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前為柬人、青羌、僚人地。
唐高宗儀鳳二年(677)置晏州,隸劍南道瀘州都督府,州治在今僰王山鎮(zhèn)。
后降為羈縻州。
北宋隸梓州路瀘州,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隸瀘州淯井監(jiān)。
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淯井監(jiān)改為長(zhǎng)寧軍,晏州屬之。
宋末元初為僰人(都掌蠻)所據(jù)。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大壩都掌蠻安撫司,十七年改為大壩軍民府。
至元二十二年,總管得蘭紐反元被殺,元世祖升大壩軍民府為戎州,設(shè)流官,由四川等處行中書省諸蠻夷部宣慰司馬湖路飛領(lǐng)。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降戎州為戎縣,六年改隸敘州府。
明神宗萬(wàn)歷元年(1573)明朝剿滅楚人,二年二月壬子,因“偃武修文”而改名興文縣,時(shí)屬下川南道。
入清仍隸敘州府。
清仁宗嘉慶七年(1802),屬永寧道敘州府。
清德宗光緒三時(shí)華(1080永寧道改為下川南道。
同年,為“安邊治匪”,川督趙爾豐遷縣治于建武,1912年遷還晏陽(yáng)鎮(zhèn)(今僰王山鎮(zhèn))。
同年廢道制。
1913年因留省、置道、裁府(州、廳),改由下川南道轄領(lǐng)。
1914年改下川南道為永寧道。
1916年始,縣先后為滇、川黔軍防區(qū)。
1929年廢道制,縣直屬四川省。
1935年起屬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區(qū)。
1949年12月28日,興文縣解放。
1950年起屬宜賓專區(qū)(地區(qū))。
1983年10月9日,將敘永縣古宋、共樂(lè)、大壩3個(gè)區(qū)及所屬21公社和2鎮(zhèn)劃歸興文縣,將興文縣曹營(yíng)、石碑公社劃歸珙縣。
1985年5月28日,興文縣治所由興文鎮(zhèn)(今僰王山鎮(zhèn))移駐中城鎮(zhèn)(今古宋鎮(zhèn))。
1996年宜賓地區(qū)改為宜賓市,縣隸屬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