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割后原作葛后,自原來屬的擲石社劃屬中西林場成立葛后工區(qū)后,故名。 |
因溪內村有一條小河環(huán)繞大部分村莊,故名。 |
甘棠村自古就是四季水果之村,特別是柑桔。解放初期,青果、甘棠、溪內(塘仔)合鄉(xiāng)。后分割為三個村,甘棠村池塘多,塘中盛開海棠花,故名。 |
因原名橄欖林,橄欖在本地方言中又名“青果”,故名。 |
因長橋自古為閩粵古驛道的要沖,有一口長滿茭筍和辣蓼的淺潭,稱茭蓼潭,因此茭蓼潭成為地名,宋代已形成村莊,以“茭蓼”的諧音雅稱為“嘉禮社”。宋慶歷四年(1198年)漳州知州傅伯成撥公款建造自漳州至漳浦35座石梁橋,以跨越茭蓼潭的一座為最長,共17孔,稱茭蓼橋,故名。 |
村莊是以1985年成立的“春光農(nóng)業(yè)合作社”基礎上建造的,故為春光。 |
因在村莊入口處,有一口水塘,即將村名叫潭墘村,后更名潭陽。 |
因源自本鎮(zhèn)青果村等處的小南溪,向北流經(jīng)東升、友愛二村和官潯鎮(zhèn)的春建、康莊、趙厝至錦江,匯入大南溪,故東升、友愛一帶舊名“溪仔”(溪野)。東升村舊名“溪仔口”,后改為東升村,寓意村莊如東升的旭日,充滿朝氣和希望。 |
村莊原屬庵內鄉(xiāng),1950年代合作化時,成立友愛生產(chǎn)合作化,后一直沿用,故名。 |