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烈士陵園AAA 冀南烈士陵園座落在南宮市城區(qū),占地22萬余平方米,是河北省建園最早,占地面積最大,葬埋烈士較多的陵園之一。1989年8月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5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冀南區(qū)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tǒng),在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先后有5萬余名革命先烈,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了緬懷先烈、教育后人,1946年3月1日,冀南行署做出了在南宮城內修建冀南烈士陵園的決定,并成立了以王任重、宋任窮、馬國瑞等為主要成員的建……[詳細] |
董振堂事跡陳列館AAA 董振堂事跡陳列館,是為紀念河北籍參加過紅軍長征的最高級別將領董振堂將軍而建。董振堂,字紹仲,1895年12月21日生于新河縣西李家莊。少年時代,他目睹列強侵略、軍閥混戰(zhàn)、民眾苦難,立志從戎,救國救民。1921年考入當時最高軍事學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接受了德國、日本先進的軍事教育,畢業(yè)后在馮玉祥部屢立戰(zhàn)功,在短短五年內從排長逐級晉升為中將師長。后西北軍改編為26路軍屬孫連仲,董振堂任旅長。1931年3月被蔣介石調往江西“剿共”。同年12月14日,因不滿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在共產黨的影響和指引下,……[詳細] |
義和團運動紀念館AA 義和團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2000年10月,中國史學會、中國義和團研究會、山東大學和威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了“紀念義和團運動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在威縣樹立了“義和團運動一百周年紀念碑”,認定義和團領袖、威縣沙柳寨村人趙三多1898年在威縣蔣莊馬場樹“助清滅洋”旗幟宣布起義,為義和團運動正式開端,確立了威縣是義和團運動發(fā)源地。為充分發(fā)揮義和團運動的紀念和教育兩大功能,威縣投資800多萬元動工修建義和團紀念館,它位于威縣縣城的義和廣場南端,2003年10月建成并對外開放。紀念館融……[詳細] |
邢臺地震紀念碑、邢臺地震資料陳列館,經(jīng)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于1986年9月12日在隆堯縣城奠基動工,占地面積7770平方米,建筑面積2640平方米。1987年3月8日國務院、全國政協(xié)、國家地震局、河北省政府、河北省地震局、邢臺地區(qū)行署在邢臺地震紀念碑廣場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儀式,從此向社會開放。2006年3月在紀念邢臺地震40周年之際,中國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邢臺市政府和隆堯縣政府共同投資重修,隸屬隆堯縣政府,由隆堯縣地震局負責具體管理。內設館長一人、講解員一人、管理員二人,經(jīng)費來源于縣財政撥……[詳細] |
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創(chuàng)建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期,擔負著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大批優(yōu)秀軍政干部的光榮使命。初創(chuàng)于陜北,后隨形勢發(fā)展輾轉敵后辦學,1940年11月4日抗大總校進駐河北邢臺縣漿水一帶,校部就設在前南峪村。抗大在前南峪村辦學三年間,先后培養(yǎng)了三期學員,共18000人,鄧小平、劉伯承、羅瑞卿、彭德懷、滕代遠、何長工、張際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工作戰(zhàn)斗過,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乃至以后的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以及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詳細] |
威縣是義和團運動的發(fā)源地,義和團發(fā)源地舊址的幾處重要史跡景點均在今威縣境內。威縣位于河北省南部,106國道縱貫南北;邢臨公路橫穿東西,交通便利,民風淳樸,歷史悠久,人杰地靈。1999年,威縣義和團舊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義和團運動是上世紀初在中國發(fā)生的具有世界影響的重大事件。它并不是單純的民教沖突或文化沖突,而是在民族危機的強烈刺激下引發(fā)的一場反帝-。義和團運動是在中華民族陷于空前危機的情況下爆發(fā)的。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坦對生死,以血肉之軀與持有先進武器的八國聯(lián)軍進行了殊死搏……[詳細] |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河北邢臺人。中國元代杰出的天文、水利、數(shù)學、儀器儀表制造專家。他一生科技成就有十幾項遙遙領先世界水平,為人類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郭守敬紀念館,座落在河北省邢臺市風景秀麗的達活泉公園內,占地5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700平方米,主體建筑為明、清建筑風格。目前主要建有郭守敬銅像、觀星臺、四個展廳、天文觀測臺等設施;復制有郭守敬當年創(chuàng)制或使用過的簡儀、渾儀、仰儀等儀器;制作有反映郭守敬觀天測地、興建水利成就的邢州治水、西夏治水、大都治水、四海測驗、太……[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