉水竇是1894年陳啟沅為造福鄉(xiāng)梓,捐資幫助先登、簡村兩堡重建的水利工程,今仍是西樵一重要的水利工程。竇上有橫書“吉水竇”三字,左直書“先登、簡村堡重建”,右直書“光緒甲午年”(1894)。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里水大石橋位于南海區(qū)里水洲村,年代為清。該橋是清道光戊申(1848)年黃生和店造石,洲村鄉(xiāng)建,為花崗石墩式梁橋,長15米,寬1.8米,高6米,有欄板、柱。二墩下砌船頭式分水尖。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三元橋位于南海區(qū)九江上東村,年代為清。建于清道光年間,為花崗巖石壁拱橋,長17.67米,寬2.44米,高2.3米,有欄板、柱,中間欄板刻有“三元橋”三字。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第弌洞天牌坊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白云洞,年代為清。該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間,咸豐八年(1858)重修,兩柱單間沖天柱牌坊,高2.5米,橫跨白云古道中。額正面刻“第弌洞天”四字。兩柱刻:“千重云氣排丹闕,萬古泉聲護洞門”聯,是黎簡所書。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大瀝三眼橋位于南海區(qū)大瀝鹽步河東,年代為明。該橋建于明末,清代重修。為紅砂巖石砌筑的墩拱式石橋,長28.2米,寬3.2米,兩墩三孔,拱橋的橋面和壁拱用紅砂巖石砌成,拱壁、橋墩、以花崗巖為基底。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探花橋位于南海區(qū)九江下西翹南村,年代為明。該橋是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陳子壯中探花后,往九江下西探望其外祖父朱讓時所建,清代重修。橋為平鋪花崗石板橋,長11.3米,寬1.85米,高2米,橋的兩邊設有望柱欄板,橋欄中間刻有“探花橋”三字。陳子壯(1596-1647),字集生,號秋濤,謚文忠,南海沙貝(今屬廣州)人,……[詳細] |
![]() | 華平李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區(qū)獅山小塘華平村,年代為清。該祠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同治年間重修。三進院落式,抬梁與穿斗木構架,硬山頂建筑,占地936平方米。為同胞三翰祠,李可端、李可藩、李可瓊兄弟三人先后封翰林榮歸后建。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云泉仙館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白云洞,年代為清。云泉仙館原名攻玉樓,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南海石崗李攻玉創(chuàng)建,道光二十八年(1848)擴建為云泉仙館,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修。仙館為二進歇山頂建筑,有大殿、前殿、鐘鼓臺、祖堂、墨莊、帝親殿等。整組建筑依山而建,氣勢磅礴,精湛別致的木石雕刻、陶塑襯托,別具一格。原南海市……[詳細] |
![]() | 字祖廟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白云洞,年代為清。該廟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簡村堡捐資創(chuàng)建,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改為奉祀倉頡(相傳為黃帝史官,漢字創(chuàng)造者)的“字祖廟”,前身為“云溪書院”。是兩進抬梁架、硬山頂建筑,瓦檐飾有磚雕人物花草圖案,天井獨具匠心,置一四角攢尖頂亭門廊柱,均有名人墨客所撰對聯。原南海市文物![詳細] |
![]() | 南海白云古寺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白云洞,年代為明。該寺始建于明正德丁卯年(1507),初名“寶震庵”,清乾隆甲辰年(1784)重建,改名“寶震寺”。嘉慶已卯年(1819)改名“白云寶震寺”,光緒丙子年(1876)改名“白云古寺”。古寺奉祀如來佛,依山而建,是一座進深35米,寬13米,三進、磚木結構、硬山頂建筑。原南海市文物……[詳細] |
![]() | 湖山勝跡門樓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白云洞,年代為清。門樓建于清咸豐三年(1853),曾多次重修,占地面積20平方米,是一座磚木結構、鑊耳封火山墻、硬山頂建筑。是往云泉仙館及飛流千尺瀑布的通道。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奎光樓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白云洞,年代為明?鈽鞘冀ㄓ诿鞔f歷年間,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簡村堡捐資重建,后經多次重修。是一座方形三層四角攢尖頂建筑,占地16平方米,高15米,為進出白云洞的通道?婆e時代是學子用以供奉魁星,祈求文運昌盛的場所。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光分亭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白云洞,年代為清。該亭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建于逍遙臺上,占地面積56平方米,抬梁木構架,歇山頂建筑。逍遙臺,舊名曝書臺?涤袨榍嗄陼r期在西樵山白云洞時,每天登上逍遙臺或高聲朗讀,或徘徊遠望,或低聲吟哦。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南海枕流亭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白云洞應潮湖,年代為清。枕流亭始建于清乾隆己酉年(1789),咸豐辛亥年(1851)和1987年兩次重修,建于“鼓琴臺”巨石之上!罢砹鞴徘佟笔俏鏖陨皆迫24景之一。亭為歇山頂長方形,占地面積9平方米。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漖表李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區(qū)大瀝黃歧漖表,年代為民國。位于南海黃歧漖表,始建于民國十年(1921),民國十三年(1924)建成。原為四進五間硬山頂建筑,現存三進五間,占地面積667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4002平方米。近代以來,漖表李族人才輩出。如解放前任國民黨海軍司令的李南田先生,曾任上海市市長的李建希先生等,還有積極公益……[詳細] |
![]() | 黃歧梁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區(qū)大瀝黃歧黃歧村,年代為清。位于南海黃歧黃歧村。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現存建筑為清代三進五間硬山頂建筑,占地面積2965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266.6平方米。……[詳細] |
![]() | 鳳池曹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區(qū)大瀝鳳池,年代為清。位于南海大瀝鳳池管理區(qū)鳳西村。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是一座清代早期的三進三間建筑,后進曾被拆除并于1999年重建,面積約1100平方米。祠內現存有嶺南風格的磚雕、木雕和反映嶺南風情的壁畫,以及“重建曹氏大宗祠碑記”、“曹氏合族歸總糧務……[詳細] |
![]() | 泗源鄭公祠位于南海區(qū)里水和順賢寮,年代為清。位于南海和順賢寮。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年間重修,1994年曾維修。是一座面闊三間、深三進,抬梁式木構架,鑊耳山墻硬山頂建筑;面積約550平方米。現保存有較完整的晚清木雕、石雕。該祠是鄭氏后代在清初為其祖先七世祖明誥授奉政大夫、禮部郎中、辛未科進士鄭泗源而建立的,后進神樓仍保留……[詳細] |
![]() | 吳氏八世祖祠位于南海區(qū)大瀝瀝東。位于南海大瀝荔莊。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光緒十六年(1890)重建,為三進三間、抬梁式木構架、鑊耳山墻硬山頂建筑。保留有較完好的的木雕、磚雕,總面積共773平方米。祠內有《同建祖祠碑》、《歸宗碑》![詳細] |
![]() | 杜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區(qū)大瀝黃歧白沙村。位于南海黃歧白沙。始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乾隆三十五年(1770)遷建它處,乾隆五十九年(1794)遷回現址。原為三進三間、抬梁式木構架、鑊耳山墻硬山頂建筑,F保存頭進、二進及廻廊,面積約870平方米。祠內保留的《新建杜氏大宗祠碑記》、《遷建杜氏大宗祠碑記》。……[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